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宇宙鏈遊這個圈子裡,有人常說,搏一搏,單車變摩托。阿成拿著50萬美金入場,很快漲到300萬美金。他跟一個朋友聊天,對方發來一張表情包,一男一女兩個卡通小人坐在一起,女生問,你在做什麼?男生答,元宇宙鏈遊。接著女生跪在地上,要立刻嫁給男生,跟元宇宙鏈遊裡的財富增長一樣,毫無邏輯,讓人無法理解。
文 | 徐晴丁文捷
編輯| 趙磊
運營| 月彌
元宇宙,已經很久沒有這樣一個詞能有如此的煽動性和號召力,讓天才激動,讓瘋子癲狂,它預示的未來充滿機遇和想像,熱潮洶湧下,創業者跑步入場,投資人宿夜難寐,大廠爭相註冊商標,普通人開始造梗、狂歡,誰都不願錯過這個難得的新風口。
狂熱之下,從巨頭公司到普通人,都在參與這場盲人摸象的遊戲,元宇宙也成了一面照妖鏡,鏡中不乏聰明的人,也有不少蠢和壞——至少現在,元宇宙仍是個遙不可及的概念,那些因為元宇宙而狂熱的人,終將面臨潮水退卻時的尷尬。
狂熱與狂歡
電話另一邊的男聲十分亢奮,甚至可以說是激昂。他似乎把這次通話看作一次難得的機會,能夠幫他宣傳他那“一萬條關於元宇宙的商機”。
他一條一條數著,“咱們可以做虛擬偶像,辦虛擬演唱會,或者用虛擬主播直播帶貨,還有虛擬寵物、虛擬地產、虛擬辦公……”總結下來,就是在所有傳統行業的前面加上“虛擬”二字。似乎知道這種做法比較簡單,他又鄭重強調,做這方面內容的人很多,但在數量上遠遠遜色於他,“要說梳理出幾萬條出來的話,肯定我是第一個”。
男人姓葉,自稱是一家諮詢公司的創始人,在行業裡摸爬滾打了15年。他的公司主要關注電子商務,從前做to B的生意,把八九千元一份的研究報告賣給企業。被問及老本行時,他不太願意承認做得困難、沒做出什麼名堂,只是當元宇宙的概念驟然火熱,他立刻作出決策,要抓住元宇宙風口,跨進短視頻的新賽道重新創業。
他覺得大部分人都不懂元宇宙,“其實看的雲裡霧裡”,因此要把這個名詞簡單化,“用大白話告訴他們”。他把商機做成一分鐘左右的短視頻,發佈在小紅書、抖音、百家號、快手以及B站。在他的計劃裡,賬號做起來了,有了流量,他就做知識付費。畢竟,“商機只是一個機會,真正要怎麼賺錢,大眾並不知道”,他要繼續用“大白話”講具體的做法,跟用戶“共贏”:一條商機只賣一塊錢,用戶賺了,自己也賺了。
公司轉型迅速,抖音的第一條視頻發佈於11月20日,短短一周之後就累計了一萬粉絲。只是其中一條視頻不慎出現了阿里雲的logo,被官方封禁了三天。葉先生感慨,元宇宙創業亦有風險。小紅書平台也不遜色,十幾天積累了五千粉絲,點贊與收藏六千多次。但另外幾個平台反響平平,他分析,是因為小紅書和抖音的商業氣息更濃厚。
葉先生確信,元宇宙裡蘊藏著巨大機遇,能帶領人們通往美好的未來,或者至少能帶他賺錢。
一個例證是,他的電話快被打爆了,全都是“元宇宙”相關的公司。一家公司主營虛擬偶像業務,在晚上十一點聯繫他——“你知道為什麼這麼晚還在給我打電話嗎?因為打不進來,一直在排隊。”一位“微軟的技術人員”看到他的視頻很受啟發,想要在日後合作一些技術服務。還有一位“美國華盛頓大學研究供應鏈的終身教授”來洽談合作事宜。
