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名称:沙盒系统:关于治愈的三个样本
参展艺术家:李洋、王欣、老妖精ensemble、李美玉
策展人:杜歆晨
展览时间:2022.2.26——2022.3.20
治愈作为从古延至今日的技术,除了对于身体伤害的物理治疗(healing),对于情绪的疗愈(curing)亦不可缺失,而后者往往需要通过向主体自身内部进行挖掘,使藏于躯壳之下的问题显现,所以也更加难以治愈。心理的治愈可以通过个体自身的本能调节,也可借助他者或机器的干预来进行。所以,若将治愈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它既有基于古代宗教和万物有灵论的路径,也有基于现代主义的科学方法论,同时,也在后人类纪里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相遇,形成新的方式。除了梳理其线性的发展逻辑,我们更需要重新描述其间的关系,寻找对话空间。 “沙盒系统:关于治愈的三个样本”基于虚拟界面,从心理学和计算机学视角对治愈技术展开讨论。多拉·卡尔夫基于荣格的心理分析和易经思想所创立的心理疗法(沙盘游戏),是一种将意识落于象征性物质载体的预演。而当人、物质、机器、数码物的边界相互渗透,沙盒也成为了一种安全机制,将硬件工作虚拟化,为运行中的程序提供所需的隔离环境。无论是建立真实或虚拟的场域以达到自我察觉问题的机制,还是基于系统控制论以实现自我优化的最终目标,“沙盒”都成为了精神寄托与技术试验之地。 本次展览更像是一场项目报告会,我们邀请李洋、王欣、老妖精团体,将他们的工作带入线上平台,以讨论自身情绪、梦境、记忆、情感劳动这些因现实而产生的虚相,从技术的角度来讨论通过集体浅意识、他者催眠(冥想)和人工智能代替人工进行情感疗愈的实验样本。每一位艺术家可占据虚拟空间一周来进行自己的项目,或是一个持续工作的状态,一件不断更新的作品,一场讲演,一次工作坊,一个游戏……
活动一·「梦腔体」
梦境是一个既虚又实的存在。容格曾说过,梦显示的是我们心中的“原始人”,仿佛幻影一般,我们沉睡后以不同的视角追逐其后,“原始人”幻化为我们的隐藏面、情绪、欲望之物等潜意识的象征之形,之景,之境。而种种象征并非是为了伪装,恰恰相反,它是为了让本体去意识到这些潜在问题。
追述梦在东西方历史中的研究与解读,对梦的探讨除了变为哲学研究的课题,也被作为了心理疗愈的一种方法。疗愈者将对象引导至其梦境之中,并非为了成为“对症下药”的医生,而是激发其打开心扉的能力,唤起自身的自愈之力,正视自我。
“梦腔体”是一次试验性的创作尝试与呈现。艺术家李洋化梦采取在线实时创作的方式与观众合作,从而是参与者直面自己的内心,整个过程既是疗愈也是解梦。
李洋与观众进行了线上的实时互动,我们将活动的视频嵌入到每一幅梦画之上,代替了展签的功能,观众可以点击观看当时的互动过程。参与者将其梦境讲述于艺术家,随即在15分钟以内的时间,通过聆听交流与感受将其梦境形象化。在这个过程中,参与者重回到某个或多个梦境并深入进去,通过重现当时的感受与景象,从而再现其自身的情绪。
在“梦之洞穴”,你将被无数的大众意识所围绕,艺术家创作的这一系列梦画,除了展现自身的梦境,同时也在渴望与他者取得联系,在每一幅画中,他都会问出一个问题,“你梦见过...么?” 梦不仅仅是个人的意识写照,同时他可以映射大众的意识,因此,我们时常会因梦到相似的梦境而引发共鸣。这这个空间,希望你可以慢慢寻找或许能使你感同身受的梦境。
整个线上空间成为意识的象征物的集合之地,从主体建筑仿佛虫洞般的碑体,我们的虚拟替身从洞口坠落入梦画构成的洞穴;到占据空间的奇特梦中生物,梦之腔体将大众意识编织其中,而大众意识也反向催眠着制梦机器。
活动二·「八赫兹元宇宙工作坊」
踏入未知的虚拟领域,这并非一件新奇之事。当电子设备、互联网、GSM等现代科技进入大众生活,我们的身体也在被改造、规训、适应着。人们在屏幕前和屏幕中的生活已成自然,那么如何在心灵沉浸于虚拟之中,却也为肉体的回归谋得相应的放松和慰藉呢?
