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我的表象,世界是我的意志”。

叔本华这样写道。当我们在探讨元宇宙时,我们究竟在说什么?概念固然重要,技术更是基础,但我们之所以需要元宇宙,更是因为元宇宙可以补偿我们现实的缺陷,实现我们本能中的创造欲望。基于我们的现有技术,我们已经有能力创造出一个与现实世界相似,甚至超越现实世界的存在,所谓meta正是此意。我们无法参透真实世界的本质,表象和意志都将走向虚无,而在虚拟世界中,世界即是原生虚拟形象的表象,也是虚拟形象自身意志的宿主,当虚拟世界的原生智能真正拥有了自由意志时,一切都将变得有趣起来。

本篇主要从元宇宙的三大特点,交互性(interaction),沉浸性(immersion),想象性(imagination)出发,来逐一解构元宇宙为什么值得人们趋之若鹜。

1.交互性

我们对虚拟世界的终极幻想就是在完全数字化的现实世界中成为完全的数字公民,并以这样的数字身份完成各种现实的生活体验,社交、娱乐、工作、创业,而这当中最直接的就是元宇宙的可交互性,与环境交互,与其他用户交互,与虚拟用户交互。

每个用户都以 avatar 的化身在元宇宙中有一个专属的身份,并通过这个数字化形象来与虚拟世界的其他单位进行实时的信息交换,文字、声音、图像,技术的发展不仅让数字形象更加饱满,沟通媒介更贴近现实,也让实时交互成为了可能,我们在现实中的社交场景可以通过数字化的形式在虚拟世界中完美实现。

当然,元宇宙不止如此。

无论是《异形》中的生化人,还是《终结者》的 T-800,科幻电影中早早为我们描绘出了未来世界的强人工智能机器人,尽管外观与真人无异,却总会由于故障或者逻辑冲突做出伤害人类的事情,而虚拟世界则为强人工智能提供了另一种无害的出路,虚拟形象。人类的意识来源也无非是神经元上的电位变化,只要参数足够复杂,算法足够合理,人工智能完全可以通过电路信号模拟出真实人类的逻辑、情感和意识,当将人工智能应用到虚拟世界当中时,虚拟世界中原生的虚拟人物也就成为了可能。

思考我们目前的线上社交,当我们在微信上聊天,在直播间互动,在游戏中决斗时,尽管无论是我们自己还是交互的对象都以虚拟化身呈现出来,但我们都知道化身之后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虚拟世界的身份只是一个投影,交互方式并没有改变,只不过从面对面来到了互联网,ID 即是真实姓名的映射,形象是真实用户的想象,性格、爱好则以标签的形式呈现出真人的特点,尽管数字化描述愈发全面真实,但也只是让网络化身之间的交互更接近现实交互,而这两种交互本质是没有区别的。目前系统生成的原生虚拟形象其实属于数字内容的一部分,更多是作为信息获取的渠道,类似于一本书或者一个网站,无法给我们真实社交的感觉。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虚拟形象也逐渐具备了意识的基础,并可以呈现出如同真人一般的交互感觉,甚至超越真人。

与真人相比,虚拟形象的交互最大的优势在于随时随地以及个性定制。真人无法随时陪伴,即便实时通讯工具也不能保证一直在线,但虚拟形象可以无视空间限制,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出现,来满足我们的社交需求。更进一步的,与真人之间的交互会由于人的感性而产生各种矛盾,而虚拟形象不会,尽管无法产生真正的情感,但可以通过数字电路很好地模拟出来,甚至做得更好,以满足不同人的交互需求,并且会在和我们的交互中不断积累数据用来迭代自身的模拟效果,成为每个人专属的虚拟“朋友”,或内敛,或温柔,或开朗,基于绝对理性的物理基础模拟出的人类情感,虚拟形象的性格缺陷会比真实人类少得多。