當每日人物先後三次問他“研究供應鏈跟元宇宙是什麼關係”時,葉先生給出了三個不同的答案。第一次他信誓旦旦,“萬物皆可元宇宙嘛,肯定是有關係,現在全球經濟最大的問題不就是供應鏈的問題?”第二次改口,“元宇宙現在主要還是在設備端,它可能屬於不是特別大的關係”。第三次,他的語氣有點虛了,“教授會在大學整合一些資源……比如很多經濟學教授、金融學教授”,供應鏈變成了人脈鏈。
他並不在意沒能把供應鏈跟元宇宙的關係講清楚,直接岔開話題,說做這些商機相當於一個切口,能讓他逐漸深入到行業裡去,“短短這麼幾天我就接觸了行業內各種各樣的人,什麼樣的人都能接觸到了”。但一番描述後,“各種各樣的人”原來只包括上述兩個人,根本沒有那麼多排隊打電話的。
事實上,讓葉先生心潮澎拜的“元宇宙”是個舶來詞。今年3月,海外的一家遊戲公司Roblox在招股書中宣稱,“我們不是遊戲公司,我們是個元宇宙公司”,到紐交所上市時,首日市值就超過了380億美金。 10月末,Facebook改名為Meta,宣布未來五年“all in”元宇宙。國內關於元宇宙的討論本就持續了一段時間,這下子,水直接沸騰了。
狂熱的信徒越來越多。在小紅書搜索“元宇宙”,相關筆記超過了兩萬篇。一位互聯網大廠員工在看過一份元宇宙研究報告後產生了強烈興趣,轉身在小紅書上科普什麼是“元宇宙營銷”,一篇筆記獲得了兩百多次點贊。
跟每日人物聊起元宇宙,她儼然一個行家,在長達四十分鐘的時間裡滔滔不絕,讓人難以插話。她說那份報告來自MMA,但說不上來MMA是什麼。她終於停頓下來,三分鐘後,每日人物通過搜索告訴她,MMA是全球性非營利組織無線營銷聯盟(Mobile Marketing Association),她“哦”了兩聲,草草結束對話。
多個平台上,“虛擬網紅”們已經開始了營業。他們有像同一條流水線上打造出來的相似的臉,區別只在於髮色和名字——Gina和Luna是灰色頭髮,imma是粉色,icoco是藍紫色,飽和度一個比一個高。到了元宇宙的新世界裡,他們仍然做著網紅們的日常:探店、美食、下午茶,發標準姿勢的照片。
可能是覺得現實世界太無聊了,為了更快到達元宇宙,更奇幻的事情接連發生。
11月中旬,張家界元宇宙研究中心掛牌成立,儀式在吳家峪門票站舉行,兩個穿著民族服飾的女孩兒抱著紅色綢緞,站在新門牌“元宇宙”字樣的兩側,一群人舉起手機,對著她們拍短視頻。在這一刻,傳統與現代、線上與線下、過去與未來,通過元宇宙勾連到了一起。面對質疑,之後,景區相關負責人回應稱“研究元宇宙是認真的,目的是為遊客探索出更好的旅遊體驗”。
▲全國首個景區元宇宙研究中心落戶張家界。圖/視覺中國
緊隨張家界的步伐,大唐不夜城所屬的公司宣布籌備“全球首個基於唐朝歷史文化背景的元宇宙項目《大唐·開元》”。在不倒翁女孩之後,它終於找到了第二個流量密碼。
最近幾個月,商標局異常忙碌。那些互聯網、汽車、服飾企業申請過“阿里元宇宙”“淘寶元宇宙”“釘釘元宇宙”“海瀾之家元宇宙”“蔚來元宇宙”。元宇宙相關商標被申請了兩千多次,留給後來者的詞彙沒幾個,只能別出心裁。一家河南的公司退而求其次,申請“原生宇宙”商標,靠諧音關聯上元宇宙。
因為這一切的荒誕,“元宇宙”這個詞彙帶上了一絲調侃與諷刺色彩。人們拒絕認真討論,直接把它拿來解構、造梗。一位對元宇宙深感疑惑的廣告人說自己在看《西遊記後傳》時被“點化”,劇裡的如來說“世間萬物皆是虛空”,一條彈幕緩緩飄過:“這就是元宇宙。”
炒作與賺錢
有人相信元宇宙,相信的不是飄渺的未來,而是伸手可以把握的現在。
