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内容脉络,用技术挖掘开启经济纪元
从1970年代“朋克”成为一种文化风格到半个世纪之后以“加密朋克”为代表的NFT艺术开创历史先河,变革永远始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2021年9月5日,全球首家NFT实体画廊“创世艺术画廊”(Start Art Gallery)在香港K11 Musea正式开幕,同时还呈现了首次以教育为目的的多元化NFT艺术主题展。
NFT艺术落地场景
财富效应和头部企业的带动下,中国NFT市场正在快速发酵。一个从规模化“链艺术”到最终打造“元宇宙”平台的发展之路就清晰可见了:NFT艺术,落地到实体,才能更好地培育市场。
2021年6月23日零点,支付宝与敦煌美术所共同推出两款NFT皮肤:敦煌飞天和九色鹿皮肤。全球限量发行16000张,售价为10支付宝积分加9.9元。每个用户名仅能购买一张,购买并兑换成功后,可以进行换肤操作。仅过八个半小时,两款NFT皮肤都已经售罄。一万六千名用户在购买后,将支付宝付款首页改成了该皮肤。
该NFT是基于蚂蚁链发行的,在蚂蚁链平台上有着唯一对应的虚拟凭证。用户只要搜索“蚂蚁链粉丝粒”的小程序,就可以通过平台,购买由蚂蚁技术支持的NFT艺术藏品。目前平台中只有两种产品,一种是敦煌·支付宝皮肤,另一种是数字艺术品拍卖。可以看到,该平台还属于上线早期状态,产品种类较少,但使用支付宝的用户群体如此庞大,也许会让“ 蚂蚁链粉丝粒”成为一个全新的NFT交易平台。
由于NFT需要底层公链,因此我们需要等待国内出现一条发展较好的底层公链,比如目前阿里巴巴的蚂蚁链、腾讯的至信链以及国家搭建的人民链、DCEP都有继续发展的希望。以DCEP来说,DCEP是可编程的,将DCEP和NFT的交易进行合约化,从而实现NFT的商业化,因此NFT商业化落地首先需要等到国内公链的出现。未来最有可能商业化落地的场景或许是NFT游戏和数字收藏品这两大领域,比较易于向大众推广。当然,这需要手中持有IP的商业主体以及IP创作者去主动帮助NFT的落地。
NFT作为非同质化通证,是一种由区块链技术支持的,数字产品的链上权利凭证,每一个NFT在区块链上的专属码都是唯一的,不能篡改,不能分割,更不能互相替代。它与比特币等同质化代币不同,不具有支付功能等货币属性,而是作为权利载体。如今几乎任何事物都可以NFT概念化,艺术作品、优惠券、房产证,甚至门票、护照。
将实物NFT概念化,使人们可以更好地流转他们。例如在艺术品领域,可以将对书画、雕塑等艺术资产的所有权,以NTF的形式保存在区块链上,将实体寄存于博物馆等保存良好的机构。这样,就算不接触实物,人们也可以通过NFT进行确权、交易、认证、流转等操作。甚至直接通过NFT进行证券化。
IP投资证券化
加密货币的管控,让中国的NFT领域在合规的边缘试探。早在2017年,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就发布公告,禁止以加密货币为中心的筹款流程。但值得注意的是,被明令禁止的是“通过发行代币进行融资的行为”,其违法性主要体现在“缺乏实际应用场景”和“具有融资目的”。但NFT的性质、应用场景和虚拟代币不一样。
NFT的特点为非同质化,与非货币性,价值也并非体现在融资上,甚至很难进行货币性质的交易,因为每一个NFT都是独一无二的。其应用场景主要体现在“对数字化上链产品的所有权确定”。各地知产证券化的进程在稳步推行,但知产证券化本身仍存在困境。在实际运作中,某知识产权能否成功证券化,主要看担保公司等其他增信措施,而知识产权本身作用较小。业内人士认为,“如果没有足够的增信措施,专利权人再好,也很难进行知识产权的证券化”。
究其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在于 信息的不对称性 。IP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投资者难以认识其价值,也难以追踪到该IP在实际中的应用,因此只能依赖担保公司的信誉。同时,IP价值具有不稳定性,其原始的侵权可能性、未来价值的减损可能性(专利的无效、应用前景的变化等)都会影响到IP的价值。NFT应用除了将助力专利证券化,更能在文创领域大展身手,为其他种类的IP,例如音乐、文字、影视作品的证券化,开辟新战场。
