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马方业 邢萌
原标题:《站立数字经济潮头 加密数字艺术开启资产和财富之旅——专访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委会轮值主席、火币大学校长于佳宁

今年以来,尤其是刚刚过去的3月份,全球各地的人们对NFT(“Non-FungibleToken”的缩写,中文称为“非同质化通证”)和数字艺术的兴趣突然激增起来。与此同时,加密数字艺术市场也变得炙手可热起来。

不仅如此,海外股票市场上与NFT相关的股票如香港大公文化、Dolphin娱乐公司等更是出现逼空式的火爆行情。甚至A股市场上,包括顺利办、弘业股份、安妮股份和博瑞传播等在内的上市公司也跑出来“蹭热点”。

更有意思的是,推特联合创始人JackDorsey的入场又为这个蓬勃发展的市场加了一堆柴,添了一把火:3月底他以NFT的形式拍卖了自己的首条推文,最终成交价更是高达290多万美元。有数据显示,截止到20212月底,NFT的总销售额接近3.1亿美元。而这几乎是2020年全年销量总额的五倍。

对于长期以来一直苦于如何资产化、如何证券化的文化艺术领域,为什么NFT竟然能在一夜之间把文化艺术交易带火了呢?带着不少问号,《证券日报》记者专访了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委会轮值主席、火币大学校长于佳宁。

2017年底加密猫游戏出现 NFT概念首次走进公众视野

《证券日报》记者:NFT是什么?与比特币等加密数字资产相比,它具有哪些特点?

于佳宁:NFT是运行在区块链技术网络上的一种新型的数字资产,指的是任何一个通证具有“不可互换性”和“异质性”,也就是说不能用相同的资产替代。比如说,一枚比特币可以等于一枚比特币,但一枚NFT就不等于另一枚NFT,每一个NFT都是独一无二的。

比特币等数字资产都属于“同质化通证”,是可以分割成很多份的,但是门票、游戏装备、艺术品等却是独一无二的,也是不可分割的,这些资产在区块链的世界里面无法映射成“同质化通证”,但是又存在转化为数字资产的需要,所以NFT这种区块链数字资产得以诞生。

《证券日报》记者:NFT何时开始爆发的?近年来发展状况如何?

于佳宁:其实,最早真正爆发并获得大量关注的NFT项目是2017年底出现的加密猫游戏。加密猫是一款建立在以太坊区块链上的游戏,允许用户收集、繁殖和交换区块链上的虚拟猫,每一只猫都是一个NFT。加密猫曾在2017129日创造了单日14000+日活跃地址记录。加密猫游戏的出现,第一次让NFT这一概念进入了公众视野。

2017年底至2018年初,NFT经历了第一次爆发式发展后,陷入长达两年多的沉寂;2020年,随着DeFiDecentralizedFinance,即“分布式金融技术”)的出现,NFT出现了更多的可能性,越来越多的NFT项目引入流动性挖矿等DeFi原生概念,NFT资产在区块链上就可以参与抵押、借贷、交易等金融交易活动,这也能够使NFT资产的确权凭证具有了更强的资产属性,由此迎来了新一轮的爆发。

如果我们把以DeFi为代表的分布式金融作为新金融的话,那么,我们完全可以把以NFT为代表的非同质化通证作为新文创。

一幅纯数字画能卖到4.5亿元 NFT+数字艺术=“激情燃烧”?

《证券日报》记者:据了解,您于近日见证了一场NFT艺术品的拍卖活动,能否简单介绍下情况?纯数字画的价值潜力有多大?