葉先生想做知識付費已經有點晚了,早在他轉型之前,有人已經賺到了第一桶金。在羅振宇的得到APP上,一門名為《元宇宙6講》的網課售價29.9元,總時長一個小時。從10月下旬上線至今,已有超過4萬人購買。
就讀於南方某高校的大三女孩小蕊買了課。她的專業是英語,跟元宇宙關聯不大,但她覺得兩者並不衝突,了解元宇宙是在給未來鋪路。她舉例說,“馬雲搞阿里巴巴之前,他也不是專門學計算機的。”但這短短一個小時的課,她既沒有聽完,也沒聽明白,她跟馬雲最大的共同點是,兩人都是英語專業的。
另一門小鵝通平台上的直播課《元宇宙第一課》也十分火爆。主講人叫易歡歡,有多個頭銜,比如“全球第一套《元宇宙》叢書作者”“多家千億公司的顧問與戰略投資人”。課程簡介寫得簡單卻有吸引力:元宇宙時代贏的人將享受幾十倍甚至上千倍的財富增長,與誰為伍?如何下注?答案就在《元宇宙第一課》。
這門課原價1888元,促銷價688元,一張流出的後台截圖顯示,付費用戶2673人,累計收入在150萬元以上。
李逵賺到了錢,李鬼爭相湧現。山西一家跨境物流公司的老闆王偉被朋友拉進一個微信群,群名叫“元宇宙第一課15群”。此“第一課”不是易歡歡那個“第一課”,最大的區別是不需要付費。課程的主辦方是一個叫“元宇宙產業聯盟”的公眾號,自稱來自全國第一家元宇宙協會,歸屬於北京旗點未來區塊鏈科技有限公司。
搞區塊鏈的人,還是那麼嗅覺敏銳。
不過,元宇宙的信徒們似乎並不在乎誰才是“第一課”,也不太在意主講的人是誰。那個群聊異常和諧,群友來自天南海北,成分複雜。有人群暱稱叫“元宇宙佈道者”“元宇宙工委秘書長”,有人名頭更大,叫“元宇宙之子”。他們來自人工智能領域、電商直播賽道,亦有傳統銀行業、保險業的人員。還有一個賣POS機的,進群之後瘋狂加人,很快就被踢出了群聊。
時常有人發產業研究報告,或是不知道哪裡來的專家講座,大專畢業的王偉硬著頭皮聽了一些,思來想去,最終把元宇宙與遊戲畫上了等號。他覺得跨境物流不好做了,元宇宙(遊戲)是一條退路。
一位互聯網行業從業者則誤入了一個語音聊天室。房間內聽眾近百人,兩個小時裡,幾位行業精英一直在討論元宇宙,口中不間斷地冒出“算力”“區塊鏈”“Saas”一系列專業詞彙,聽得人昏昏欲睡。分享結束,窗口沒關閉,運營人員引導大家掃碼加群。有些措不及防,寫著“體驗課19.9”的海報成了他入群後收到的第一條消息,讓他從瞌睡中驟然驚醒。
知識付費變現迅速,但在某金融機構操盤手阿成眼裡,KOL們賺的都是小錢,更大的機會在“元宇宙鏈遊”。
阿成是95後,年僅23歲。過去一年他投資比特幣掙夠了“一個小目標”,豪車、別墅、炫目的人生因此而來。他把中本聰(比特幣創始人)視為偶像,把比特幣看作百年難遇的投資機會。但在今年,比特幣行情不好,賬面上的資金跌沒了上千萬。絕望之際,元宇宙出現了。
從今年8、9月開始,“元宇宙鏈遊”雨後春筍一樣冒出來。它們的核心本質是依托區塊鏈技術,把類似比特幣挖礦的過程做成遊戲。在一個叫Axie Infinity的遊戲裡,你可以看到頭上長著鹿角的魚、背後插著刀的羊、渾身泡泡的獨角獸。收集、飼養這些幻想生物是玩家的主要任務,通過寵物對戰可以賺取遊戲代幣。玩的人越多,代幣的價值越高,對代幣價值的信仰撐起了整個產業。
阿成敢賭,不願錯過任何一個風口,他拿著20%的資金入場,在遊戲裡接連交易,十幾天,50萬美金變成了300萬美金,收益終於有了驚人的增長。
