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市场牛熊不定又遇上乌克兰局势严峻,点击此处加入PANews群组一起抱团取暖


作者:GuoJing

来源:Web3 体验(1):那个更早的 Web 年代

1997 年,我 10 岁,在记忆中,那个时候的通信都还是非常简单的,人与人之间甚至还需要写信来了解近况。所以,我如果要联系喜欢的女孩儿,就得用书信的方式。如遇到突然的变化,比如毕业了或者搬家了,很大的概率是失去联系。当然,那个时候也可以打电话来通讯,但似乎只有熟人或者单位同事才会用电话通信,对于陌生人,大家似乎都有一点羞于通信。

在一年之后的 98 年,我爸公司要采购一批电脑,因为有折扣,所以我们家也同时买了一台电脑。今天我已经忘了它是什么配置,只记得这台电脑在家里待了大概有 10 年,虽然不用的时候会盖上花布,但也算是我进入互联网的一台启蒙电脑了。当然,那个时候说「互联网」这个词还是有一点太过于早,现在来看称之为 Web1 会更好。在买了电脑的前两年里,印象中我爸会经常用它绘图,因为我爸是地质工程师,所以需要使用 Auto CAD 什么的软件,还常常说未来大家都会用电脑绘图,今天来看,在当时有这样的想法也算是新潮了。

我对计算机的初印象并不是游戏,而是一些非常简单的入门编程书上的内容。为了学习计算机,家里买了一些非常简单的编程教学书,编程语言好像还是 VB 和 Pascal。当时我就对创造这件事情有极大的兴趣,跟着教学书写了一个超级马里奥的游戏。当然这个游戏并没有什么物理碰撞的逻辑,只有一个马里奥在界面上走,而且还是横着走,其他的跳跃呀什么功能都没有,甚至可以走出显示器的界面,但是对于当时的我来说这已经是一件非常激动人心的事情了。毕竟为了写了一个东西在电脑屏幕上面显示,并且可以左右去控制,就已经花了我一个多月的时间了。

所以对我来说,「互联网」之于我的一个初体验是跟程序有很大的关系的。不过,不能免俗的是,在这之后的时间里我还是沉迷于游戏了。那个时候就买一些盗版的 CD(藏经阁之类的)安装盗版的游戏,比如说红警和星际争霸之类。当我上高中之后,我才后知后觉的发现大家似乎都开始去用所谓的「互联网」这样一个东西了。同学们可以下载 MP3 到随身播放器中,可以在上下学的路上听自己喜欢的歌,这件事对于年轻人来说可太酷了。

虽然后知后觉,但在之前我就接触了「互联网」,只是没有想到有这么大的力量。印象中,那个时候的互联网特别的早期,好像还需要买点卡才能接入到网络中(很像今天的 gas 费)。那个时候的操作方法是把电话线拔出,然后插到电脑的网口上,最后用一个拨号上网的客户端去拨号才能使用。当时我买的是网易的点卡,还记得是什么 126 的一个月卡,输入点卡上的用户名和密码才可以上网。每次提到这个流程,我都会先到早期的电视上还有很多网站的广告,说到网易,就是「汇聚人的力量」吧。(笑)

印象最深的是那个时候的网费特别的贵,我记得一个小时 6块4(武汉),所以有的时候只能先把网线插上去,迅速打开一个还是记在本子上的网页,刷出文章之后,迅速把网线给拔了再去看文章。 现在回想起来觉得还挺有意思的,就像大学生在澡堂贴卡利用重力落下来的热水洗澡一样。每次上网使用都非常心疼,因为同时期的热干面只有 1 块 2,而网费就要 6 块 4,相当于一个小时是一周的早餐了,所以导致有的时候家里电话费暴增。我的父母他们并不上网,所以他们也不知道为什么有的时候电话费那么贵,只是觉得疑惑。