当这种智能交互实现的时候,我们所有在真实世界里完成的社交行为,都可以复制到虚拟世界里并与虚拟形象完成,聊天,游戏,恋爱等等。这时的虚拟形象,完全可以作为一种与人类相平行的独立“物种”而存在,拥有智能,且可以持续进化。

这种令人激动的愿景毫无疑问是元宇宙的理想状态,当人的记忆、思想、意识全都以数字化的形式呈现在虚拟世界中,而又无需受到现实世界的物理规则限制,在这里我们近乎全能,交互将变成一种完全崭新的存在。

2.沉浸性

如果说交互性是对虚拟对象的模拟的话,那么沉浸性就是对于感官体验的模拟。

Michael Abrash 给出了对于“沉浸性”的理解,沉浸性虚拟现实技术旨在使虚拟世界“对人类感知系统而言像真的一样”,用户仍然沉浸在完全虚拟的世界当中,却无法分辨出与真实世界的差别。

自计算机发明以来,信息便都转化成数字信号由机器完成处理,能计算机能处理的信息属性是单一的,即 “0” 和 “1” 之间的组合,对应着电路的开合状态,而人类的感知能力是全方位的,这也就使得人类的认知空间和计算机的信息空间并不同构,人类被排斥在计算机的处理环境之外,某种意义上计算机程序对于人类相当于“黑箱”,人类无法直接理解计算机的处理结果,计算机也无法给予人类需求的感官体验。

图形界面给出了视觉上的模拟,音箱耳机给出了听觉上的模拟,反馈引擎给出了触觉上的模拟,目前以头戴式显示器为主要形态的 VR 工具给出了这样的解决方案,尽管硬件角度看起来已经足够逼真,仿真的环境,仿真的物体,仿真的感觉,但人类的知觉远远不是这般简单,“身临其境”的体验还需要大量的软件校准。

这里我们引入一种概念,Synesthesia,可以翻译做联觉或者通感,指一种感觉或者认知的刺激,会导致另一种感觉或认知,一种更准确的描述是“抽象概念引发的身体感觉”。当我们看到绿叶的时候,我们会联想到绿树,进一步联想到树叶的触感、风吹过时的沙沙声;当我们看到白雪的时候,我们会联想到雪地,进一步联想到冰冷的感觉、踩在雪地里的咯吱咯吱声;更进一步的,有些人看到数字就会联想到颜色,听到音乐就会想象出画面。

绿色之所以能被感受到,来自于 495 纳米到 570 纳米的光波以及我们的视觉系统,这是可以模拟的;而通过绿叶联想到的触觉和听觉则是依托于我们的固有记忆和经验而想象出来的,这是目前的设备所不能模拟的。当物理设备将各种可感性质孤立地传输给使用者时,难免会丧失联觉带来的实感,各种感觉之间无法即时流动,无非就是更加精细更加准确的工笔画罢了。最简单的例子,当我们看到一张狗的照片时,我们会觉得这是一只真的狗么?真实的知觉不是视觉、听觉、触觉的简单叠加,还要依靠其中错综复杂的关联,软件校准的复杂度会大大提高。当我们能切实感知的和头脑中能联想到的可以达成一体,我们才可以确信这个世界是真实的,而虚拟世界带来的沉浸性才会真正满足元宇宙的要求。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跨平台登录。显而易见,去中心化的元宇宙不可能由唯一的平台构成,事实上应该是由各大企业构建的大节点和 KOL 所处的小节点所共同构成,因此不同企业所自有的宇宙之间的互通就显得格外重要。在当下的环境中,我们在微信上的身份可能是 A,在抖音的身份可能是 B,这种平台转换带来的割裂感会大幅度破坏掉我们身份认知,也就丧失了沉浸的可能。我们显然不希望在一个平台中的数字财产、社会关系到了另一个平台全部消失,身份的统一显然不是技术层面难题,商业上的通力合作才是唯一的解决方式,将不同虚拟世界联通起来,才是真正理想中的元宇宙。

