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区块链技术本身蕴含巨大的变革潜力,正在或即将改变诸多行业的发展图景,有望成为数字经济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件。当前行业发展正迎来新契机,但区块链技术大规模应用于实体经济领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发展还面临诸多挑战。

 

11月29日,在PANONY & PANews联合主办的“区块链新经济时代 换道超车的突破口”论坛上,万向区块链副CTO陈聿宸作为受邀嘉宾做题为《区块链技术的前世今生》的主旨演讲,详细介绍了介绍了区块链的基本概念、历史及应用发展。

 

图片3.png

 

区块链被视为信任机器

 

在演讲之初,陈聿宸首先带大家回顾了区块链的起源与发展。陈聿宸提到,区块链技术是比特币网络的核心技术。区块链技术源于2008年中本聪发布的白皮书《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当时白皮书里提到了“BLOCK”,“区块链(Blockchain)”就是由此而来。2009年,比特币网络上线,这是区块链技术的第一阶段。2014年,Vitalik Buterin发布了《以太坊白皮书》,代表着区块链技术从第一阶段迈向第二阶段。以太坊加入了智能合约,基于这个平台可以做更多的行业应用。2015年以太坊网络正式上线。此外,2015年10月,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的封面文章《信任的机器:比特币背后的技术如何改变世界》引起了轰动。这是首次有正规媒体在封面文章上讲到了区块链技术。

 

但到底什么是区块链呢?区块链其实更多是集成技术,把各种现有的技术融合在一起。密码学、点对点通信技术、拜占庭将军等问题。陈聿宸解释,“区块链是用密码技术将共识确认的区块按顺序追加形成的分布式账本。区块链数据的难以篡改,例如你要改一年前的账,就需要把从一年前到今天每个区块的数据、每一页账本都得重新改一遍,这是很难的。不仅如此,你还需修改51%人手上的账本的数据。这只存在理论上的可能性,但在现实中基本不可能。”

 

谈到区块链的本质,陈聿宸表示,“区块链技术,是一种交易记录的存储技术。它对交易记录进行永久性存储,而且存储之后永远无法删除,只能按照次序加入新的交易,由此对所有的交易历史进行永不结束的记载。这个看似简单的功能描述,实则含义深刻。它促使我们,重新思考如何去创建交易、存储数据和交换资产。它是一场巨大变革的起点。”

 

陈聿宸解释道,区块链技术最核心的就是解决信任成本的问题,区块链打开了信任的盒子,在以往的模式之中,信任被集中控制在各种中心机构的手中,这些中心机构包括银行、政策制定者、清算中心、政府、大公司等。而区块链让人们不再受制于这些中心节点。例如,交易双方完全可以在区块链上进行交易的认证,而不再需要一个清算中心。

 

在现有的行业中,我们大部分情况下是通过中介建立信任,比如在淘宝上买商品需要支付宝做卖家和买家之间的“信任”桥梁,买卖双方之间没有信任,需要找一个强有力的中介建立这个信任,这里面的成本其实很高。而在有更多参与方的情况下,达成信任和维持信任的成本都更高,所以我们需要一套完整的司法体系,来保障契约的履行。区块链用数学算法和代码取代了原有的第三方信任中介,以更低的成本来建立信任,人们基于算法规则和技术代码建立信任。从这个角度来说,区块链的本质就是“信任机器”。

20191129-IMG_7254.jpg

 

区块链并非万能,在特定场景发挥优势

 

此外,陈聿宸就此前被热议的量子计算或破解区块链底层加密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从人类的发展历程和密码学的发展史来看,运算速度正在迭代。量子计算会不断进化,但密码学也正在进化。

 

“区块链只是众多的技术、工具之一,技术是用来解决问题的。”陈聿宸表示,区块链也不是万能的,只有在一定的应用场景才能发挥它的优势。近年来区块链技术的价值和未来的发展潜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区块链行业也在快速发展。

 

而万向作为这个新兴行业的建构者之一,从2015起,万向控股在区块链技术领域开始了战略性布局,成立了国内首个区块链研究机构万向区块链实验室,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 Buterin担任首席科学家。

 

根据陈聿宸的介绍,万向区块链实验室主要做这么几类工作:一是行业研究,为创业者提供指引,为行业发展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二是通过翻译出版区块链书籍、举办区块链全球峰会和区块链知识讲座,推动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三是参与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2017年初,在进一步整合资源、深化平台建设的基础上,上海万向区块链股份公司正式成立。目前,万向区块链旗下包含万向区块链实验室、新链空间、技术中心、分布式商业应用事业群等,在区块链领域的累计投入已超过10亿人民币。

 

而万向区块链生态迄今已投资近200个项目,自身也为各行业客户提供企业级区块链产品与应用解决方案。此外,万向区块链和矩阵元共同打造的以隐私计算为特色的新⼀代联盟区块链平台——PlatONE已发布白皮书和官网,并在GitHub实现开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