我觉得那个时候确实是一个非常早期的一个理想化的互联网时代。现在去回想这个时代,我会觉得所有人都非常热情,所有的事都欣欣向荣,在网上似乎很少能遇到骗子,更不要提喷子了。大家都还是很有信任感,互相指出问题,指出的人很或客气或尖锐,但接受的人在网上通常还是会严肃看待意见。好像每个在互联网上的人都成为了科学家一样严谨。同样,如果在网上注册一个QQ,加任何一个陌生人聊天,你说自己是谁,其他人基本上就相信了。那个时候我从来没有想过网络的信任问题,可能也是当时的环境也相对简单吧。

不过这些事情都是发生我初中时期的事情了。

学生还是要以学业为重,初三的时候,我基本上有一年都没有摸电脑。到了高一,因为学习和生活稍微闲适下来,我就去给我们家装了一个ADSL。那个时候 ADSL 的费用还是很贵,但比用点卡还是便宜了很多,而且速度还快。当时我真是体验到了速度chuachua快的感觉。而安装 ADSL,我记得可能需要 1600 还是 2000 一年。当然,这笔钱来得也不容易,我也是反复说服我爸说要连上互联网,并且宣传在网上有很多文章,很多视频可以看,我爸才同意我去装 ADSL 的。不过,虽然那个时候已经有了一些视频网站的雏形,但观看视频还是昂贵的。因为高昂的网费,更多人还是选择看小说。

总之那个时候的互联网我觉得还是非常开放,非常包容的。 从今天的角度来说,那个时候的互联网也是非常去中心化的 (除了网络基建在少数企业手里,其他的东西个人都可以随便创造)。有时候我甚至在想当时和今天相比,内容说不定还是那个年代更加的丰富一些,因为那个时候有很多人都自愿花时间去构造更加高质量的网站,输出有观点有态度的内容。

不过那个时候的「互联网」也有一些问题,就是要搭建一个自己的网站实在太难了。所以同时也催生了很多博客系统、个人网站系统的诞生。但是这些网站就像大海上漂流的落叶一样,彼此之间也没有什么关联,所以逐渐地「友情链接」开始流行起来。

今天可能很多人已经不知道「友情链接」是什么了,那个时候如果做一个网站话,站长们通常会问一下周围的同样是做网站朋友「你的网站是什么?我们做友情链接」。因为如果有的朋友的网站访问量比较好,用户可能就可以从他的友情链接中找到你的网站。而同时,那个阶段搜索引擎也逐渐成熟起来,如百度和 Google,他们有很多今天我们依旧熟知的排名算法。一开始,大家其实并不太关注这个算法的,但是随着网站越来越多,增速越来越快,搜索引擎的重要性就越来越重要了。整个网站的运营思路就进入了一个推广模式(所以也就有了搜索引擎的商业化基础),所以大家就开始去摸索排名算法的口味,可能是提高自己的内容,可能是提高自己的链接数量,总之,这个算法成了当时各位站长的首要考虑的事情了。从那时开始,逐渐有了流量的时代萌芽。

当然,一篇短文是无法覆盖那个时代所谓互联网的所有内容的,但不管怎么样,至少我觉得那个时代是一个欣欣向荣的,一个所有内容都可以发表,每个人都可以公开的讨论的一个非常好的时代。那时,我在网上还有一些笔友,我们经常互相写文章交流,互相评论。总之,我对那个时代的「互联网」的感受是非常好的。

也有可能确实是当时的互联网还在早期,并且我还年轻,所以在回忆的光环下过去总会显得特别美好。但无论如何不能忽视的是,当时除了去讨好搜索引擎的算法或者和大站做友情链接以外,基本上也没有特别好的方式去推广内容,更不要提聚集和归纳内容了。所以那个时候的最大的网站和内容的出口还是一些大的媒体和公司把握,而发表意见的人还是一些懂得使用互联网的「精英」。

但从历史来看,每个时代,确实也都还是那些掌握更多知识的人和更愿意尝试的人才会发现更新奇的事物和发表更多的观点,不过不管怎么样,车轮还是永远往前,人类不会永远停留在一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