于佳宁:3月底,在一场加密艺术展览现场中,我参与焚烧了知名艺术家冷军的一件绘画作品《新竹》,将其转换成为了一件“NFT加密艺术”。现场对这件冷军首幅“NFT加密艺术”作品进行竞拍,最终以人民币40万元成交。

这种新拍卖模式下,拍卖的不再是绘画实物,而是其电子版本所有权,也就是那个NFT。由于该NFT具有不可复制性、唯一性,也就可以作为明确的所有权凭证,持有该作品的NFT即拥有作品所有权。尽管这幅数字艺术品放在网上人人都可以看,但是只有持有NFT的人才能够再次销售这幅艺术品。在这次首场NFT加密艺术展览中,吸引了多达200余位从事NFT加密艺术创作的各国艺术家参展。

同样发生在3月份,一副纯数字艺术品的NFT竟然拍卖出4.5亿元的天价。311日,著名加密艺术家BeepleNFT作品《EverydaysTheFirst5000Days》在佳士得进行拍卖,底价100美元,最终以6934.6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5亿元)成交,一举成为在世艺术家成交作品第三高价,创造了NFT艺术的新纪录。

《证券日报》记者:“烧毁画作本身就是一种艺术表达”,持类似理念的艺术家并不在少数。您如何看待这种理念?

于佳宁:冷军先生的这件绘画作品被焚毁并现场制作成NFT,实现了彻底的数字化。这是区块链应用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这不是一次对艺术的毁灭,而是艺术的一次新生,是让艺术的价值和艺术的存在形态实现“升维”的过程。冷军先生画作中的竹子非常具有观赏性,能感受到竹子的生命力。“NFT加密艺术”就如同是新生之竹,未来的发展潜力是非常大的。

实际上,NFT已经给艺术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它会让艺术变得完全不一样。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NFT对艺术的影响,那就是——NFT可以让艺术变成真正的资产,让艺术变成真正的财富,而且是很多老百姓都触手可及的财富。NFT的出现使艺术品不再是一个高高远望的东西,而是一个人人都能触手可及的东西。

“弄潮儿”NFT非议不断

“一切皆可NFT”有多远?

《证券日报》记者:目前,引起巨大关注的NFT遭受的质疑声不断,原因是什么?同时,NFT代币炒作严重、泡沫巨大,存在哪些风险?

于佳宁:NFT资产估值和流动性一直备受市场质疑,这和艺术品自身的特性比较相似,艺术品很难有统一的标准,尤其是类似于NFT这种具有独一无二特性、比较依靠社区推动的加密艺术品,因此如何进行准确估值是摆在市场面前的难题。

目前NFT的应用领域还较为单一,集中在游戏道具、加密艺术品、卡牌类收藏品等小众圈子中,还没有实现大规模的应用落地。NFT资产的准确估值仍需市场进行深一步的价值挖掘。

目前,NFT存在安全、资产价值波动和监管三大风险。在安全性方面,NFT的交易流转涉及发行公链、交易平台、甚至DeFi架构等,其中涉及智能合约的流程相对较多,一旦出现合约漏洞,就可能出现安全性风险,就容易出现资产被盗等情况。

在资产价值方面,由于NFT流动性相对较低,且加密艺术品需要具备一定美学品味和社区支持,对发行方的艺术能力有所考验。此外,NFT的价值会根据市场需求而升值或贬值,一旦市场热度相对降低,随风炒作的现象逐步冷却,那么NFT的资产价值也会大打折扣,这也会在另一层面对其资产价格产生影响。

在监管方面,相对于比特币等“新主流资产”,目前市场普遍认为NFT是一种数字商品,而非金融产品,也还没有任何针对NFT的监管机构对其进行监管。现在大多数NFT是在区块链上进行创作的数字资产,但随着NFT市场的发展,出现了更多的链下实物资产的映射,监管机构或将推出相应的政策进行管理,这也会给NFT的未来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证券日报》记者:长远来看,NFT资产上链的价值是什么?从其生态上讲,未来是不是一切皆可NFT

于佳宁:目前区块链已经形成为了一种完全数字化、全球流通的市场,NFT的出现为链上数字资产开拓了一种全新、独特的价值承载方式。NFT资产上链,短期来看,主要是实现以艺术品为代表的线上虚拟财产来实现数字化确权、流转和交易;中期来看,未来私募股权、信托份额等传统现实世界中的资产也可能会上链成为NFT,实现“可编程性”,并实现流动性转化;长期来看,通过预言机体系等中间件逐步完备,实现实物资产从“资产上网”到“资产上链”的过程,NFT将承载更丰富的资产价值。未来一切皆可NFT,是可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