主要理由在于,著作权保护的是内容本身;对于著作权的运用,就是直接以此内容所展开的经济活动。相对而言,专利权所保护的,并非专利说明书记载的内容,而是其定义的范围;专利权的运用,也不直接利用该内容,而是间接性地、围绕其定义的范围而展开。探究NFT的特性,可以看到NFT的核心技术是:提供“数字内容表达”的“限量版”。由于NFT的技术特性,虽然也能用于增益专利制度,但并不如对著作权来得直接。换言之,著作权的应用正是针对“内容表达”本身,与NFT的技术特性合拍,因此NFT的发展,在改善著作权的价值不确定性上,更能够发挥作用。
NFT构建了一个新型的法律关系,在区块链上,因为NFT这种数字化权利凭证,人们更能信任知识产权本身的价值,而知识产权的流转、使用、价值转变也可以更清晰地被捕捉,进行全链条的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
元宇宙——消除信息壁垒
近期让NFT成功出圈的原因,除了潮流明星人士的推波助澜外,元宇宙的快速破圈也有不小的功劳。元宇宙是一个可以映射现实世界、又独立于现实世界的虚拟空间。然而,关于元宇宙的最令人兴奋的不只是技术层面上的构建,更是改变彼此现有社交方式的巨大潜力。在这个虚拟世界中,现实世界的所有事物都被数字化复制,NFT的出现则是实现了元宇宙中虚拟物品的资产化,它能够映射虚拟物品,将虚拟物品成为交易的实体,使虚拟用品资产化,还可以把任意的数据内容通过链接进行链上映射,使NFT成为数据内容的资产性实体,从而实现数据内容的价值流转。
在如今的互联网环境中,用户最底层的精神与物理需求是不变的, 可参考马斯洛需求金字塔。生产形式上,快速发展的元宇宙可能涉及更多元素的 “composability” ,以及将不同知识产权结合在一起, NFT起到很大的作用。娱乐方面, 游戏、社交、文娱可依托 3D AR / VR 等交互提升游戏的沉浸感,通过算法与算力提升渲染模式,并通过 NFT / DAO 提升社区参与感与积极性。
现实世界中,自然资源和人的时间是两个最基本的资源,各种其他活动都是基于这两种资源使用方式的延伸。在元宇宙中,数字内容和人的时间是两个最基本的资源。数字内容就像是物理世界内的土地和石油。区别在于数字内容是可以创造的,所以元宇宙内的扩张可以是无限的。人类接下来的发展方向:可以是在物理世界内扩张,探索宇宙。也可以是在数字世界内扩张,探索元宇宙。
在发生着的基本路径是:虚拟世界提供基础体验,吸引到一批早期用户和早期数字创造者,然后对于这部分用户有兴趣的商家开始加入到这个虚拟世界中,同时带入一批自己的用户。这样用户越多,商家越多,数字创造者越多。完成单个虚拟世界的早期用户积累。与此同时基于同一个区块链,提供不同体验的虚拟世界不断的出现,构成一个元宇宙。
作为投资策略参考的板块分类法,在一个角度上,所谓元宇宙,也只是某种游戏类型的代名词,游戏当然会是它发挥的主场地。而 NFT 只是资产与生产材料的格式,一个游戏可以是一个 NFT,同样,一个 NFT 也可以是一个游戏。虚拟世界部分:能够提供更加丰富的体验的,如游戏类的虚拟世界。数字创造者:创建虚拟世界底层数字内容的,如设计搭建各种建筑的。用户:区块链用户和游戏用户会比较容易接受虚拟世界和数字所有权。
NFT从铸造到出售再到购买,整个流程都是公开透明的。但NFT元数据和媒体数据的存储并不是完全公开透明的,NFT创作者会自行选择存储方式,但大部分存储方式的安全性并无法清晰地评估。NFT所依赖链上系统永远不会瘫痪,只要是已发行的NFT,不存在无法出售和购买的可能性。而NFT链下存储的数据会存在不可用的风险,目前除了MEFS等分散式云存储系统有完善的风险控制措施以外,中心化存储和IPFS并未有可控措施。
简单理解,用NFT投资人的话来说,如果元宇宙是另一个真实存在的平行世界,NFT就是链接现实与元宇宙最为重要的桥梁与载体,那么对身处于现在“真实”世界的我们来说,NFT是否有价值,取决于你是否相信另一个世界。元宇宙内每个NFT用户所看到的信息都是即时更新的,消除了传统生产者-信用中介-购买者之间的信息壁垒,信息清晰,易于流通。
这也是视觉中国近期股价强势的重要原因所在,作为国内最大的图片版权公司,在元宇宙如此宏大的故事下,想象空间巨大,但同样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国内对虚拟货币采取严厉监管措施,因此国内企业更多是从版权保护切入,强调无币化NFT的探索,NFT炒作面临的监管利剑,似乎一直悬在头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