玩遊戲讓玩家掙到了錢,遊戲公司也通過收手續費等方式大賺特賺。數據平台Token Terminal顯示,Axie Infinity在7月總收入突破2億美元,與一個月前相比漲了近17倍。
那種毫無邏輯的野蠻增長,連在幣圈看慣了暴漲與暴跌的阿成都感到震驚。他打了個比方,遊戲裡的道具是鏟子,代幣是釘子,玩家用鏟子去挖釘子,是一個類似用礦機挖比特幣的過程。元宇宙概念大火的這段時間,釘子在漲,鏟子竟然也在漲。他曾提前拋售鏟子,錯過了之後十倍的增長,至今提起仍感到深深的懊惱。
因為元宇宙,阿成的朋友圈裡多了一位電競選手。他白天訓練,只有晚上12點有時間找阿成聊天。臨近退役,他握著比賽得來的不菲獎金,卻苦惱日後的轉型問題,想要尋找一條人生明路。元宇宙鏈遊和相關投資成了他的希望。
還有一些人莫名其妙地掙到了錢。一家叫金科文化的公司在今年9月改名為“湯姆貓”。人們把這個名字跟虛擬IP“會說話的湯姆貓”聯想到一起,強行把它歸為元宇宙概念股。沒多久,“湯姆貓”公司股價大漲50%以上。
一家叫做Gravity the studio的品牌開始出售元宇宙虛擬服裝,一套衣服價值上百美元。雖然沒有任何實體產品,但用戶購買後上傳照片,品牌方可以使用三個以上專業軟件讓他在照片裡穿上衣服。簡單理解,就是P上去。品牌在官方賬號裡驕傲地稱,“我們的品牌是為環保而生,是零浪費的奇幻高級時裝”。
上個月,IMS(天下秀)新媒體商業集團宣稱推出元宇宙平台“虹宇宙”,要在虛擬世界裡發行35萬套房屋,分13種房型,價格從8.8到88元不等。虛擬房產緊俏,17萬人預約,一套“環海島嶼”被炒到了99.99萬元。在11月18日、19日兩個交易日內,天下秀連續收穫漲停板。但事實上,虹宇宙處於“測試階段”,還沒有任何一款產品真的被開發出來。人們感慨,要說用空氣掙錢,比特幣哪裡比得上元宇宙?
▲圖/ 電影《頭號玩家》截圖
元宇宙還很遙遠
最近幾個月,投資人張淼看了太多與元宇宙相關的項目。
有地產公司想開發虛擬地產,讓用戶用虛擬形象進入商場購物。曾經的學前教育公司在雙減後轉型做遊戲,讓孩子通過遊戲學習知識,寓教於樂,但因為兩頭碰政策,產品不太好做。危機關頭,公司將產品與元宇宙的概念結合到一起,拿著一份產業報告四處尋找投資人,反倒可能尋來轉機。一位年輕的創業者到豆瓣“元宇宙”小組發帖,尋找融資機會。他說自己想做共享遊戲機,因為從長遠看,共享遊戲機是“連接用戶與元宇宙之間的終端”。
這些項目十分相似——披著元宇宙的皮,實際上跟真正的元宇宙相去甚遠。如果說元宇宙是一棟大樓,這些探索相當於連第一塊磚都沒有砌好。張淼理解那種急迫,“什麼火就沾什麼,創業者可能有時候覺得這樣會比較好融錢”。
已經有成功的案例——胡亭亭是一個00後元宇宙創業者,今年決定創業後,很快拿到了第一輪百萬融資。她來自北大的計算機相關專業,公司主要業務是做虛擬人。
也是在這個月,有十來個客戶找她談合作。某家居集團想做個虛擬代言人;一家MCN要定制虛擬主播帶貨;還有一個互聯網金融公司計劃打造元宇宙APP,希望胡亭亭能提供技術方案為每個用戶生成虛擬形象。對方計劃,這個APP“投資上千萬”。
元宇宙的熱浪捲到了影視行業。胡亭亭發現,最近興起的一系列做虛擬人的公司過去大多是做CG影視特效的。最近她正在招人,因為缺乏經驗,跟一位做虛擬社區的學長交流。學長說,人力價格水漲船高,光是做動畫的年薪就開到了150萬。