3.想象性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着重讨论了数字内容的发展史,通过各种 UGC 工具,用户可以不止可以复制现实中的物体并将其数字化,更可以大量创造原生虚拟内容。举例来说,各类新闻报道、自制视频都属于现实内容的数字化,而虚拟偶像、虚拟 NPC、虚拟世界观属于原生的虚拟内容。得益于去中心化的底层基础,数字内容将依赖于群体用户的共同创作,而不再受到个人的意志所控制,以图形、视频、声音、3D 动画、特效为媒介,通过 GPU 进行渲染加工,结合 VR 设备,构成了原生虚拟内容的创作基础,而来自创作者们无尽的想象力,可以让虚拟世界的内容多元性远远超出现实世界,极大丰富且陌生的信息来源会成为元宇宙的核心吸引力。

我们的真实世界是有限的,而虚拟世界的本质是“0”和“1”的二进制编码,尽管依旧要依托于物理介质的存储使得数据量依旧有限,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单位数据量所需要的硬盘物理体积是越来越小的,目前的 DNA 数据存储技术已经可以实现用1立方毫米的体积存储 700TB 的数据,可以事实上认为“0”和“1”的排列是无限的。在真实世界我们无法创造新的物质,而在虚拟世界中,如果想增加数字内容,只需要扩展“0”和“1”的排列组合就可以。

无限猴子定理的表述如下,让一只猴子在打字机上随机地按键,当按键时间达到无穷时,几乎必然能够打出任何给定的文字,比如莎士比亚的全套著作。而在我们可以拥 有的数据量上限近乎无穷,而且内容由智能而非随机产生,计算机可以自我学习去创造新信息,可以预见到这个高度创新性的数字虚拟世界将会有多精彩。

而内容和社交是相辅相成的,面对一个开放的世界观,统一的目标或任务是不存在的,一切行为的基础都来自于探索未知的好奇心和创造新事物的进取心。身处于一个任何想法都近乎可以实现的世界里,不同用户都会拥有不同的行为偏好,也会产生不同的探索轨迹和创作内容。当自身内容的局限性和对其他内容的需求产生之后,社交也就应运而生。用户通过体验其他内容来试图理解创作者的想法和观念,通过与创作者的合作来创作全新的内容,通过共同创造而缔结而成的社交关系会更加牢固。

数字内容的产生必然会伴随着所有权的确认,随之而来的就是数字资产之间的交易行为,经济系统也势在必行。用户在虚拟世界中创作内容,交换内容,并以此谋利,现实中的各种交易策略都可以完整地在虚拟世界中复现。区块链的发展催生了一系列虚拟货币的诞生,通过虚拟币与数字资产之间的兑换、虚拟币之间的兑换、虚拟币与法币之间的兑换,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经济系统就此诞生,在之后的文章里,我们会进一步探讨经济系统的前世今生。

当我们的一位远古祖先,在洞穴的岩壁上勾勒出了自己的掌形时,标志着人类第一次超越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拥有了创造的冲动,这促使我们去创造比自身更伟大,更长久的事物。纵览全世界,各种壮观的建筑、精致的艺术品,一次又一次带给我们震撼,让我们摆脱日常琐事,感受作为人的意义,在学习如何与周围的世界和谐相处的同时,创造出文化与社会,建立伟大的文明。

虚拟世界将开拓我们的眼界,激发我们思考,带给我们感动,在元宇宙中,我们将有机会亲手创造那些“奇迹”。内容即历史,记录了虚拟世界的诞生、发展、演变、繁荣,以及其他用户和原生虚拟形象的意识和思想。通过各种功能句,我们既能创造理想中的梦幻世界,又能无限扩张内容的边界,探索现实中无法实现的种种,从日复一日的现实生活中逃离,去创造属于虚拟世界的文明。

本文版权所属 ArtGee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