“世界是我的表象,世界是我的意志”。

叔本華這樣寫道。當我們在探討元宇宙時,我們究竟在說什麼?概念固然重要,技術更是基礎,但我們之所以需要元宇宙,更是因為元宇宙可以補償我們現實的缺陷,實現我們本能中的創造慾望。基於我們的現有技術,我們已經有能力創造出一個與現實世界相似,甚至超越現實世界的存在,所謂meta正是此意。我們無法參透真實世界的本質,表象和意志都將走向虛無,而在虛擬世界中,世界即是原生虛擬形象的表象,也是虛擬形象自身意志的宿主,當虛擬世界的原生智能真正擁有了自由意志時,一切都將變得有趣起來。

本篇主要從元宇宙的三大特點,交互性(interaction),沉浸性(immersion),想像性(imagination)出發,來逐一解構元宇宙為什麼值得人們趨之若鶩。

1.交互性

我們對虛擬世界的終極幻想就是在完全數字化的現實世界中成為完全的數字公民,並以這樣的數字身份完成各種現實的生活體驗,社交、娛樂、工作、創業,而這當中最直接的就是元宇宙的可交互性,與環境交互,與其他用戶交互,與虛擬用戶交互。

每個用戶都以avatar 的化身在元宇宙中有一個專屬的身份,並通過這個數字化形象來與虛擬世界的其他單位進行實時的信息交換,文字、聲音、圖像,技術的發展不僅讓數字形象更加飽滿,溝通媒介更貼近現實,也讓實時交互成為了可能,我們在現實中的社交場景可以通過數字化的形式在虛擬世界中完美實現。

當然,元宇宙不止如此。

無論是《異形》中的生化人,還是《終結者》的T-800,科幻電影中早早為我們描繪出了未來世界的強人工智能機器人,儘管外觀與真人無異,卻總會由於故障或者邏輯衝突做出傷害人類的事情,而虛擬世界則為強人工智能提供了另一種無害的出路,虛擬形象。人類的意識來源也無非是神經元上的電位變化,只要參數足夠複雜,算法足夠合理,人工智能完全可以通過電路信號模擬出真實人類的邏輯、情感和意識,當將人工智能應用到虛擬世界當中時,虛擬世界中原生的虛擬人物也就成為了可能。

思考我們目前的線上社交,當我們在微信上聊天,在直播間互動,在遊戲中決鬥時,儘管無論是我們自己還是交互的對像都以虛擬化身呈現出來,但我們都知道化身之後是一個活生生的人,虛擬世界的身份只是一個投影,交互方式並沒有改變,只不過從面對面來到了互聯網,ID 即是真實姓名的映射,形像是真實用戶的想像,性格、愛好則以標籤的形式呈現出真人的特點,儘管數字化描述愈發全面真實,但也只是讓網絡化身之間的交互更接近現實交互,而這兩種交互本質是沒有區別的。目前系統生成的原生虛擬形像其實屬於數字內容的一部分,更多是作為信息獲取的渠道,類似於一本書或者一個網站,無法給我們真實社交的感覺。伴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虛擬形像也逐漸具備了意識的基礎,並可以呈現出如同真人一般的交互感覺,甚至超越真人。

與真人相比,虛擬形象的交互最大的優勢在於隨時隨地以及個性定制。真人無法隨時陪伴,即便實時通訊工具也不能保證一直在線,但虛擬形象可以無視空間限制,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出現,來滿足我們的社交需求。更進一步的,與真人之間的交互會由於人的感性而產生各種矛盾,而虛擬形像不會,儘管無法產生真正的情感,但可以通過數字電路很好地模擬出來,甚至做得更好,以滿足不同人的交互需求,並且會在和我們的交互中不斷積累數據用來迭代自身的模擬效果,成為每個人專屬的虛擬“朋友”,或內斂,或溫柔,或開朗,基於絕對理性的物理基礎模擬出的人類情感,虛擬形象的性格缺陷會比真實人類少得多。

