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forechain排版 |王纪珑琰
《全球数字藏品年度报告》发布会成功举办
2022年03月26日,“数字藏品的全球趋势与中国创新——全球数字藏品年度报告发布会”成功举办。
本次会议由ForeChain和零壹智库联合主办,由横琴数链数字金融研究院、北京邮电大学科技园元宇宙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作为学术支持单位。
会上,零壹智库创始人柏亮致辞,ForeChain和01区块链联合发布了《全球数字藏品年度报告 2021》,同时邀请了多位学者、代表性企业、投资机构和行业专家,对数字藏品的全球趋势与中国创新进行深入探讨。
ForeChain区块链架构师袁剑文和零壹智库区块链分析师陈丽姗
共同呈现了报告的核心数据与观点。2020-2021年,全球数字藏品市场爆发。投融资端,全年融资事件共发生331起,已透露的融资金额共计达52.56亿美元。交易端,加密市场NFT全年总交易量超过664万笔,总交易额接近340万(ETH)。从风险上看,境外NFT行情与加密货币市场深度同步,且巨鲸影响较大。相较于传统金融市场与加密货币市场,NFT市场行情波动更加剧烈且存在额外风险点。
结合国内监管和市场特点,NFT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藏品市场。国内数字藏品的生态不涉及与加密货币相关的产业链,且数字藏品的二级市场发展较为慎重。从发展特点和趋势上看,数字藏品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文创载体,各业机构通过发行数字藏品与受众互动的需求增加,消费者对这一新型收藏方式的接受度也逐渐提升。
会上,就数字藏品的相关技术、发展现状、发展趋势以及法律监管等方面,各企业代表、投资机构和行业专家都给出了颇具建设性和创新性的观点。
横琴数链数字金融研究院学术与技术委员会主席朱嘉明
主张NFT的大众化,“每一个人都能够创造NFT,每一个人都可以得到非同质化的需求的满足,NFT才有希望。”朱嘉明认为NFT开启了人们追求、欣赏的各种非同质化存在的新时代,一个完全不同于同质化最为主流的工业时代。或者说,现在的数字化转型,就是从工业时代的同质化向信息时代的非同质化转型,而这个历史过程刚刚开始,NFT则是这样历史过程的先声。
北京邮电大学科技园元宇宙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陈晓华
指出,目前数字藏品存在监管政策不明朗的风险,而明确数字藏品是做金融还是技术很重要,政策将按照这个分类对其进行定性。而关于数字藏品的未来,陈晓华认为,个性化、多元化的数字产品将会成为一种被广泛接受的艺术品,并成为一种资产的投资方式。数字藏品补充了当前输入资产技术领域的空白,让数字内容资产化并高效流通。
北京文投文化科技产业融合基金总裁张荙麟
强调数字藏品的发展一定要确保规范性,无序的发展可能导致NFT无法在中国生存,并丧失我国在这个市场的国际话语权。此外,张荙麟呼吁创客精神,并表示这个行业在未来市场和未来社会有极大价值。我们不应该立足利益的角度,而是从精神、社会治理等各种角度去看待和发展数字藏品。
趣链科技副总裁李瑞
谈到技术本身在什么情况才适合上链时,提出了技术上链的方法论,一是多方参与,二是多方参与中存在的信任或者隐私问题,三是多方参与的情况下,保证数据的不可篡改性,四是是否需要提供各环节数据的传送效率,并且实现有效的存证、溯源。
星图比特创始人张炯
对比了公链和联盟链各自的特点和区别,并指出发展国内公链数字藏品需要注意解决的几个问题,包括:上链的合规问题;交易、交付和交割或将面临纳税问题;用户的KYC认证问题;企业在链上发行数字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问题等。
数藏中国创始人兼CEO王鹏飞
认为,数字藏品的合规性主要涉及三方面:一是数字藏品的版权,数字藏品在发行时获得版权方的认可和授权是核心的问题;二是链的选择,目前所有的公链以及二层侧链在中国都可能需要整改,重新上到联盟链;三是交易方式,目前的二级市场都没有获得主管部门的批准,而文交所和数字资产交易所或将是合规的路径。
澳门科技大学计算机技术博士陈云贵
认为,伴随着生产力大爆发和物质生产过剩,非物质生产或将在未来的GDP中占重要的比重,而这将推动NFT大爆发。此外,陈云贵提出POW机制会阻碍NFT的发展的观点,随着底层公链对算力的需求陡峭增长,这导致能源电力消耗大、挖矿设备需求高,碳排放量大以及交易费用高的问题,POW无法适应NFT的增长。
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烽
指出N
FT和虚拟货币的区别,从技术上说,二者都是加密货币。但是NFT能与特定的元数据相结合而成为多样性的数字产品或者说数字商品,但同质化代币很多时候被当成货币或证券使用。涉及到中国发展NFT业务需要了解的法律问题,张烽指出以下方面,一是有关数据和信息处理、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的法律问题;
二是有关知识产权比如版权、商标、专利、商业秘密,以及其他一些民事权利包括肖像权、虚拟财产等方面的法律问题;三是融资、吸收存款以及其他与金融监管方面的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