元宇宙來臨的前夜裡,人人都怕錯失機會。但張淼並不樂觀,這個前夜有多漫長,誰也不知道。
1992年,極客尼爾·斯蒂芬森在他創作的科幻小說《雪崩》裡描繪了一個龐大的虛擬現實世界Metaverse,在那裡,人人擁有數字化身,可以超越空間的阻隔與任意一個人交流交往,還能擁有自己的虛擬財產。這被認為是元宇宙的雛形。
到最近幾年,當人們提起元宇宙,更多類比的是《頭號玩家》中的綠洲oasis,或是《黑客帝國》裡的矩陣matrix,給人的大腦連上一個接口,新世界就能在眼前展開。只是,關於“元宇宙到底是什麼”,這個最基本的問題始終沒有定論。
張淼忘不了過去的五年。他曾在這五年裡見證“VR元年”之後VR技術不可思議的衰落,也看到了受監管日益嚴峻的AI風口仍然難以走向商業化,以及被稱為“奠定信任基礎”的區塊鏈,基本停留在層出不窮的資金盤鏈遊和各式各樣的“空氣幣”裡。
在他看來,元宇宙更像是一個庇護所,因為它足夠龐大,可以接納這幾年裡資本市場裡全部的失意。用名為“元宇宙”的網去打撈,能撈上來VR、AR、區塊鏈、5G、雲計算、數字孿生、AI、NFT、腦機接口以及更多的科技概念。人們的焦慮、狂熱、懊悔和希望也都蘊含其中。
但如果真的搭建一個元宇宙,“那將是極其複雜的工程,它需要很細的顆粒度,需要很強的技術支持,現在還沒有公司有能力去做”。而現在這股熱潮裡,連最有希望的巨頭公司都跳不出自身業務領域在元宇宙的投射,何況沒有任何基礎和積累的個人創業者,所有的嘗試都無異於“盲人摸象”。
張淼和更多的投資人們只認可“基建”項目,“買英偉達是有邏輯的,買高通也是有邏輯的,包括買一個VR設備商,如果是全球最大的VR設備加工商,有技術積累,可能那也是有邏輯的。但這也只是非常早期的概念”。
科技作家衛夕則認為,元宇宙在今天只是一個科幻名詞,而不是科技名詞。互聯網大廠們引入了羅布樂思、投資了Epic,收購了國內領先的VR製造商Pico,但都沒有宣揚自己的元宇宙宏大敘事,因為他們清楚地知道,“面對一個概念期的模糊方向,唯一能做的是摸著石頭過河,而不是直接去造一座宏偉的大橋”。
泡沫堆得越來越高,但有些人還沒嚐到元宇宙的甜頭,潮水就開始退卻了。
《經濟參考報》的統計顯示,9月以來,元宇宙概念板塊的77隻股票中,已有14只發布了高管或實際控制人減持計劃,擬減持股數上限合計為3.57億股。截至目前,一家減持已經完成,13家仍在進行中。包括湯姆貓在內的元宇宙概念股的股東和高管都有套現離場的跡象,在11月20日,A股元宇宙概念板塊當日有36.53億元資金淨賣出。
阿成也計劃撤離。他清晰地知道,大部分元宇宙鏈遊的本質是資金盤,行業足夠火爆時“它崩盤不會崩得這麼快”,但眼下,雪崩隨時會發生。
仍然高度樂觀的是葉先生。和每日人物對話那天,幾個平台的元宇宙商機已經更新到第四十九條。最新一條是“就業機會”——“元宇宙相關公司都開出百萬年薪搶人了”,他建議,所有人都要抓住紅利,才可以在未來體驗到“元宇宙的世界是何等精彩”。一萬條商機還剩下九千九百五十一條,他要慢慢發布,來日方長。
▲圖/ 電影《失控玩家》截圖
參考資料:
1. 經濟參考報:元宇宙熱蔓延,十餘隻概念股拋減持計劃
2. 財經十一人:元宇宙收割者已經圖窮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