當這種智能交互實現的時候,我們所有在真實世界裡完成的社交行為,都可以復製到虛擬世界裡並與虛擬形象完成,聊天,遊戲,戀愛等等。這時的虛擬形象,完全可以作為一種與人類相平行的獨立“物種”而存在,擁有智能,且可以持續進化。

這種令人激動的願景毫無疑問是元宇宙的理想狀態,當人的記憶、思想、意識全都以數字化的形式呈現在虛擬世界中,而又無需受到現實世界的物理規則限制,在這裡我們近乎全能,交互將變成一種完全嶄新的存在。

2.沉浸性

如果說交互性是對虛擬對象的模擬的話,那麼沉浸性就是對於感官體驗的模擬。

Michael Abrash 給出了對於“沉浸性”的理解,沉浸性虛擬現實技術旨在使虛擬世界“對人類感知系統而言像真的一樣”,用戶仍然沉浸在完全虛擬的世界當中,卻無法分辨出與真實世界的差別。

自計算機發明以來,信息便都轉化成數字信號由機器完成處理,能計算機能處理的信息屬性是單一的,即“0” 和“1” 之間的組合,對應著電路的開合狀態,而人類的感知能力是全方位的,這也就使得人類的認知空間和計算機的信息空間並不同構,人類被排斥在計算機的處理環境之外,某種意義上計算機程序對於人類相當於“黑箱”,人類無法直接理解計算機的處理結果,計算機也無法給予人類需求的感官體驗。

圖形界面給出了視覺上的模擬,音箱耳機給出了聽覺上的模擬,反饋引擎給出了觸覺上的模擬,目前以頭戴式顯示器為主要形態的VR 工具給出了這樣的解決方案,儘管硬件角度看起來已經足夠逼真,仿真的環境,仿真的物體,仿真的感覺,但人類的知覺遠遠不是這般簡單,“身臨其境”的體驗還需要大量的軟件校準。

這裡我們引入一種概念,Synesthesia,可以翻譯做聯覺或者通感,指一種感覺或者認知的刺激,會導致另一種感覺或認知,一種更準確的描述是“抽象概念引發的身體感覺”。當我們看到綠葉的時候,我們會聯想到綠樹,進一步聯想到樹葉的觸感、風吹過時的沙沙聲;當我們看到白雪的時候,我們會聯想到雪地,進一步聯想到冰冷的感覺、踩在雪地裡的咯吱咯吱聲;更進一步的,有些人看到數字就會聯想到顏色,聽到音樂就會想像出畫面。

綠色之所以能被感受到,來自於495 納米到570 納米的光波以及我們的視覺系統,這是可以模擬的;而通過綠葉聯想到的觸覺和聽覺則是依託於我們的固有記憶和經驗而想像出來的,這是目前的設備所不能模擬的。當物理設備將各種可感性質孤立地傳輸給使用者時,難免會喪失聯覺帶來的實感,各種感覺之間無法即時流動,無非就是更加精細更加準確的工筆劃罷了。最簡單的例子,當我們看到一張狗的照片時,我們會覺得這是一隻真的狗麼?真實的知覺不是視覺、聽覺、觸覺的簡單疊加,還要依靠其中錯綜複雜的關聯,軟件校準的複雜度會大大提高。當我們能切實感知的和頭腦中能聯想到的可以達成一體,我們才可以確信這個世界是真實的,而虛擬世界帶來的沉浸性才會真正滿足元宇宙的要求。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跨平台登錄。顯而易見,去中心化的元宇宙不可能由唯一的平台構成,事實上應該是由各大企業構建的大節點和KOL 所處的小節點所共同構成,因此不同企業所自有的宇宙之間的互通就顯得格外重要。在當下的環境中,我們在微信上的身份可能是A,在抖音的身份可能是B,這種平台轉換帶來的割裂感會大幅度破壞掉我們身份認知,也就喪失了沉浸的可能。我們顯然不希望在一個平台中的數字財產、社會關係到了另一個平台全部消失,身份的統一顯然不是技術層面難題,商業上的通力合作才是唯一的解決方式,將不同虛擬世界聯通起來,才是真正理想中的元宇宙。