「八赫兹元宇宙工作坊」是艺术家王欣参考了古代道家修身养心的方式和当代人对屏幕的依赖以及对数字世界的沉迷后开发的一套非传统的疗愈方式。作为系列活动“沙盒系统:关于治愈的三个样本”,这次的工作坊是将运动冥想,以及结合催眠式的引导作为治愈技术的第二个样本。艺术家将传统道家“天人合一”的养心方式和非自然的计算机设备以及数字世界纳入进“自然”,并希望邀请观众共同探索一种在数字世界中实践古代修身养心智慧的可能性。
通过这个训练您在元宇宙中的化身不再只是一个探索的工具,它将成为真实自我的延伸,与心灵建立连接。穿过入口,我们来到这次工作坊的主要活动场所。在这里艺术家希望观众首先探索一下空间。感受空间每个部分的细节、颜色、形状,以及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第一个训练内容是训练参与者用虚拟化身在元宇宙中表达真实的情感,以此使我们的虚拟化身与真实自我建立积极有意义的心灵连接,并与同时身在这个空间的其他参与者尝试交流,试着观察在元宇宙的社交过程和现实中的社交过程有什么不同?仔细观察和周围小伙伴交流的过程,我们是如何表达,对方又是如何回应的,这个过程带给你的感受如何?
第二个训练部分尝试身心灵与虚拟化身合为一体。首先可以在空间中找一个让你感觉舒服愉悦的小角落,将视角调整到一个你感觉最能链接到心灵内在的画面,做一个深呼吸,调整姿势,然后全神贯注于这个画面,尝试去观察这个画面带给你的感受,这个过程就好像在熟悉的现实中的自然环境里,想象肉身与虚拟化身的结合,共同注视于同一处风景。
第三个训练部分,需要做到让自己尽可能放松下来,然后在用按键控制虚拟化身运动的同时,现实中的身体也要相应的做一些运动。首先,找到一个可以手持设备进行操作的舒适姿势,将虚拟化身移动到工作坊的圆形地毯边,跟随艺术家,一起进行一系列的拉伸、呼吸、以及冥想的动作,最后让虚拟化身以坐姿坐在圆形地毯边,相互交流训练的反馈。
在完成整个训练之后,通过虚拟化身的整合,增强了参与者对现实世界中身体的觉察与锻炼,你或许将不会出现因为太沉迷于探索虚拟而产生与现实世界的割裂,我们希望参与者可以觉察肉身在虚拟世界中的真实性。
活动三·「织女计划:主人,请编织你的女仆」
“织女计划”是正在长期生成中的跨学科表演项目,由集体创作共同体老妖精发起。该计划目前正在实验与人工智能相关的部分,包括情绪的机器学习、情绪识别、以及更深度的情绪交互。本次的“织女计划”集中研究了身边“情感劳动”的具体形态——女仆作为一个职业,潜入人们肉眼不可见的、情感劳动者们的精神内陆之中。
越发高强度的生活与工作使得人们对于精神慰藉的需求急剧增加,从而对情感陪伴和方便又舒服的关系有了渴望。于是,女仆这一以情感作为服务劳动力的神秘迷人的职业出现了。从下午2点开始的8小时工作时间里,女仆店里的女仆需要随时待命。客人踏进女仆店的那一刻,情感陪伴的服务随即开始。真诚、快乐、可爱、有趣、让人难以抗拒的女仆们需要考虑如何提供陪伴才能让客人留得更久一点,怎么聊天才会让对方感觉有趣又舒服。这样的情感劳动不仅是情绪上的消耗,也需要不断生产话语,营造氛围和亲密感。
进入CV虚拟空间,巨大的直播占据了天空,我们可以看到女仆工作者李美玉正在线上营业。而屏幕下方也挂着其今日的营业安排和客人的预约时间。在其前方是一座“织女庙宇”,故事将从这里开始。
庙宇被织女星空图所环绕,直至地面的“红唇入口”,观众可以自由飞入也可通过点击庙宇中的织女logo进行跳转。进入“织女地宫”,环顾四周,排列着由数字化代码锁拼凑而成的织女壁画,水面中央伫立这一座闪烁着现代化光标的石碑,这也就是我们遇见“女仆bot”的入口。
在虚拟世界中,整个虚拟活动为期四天,艺术家们开放了新款型号“女仆bot”的语料库编织,邀请观众通过指令的输入,共同编制“女仆bot”的行为,在活动最后一日现场与舞者和前女仆李美玉合作进行线上展演,体验情感与情绪的双向交互。
关于艺术家:
李洋(网络名李洋画梦/化梦)1976年生于山西太原,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研究方向博士,现为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副教授。从1990年开始至今的30多年来,他持续的以梦作为绘画与艺术创作表达的重要主题,形成了一套人类梦史个体记录的编年体奇观。并以此为契机,展开了一系列相关的心理学、社会学、神秘学、科学与教育实践探索。
