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i —— 去中心化金融,不同于过去中心化的传统金融需要许多中介机构如银行、证券交易所的参与,DeFi 利用了区块链的技术,逐渐发展出有别于传统金融的金融商品,疯狂受到追捧。根据 DeFi Pulse 的数据,DeFi 锁仓量已飙升了 200% 以上,从 2021 年 1 月份的 $320 亿到 12 月份的 $980 亿。DeFi 作为去中心化世界的明星产物,凭其去中心化、不可篡改、无需信任、开放透明可组合等特性为用户打开了开放式金融的大门。

不过,DeFi 真的足够「去中心化」吗?

从协议层面以及交互方式来看,DeFi 的确足够去中心化。但从一些攻击事件上看,DeFi 似乎显得不那么去中心化。

2021 年 7 月 14 日,波卡数字收藏品市场平台 Bondly Finance 遭到攻击,导致 373,088,023 美元的 BONDLY 代币从 Bondly Staking Rewards 合约中转出,据官方调查,攻击者通过精心策划获得了属于 Bondly 首席执行官 Brandon Smith 的密码帐户的访问权限。密码帐户包含 Smith 的硬件钱包的助记符恢复短语,复制后允许攻击者访问 BONDLY 智能合约,以及被泄露的公司钱包。

有趣的是,该黑客似乎在四个月后又以相似的方式攻击了另一个 DeFi 项目。

2021 年 11 月 5 日,DeFi 协议 bZx 发推称控制 Polygon 和 BSC 部署的私钥已被泄露,导致资金损失。据官方调查,黑客使用的钱包之一参与了 Bondly Finance 的攻击。同时,本次漏洞利用与 Bondly Finance 的非常相似:黑客获得了开发人员的密码,然后从协议中操纵了一个智能合约。不久,bZx 在更新的事故报告表示:“我们聘请了一家名叫 Kaspersky 的安全公司,该安全公司调查后认为这次攻击很可能是由朝鲜黑客组织 Lazarus 执行的。”据慢雾 AML 旗下反洗钱追踪系统 MistTrack 分析,攻击者初始资金来自 Tornado.Cash 转入的 0.9 ETH,接着攻击者一番操作将被盗资金分散到多个地址。然后攻击者将多种代币换为 ETH,最后通过 Tornado.Cash 转出 10960 ETH,以太坊部分的洗币基本完成。

以上两个事例都是无关合约问题,而是开发人员遭到钓鱼攻击致私钥泄露从而影响用户资金。回顾近期,私钥泄露似乎变得非常热门:Levyathan 损失 150 万美元、8ight Finance 损失 175 万美元、Vulcan Forged 损失 1.4 亿美元……我们不禁想,这是不是表示着线下实体(DeFi 开发人员)实际掌管着控制权呢?

除了钓鱼攻击,前端攻击也是引发 DeFi 安全问题的高危据点。

2021 年 12 月 2 日,据官方 Discord 消息,去中心化组织 Badger DAO 遭遇黑客攻击,用户资产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被转移。12 月 9 日,Badger 发布了详细的事故报告,报告称此次事件是 Cloudflare Workers 上的恶意注入代码片段导致的。Cloudflare Workers 是一个运行脚本的界面,这些脚本在流经 Cloudflare 代理时对 Web 流量进行操作和更改。攻击者在 Badger 工程师不知情或未授权的情况下获取了项目方在 Cloudflare 后台的 API Key,以此在网站的前端代码里面注入一系列的恶意代码。当用户访问前端网站时,触发恶意代码后会发起交易让用户去确认。用户确认了那笔恶意交易,就会将代币授权(approve)给攻击者,然后攻击者就可以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将代币转走。据慢雾 AML 旗下反洗钱追踪系统 MistTrack 分析,黑客将部分获利的加密货币换成 renBTC,并通过 renBTC 将约 2100 BTC 跨链转移到 14 个 BTC 地址,目前暂无异动。

在 DeFi 世界,合约一旦部署不可篡改不可撤回,理论上来说是不会受到人为的干预,这点确保了其去中心化的特点,但目前绝大多数前端仍是通过传统架构实现,虽然网页自身也在不断在进化和发展,但是仍存在很多潜在的威胁,同时针对前端的攻击往往容易被开发者忽视,这些错误因素使得攻击者饱餐了一顿又一顿。

2021 年 9 月 17 日,Sushiswap CTO 在推特上表示,Sushiswap IDO 平台 Miso 的前端遭受攻击。承包商的一名匿名员工将恶意代码注入 Miso 前端,把拍卖钱包地址替换成了自己的钱包地址,导致 864.8 ETH(约 307 万美元)被盗。

当前端问题开始影响资金的安全性,作为用户不得不深思如何才能做到安全地参与 DeFi 项目,简直如履薄冰。

总结

不管怎样,“DeFi 是否完全去中心化”这个问题也许会一直存在。与其说去中心化是 DeFi 最大的特性,不如说是 DeFi 世界的终极目标。而不论是作为用户、审计机构还是作为项目方,我们经历过如此多的 DeFi 安全事件后,是否仍然只将注意力聚焦到智能合约上呢?答案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