3.想像性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著重討論了數字內容的發展史,通過各種UGC 工具,用戶可以不止可以復制現實中的物體並將其數字化,更可以大量創造原生虛擬內容。舉例來說,各類新聞報導、自製視頻都屬於現實內容的數字化,而虛擬偶像、虛擬NPC、虛擬世界觀屬於原生的虛擬內容。得益於去中心化的底層基礎,數字內容將依賴於群體用戶的共同創作,而不再受到個人的意誌所控制,以圖形、視頻、聲音、3D 動畫、特效為媒介,通過GPU 進行渲染加工,結合VR 設備,構成了原生虛擬內容的創作基礎,而來自創作者們無盡的想像力,可以讓虛擬世界的內容多元性遠遠超出現實世界,極大豐富且陌生的信息來源會成為元宇宙的核心吸引力。

我們的真實世界是有限的,而虛擬世界的本質是“0”和“1”的二進制編碼,儘管依舊要依託於物理介質的存儲使得數據量依舊有限,但隨著技術的進步,單位數據量所需要的硬盤物理體積是越來越小的,目前的DNA 數據存儲技術已經可以實現用1立方毫米的體積存儲700TB 的數據,可以事實上認為“0”和“1”的排列是無限的。在真實世界我們無法創造新的物質,而在虛擬世界中,如果想增加數字內容,只需要擴展“0”和“1”的排列組合就可以。

無限猴子定理的表述如下,讓一隻猴子在打字機上隨機地按鍵,當按鍵時間達到無窮時,幾乎必然能夠打出任何給定的文字,比如莎士比亞的全套著作。而在我們可以擁有的數據量上限近乎無窮,而且內容由智能而非隨機產生,計算機可以自我學習去創造新信息,可以預見到這個高度創新性的數字虛擬世界將會有多精彩。

而內容和社交是相輔相成的,面對一個開放的世界觀,統一的目標或任務是不存在的,一切行為的基礎都來自於探索未知的好奇心和創造新事物的進取心。身處於一個任何想法都近乎可以實現的世界裡,不同用戶都會擁有不同的行為偏好,也會產生不同的探索軌跡和創作內容。當自身內容的局限性和對其他內容的需求產生之後,社交也就應運而生。用戶通過體驗其他內容來試圖理解創作者的想法和觀念,通過與創作者的合作來創作全新的內容,通過共同創造而締結而成的社交關係會更加牢固。

數字內容的產生必然會伴隨著所有權的確認,隨之而來的就是數字資產之間的交易行為,經濟系統也勢在必行。用戶在虛擬世界中創作內容,交換內容,並以此謀利,現實中的各種交易策略都可以完整地在虛擬世界中復現。區塊鏈的發展催生了一系列虛擬貨幣的誕生,通過虛擬幣與數字資產之間的兌換、虛擬幣之間的兌換、虛擬幣與法幣之間的兌換,一個複雜而龐大的經濟系統就此誕生,在之後的文章裡,我們會進一步探討經濟系統的前世今生。

當我們的一位遠古祖先,在洞穴的岩壁上勾勒出了自己的掌形時,標誌著人類第一次超越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擁有了創造的衝動,這促使我們去創造比自身更偉大,更長久的事物。縱覽全世界,各種壯觀的建築、精緻的藝術品,一次又一次帶給我們震撼,讓我們擺脫日常瑣事,感受作為人的意義,在學習如何與周圍的世界和諧相處的同時,創造出文化與社會,建立偉大的文明。

虛擬世界將開拓我們的眼界,激發我們思考,帶給我們感動,在元宇宙中,我們將有機會親手創造那些“奇蹟”。內容即歷史,記錄了虛擬世界的誕生、發展、演變、繁榮,以及其他用戶和原生虛擬形象的意識和思想。通過各種功能句,我們既能創造理想中的夢幻世界,又能無限擴張內容的邊界,探索現實中無法實現的種種,從日復一日的現實生活中逃離,去創造屬於虛擬世界的文明。

本文版權所屬ArtGee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