他曾在北京长征空间、上海美术馆、北京独角兽艺术空间、北京空间站艺术中心、上海沪申画廊举办个人艺术展。参加了2021成都双年展、CAFAM双年展、上海明当代“不准停电”等一系列重要当代艺术群展。参与制作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作品《威尼斯双年展的风水》。受邀成为“一席”第697位讲者。多件作品被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上海美术馆(现为中华艺术宫)、成都现代艺术馆、长征空间等机构收藏。作品及访谈发表于《美术观察》、《新周刊》、《心理月刊》等。自2005年至今,在中央美术学院开设“超现实艺术解析与创作”“全观性素描”“人类的装饰”等一系列实验性艺术课程。
王欣,1983年生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2007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系获学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电影、录像、新媒体和动画系,获硕士学位。王欣作为一位曾经的持证的催眠师,她的创作具有某种使人着迷的力量令人能够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装置、影像及新媒体是王欣作品的主要形式;人类的心灵世界,自助式心灵疗愈、艺术生态系统以及关于人与人工智能融合的后人类的未来是她创作的主要方面。
王欣的个展及个人项目有:《在成为的流动之中——来自一位虚拟的人工智能艺术家的觉醒艺术日志》,德萨画廊,香港,2022;《也许是时候让艺术世界焕然一新了》,chi K11 艺术空间,香港,2019;《不知名艺术家艺术家事务所-王欣个展 》,K11艺术村,武汉,中国;chi K11 艺术空间,沈阳,2018;《一個可以讓你發現10,000個藝術家的必看藝術展》,德薩畫廊,香港,2017;《每个艺术家都需要有个展》,德萨画廊,北京,2016;《八赫兹催眠实验室》,MoCA 艺术亭台,上海,2015;《这个画廊》,C-空间,北京,中国(2014);《乐园:自由的游戏#1》,天线空间,上海,中国(2013)。同时,她也曾参加过多个联展以及项目,包括:《真实幻境》,K11美术馆,上海,2021;《天人关系与能量@第五届美术文献展:生生——自然、人和技术的生产》,湖北美术馆美术文献艺术中心,武汉,2020;《野蛮院线》,T X淮海,上海,2020;《WAVELENGTH: RESET》,上海宝龙美术馆,上海,2018;《在场:青年艺术及啊邀请展》,中国美术学院,杭州,2018;《光源渡假村》,青策计划2017,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2017;《.com/.cn》,K11艺术基金会与MoMA PS1联合主办,chi K11美术馆,上海,2017;《上海星空II》,余德耀美术馆,上海,2017;《仪式逆转》,德萨画廊,香港,2017等
老妖精ensemble是一个不断演化的集体创作共同体 (ensemble) ,使用当代实验剧场为创作媒介,穿梭于美术馆、黑匣子、日常场景与特殊空间,寻找比传统戏剧舞台更独特的现场。老妖精目前驻扎上海,有六位核心成员,并且一直使用集体创作的理念来做创作。她们的现场是剧场与日常生活接壤的模糊地带,每一次现场都是不可复制的发生。
老妖精ensemble过往表演项目包括:《Annata, Not A Real Drag Show》(2019-)、声音城市漫游《此地吴人》(2018-)、参与式演出《谋杀一个石榴》(2019)、《未来节日:端午游龙会》(青山村, 2020-)、PSA“海浪展”特别演出《嗨!嗨!嗨!》(2020)、长期跨学科表演项目《织女计划》(2020-)等。
李美玉
当代表演实践及研究、应用多种媒介创作、自由舞者、前女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