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争相申请牌照,Web3合规时代到来
今年来香港的一系列动作可以说是让Web3er们的内心高潮迭起,据消息称,目前香港证监会已收到80余个经营实质报告(申请VASP牌照的前置步骤),由此预计到最后会有130余个申请牌照的虚拟资产交易所。
就合规的成熟度来讲,从全球来看,目前香港的合规政策确实是比较落后的,但是很多人还是相信以香港国际一线金融中心的地位去拥抱Web3,未来可能会爆发更大的优势。在香港布局的交易所们也并不是只看中了Web3这一个赛道,而是看中了一个更全局的金融世界的版图。这就是为什么如此多的交易所都选择高调地在香港走合规路线,而不是选择迪拜、波兰、土耳其。不难看出,合规这条赛道上其实有很多能让大家感到惊喜的东西,尽管可能没有用过往Web3全局营销的方式在推进,但是后面背后蕴藏的势能很大,如果执行的好甚至可能改变世界格局。
二、交易模式匮乏,Crypto路在何方?
1.Crypto交易模式的匮乏
创始人晨儿姐自去年11月开始正式进入到了Web3的世界,此前她一直在香港从事传统金融的交易活动,每天面对的大量的交易都是以询价的模式完成的。这是因为在传统金融的世界里,用户无法在交易所订单簿上交易非标产品,所以传统金融的Trader都会选择场外交易的市场,而场外交易市场都是用询价报价的模式来完成交易的。
而晨儿姐在去年进入Web3的时候就发现,虽然大多数人都认为八、九月份的时候市场已经距离牛回不远,整个金融世界中的交易活动非常活跃、繁荣,但交易模式却比较匮乏,只有两种交易模式:
一种是用户在交易所中与订单簿交易,用户需要将自己的资产先放进交易所,以订单簿上的价格成交,无从得知订单簿背后真实的买方/卖方给出的价格。这种方式的好处是交易完成得非常快,并且可以交易大量的标准化产品;坏处则是完全被动式的交易,用户基本上是没有议价权的。
第二种交易模式是在各个微信群或是Telegram群中做的RFQ(询价的交易模式)。它的好处是用户不必先将自己的资产锁在某个平台上,可以待谈定价格、决定交割时,再将资产转到相应的地方去;坏处也非常明显,因为大量的微信群和TG群对于能否交割其实是没有保障的,在交易中可能会发生很多欺诈或是违约的情况。
晨儿姐发现在crypto的交易世界中,缺少了传统金融里“场外交易平台”这一类的交易工具,同时考虑到整个Web3世界的进化速度是非常惊人的,仅有交易所中订单簿这样交易模式并不足够,还应该有All To All的询价交易模式对其进行弥补,或者说用一种Trustless的方式取代大量的微信群和TG群中没有安全保障的交易模式。
2.“Web3金融”应该如何布局?
在香港合规政策下,一大批传统金融出身的机构/人都准备布局Web3金融,但这并非易事。一是传统金融本身对虚拟资产就缺乏了解,需要时间接触和学习;二是这件事本身充满未知,投资回报率也尚不明确。
同时,许多Web3的交易所都在香港本地申请VASP牌照和#1、#7号牌,xWhale也将赶着这波“Web3合规”的大潮,希望可以和传统金融的客户达成一种协同。
三、能否开启Web2进入Web3的新模式?
1.用户先从CeFi入局,门槛更低
对于香港许多传统金融的投资人来说,DeFi有不低的门槛,而相比之下,较符合这类客户习惯的CeFi就具有更好的土壤。
传统金融的投资人往往更习惯于到一家券商开户、交上自己的身份证和地址证明,从银行里面划转一个量的资金到这个新的交易所或券商中,然后购买自己心仪的投资产品。但在DeFi的世界中,购买一个虚拟资产首先需要有一个钱包,然后用户需要先将自己的法币换成USDT/USDC,再从钱包中把USDT/USDC打到想要交易的交易所中去,最后才能完成购买。这些问题对于传统金融的投资人来说实在算不上方便。
而香港是一个投资氛围非常热烈的市场,有着非常庞大的用户基础,要想教育如此庞大的群体学习使用钱包、判断自己虚拟资产的安全程度、甄别值得信任的交易所,可谓是任重而道远。
相较之下,CeFi确实更贴近传统金融投资人的使用习惯,对于他们来说门槛更低、更容易上手。
2.想做合规的CeFi,门槛可不低
目前香港对于虚拟资产交易的监管框架下,还是存在“战略性的保守”。
自今年2月份港府颁布VASP的咨询稿至今,许多人都发现监管的流程中存在战略性的保守。比如监管要求交易所托管的客户资产的98%都需要存到一个冷钱包中,交易所平常只能维持2%的资产在流动。这就意味着如果要做一家7×24小时的交易所,每天至少有3到4个Cut off的时间,有授权的人进入到安全屋中,把相应的资产做好冷钱包到热钱包之间的转换。这对于交易所的运营来说是非常重的负担。
而更为核心的一点在于,监管要求所有的交易所对客户资产的托管不可以放到第三方机构,必须放在交易所名下一间百分百控股的、持有信托人牌照的公司中进行托管。也就是说所有的交易所只能自己托管客户的资产,不能去采购别人的服务。
但目前Web3的交易所中,大部分都是采购第三方的托管服务。交易所会将大部分的客户资产放到第三方的托管机构中,来解决很多交割、托管的安全等方面的问题,这一点和传统金融是高度类似的。举个例子,在传统金融中交易债券,其实各个平台都不会自己托管债券,所有的债券全都在两家托管行托管以及做清算。
这样高度集中的第三方的托管能带来什么好处呢?一是其托管的专业程度非常高,相对应的效率也非常高;二是其信用程度十分有保障。
但是这种托管方式在香港对于虚拟资产的交易所的托管上没有被采用,反而要求所有的交易所必须自己去托管客户的产品。这对于交易所的技术水平、对金融产品的理解能力、对合规和客户资产安全的理解能力,甚至包括对链上技术等安全性的理解能力等要求就变得非常强,门槛也非常高。
3.战略布局为先,打通Web2进入Web3的新模式
拟申请牌照的交易所能否利用香港的合规政策打通一条“先用门槛更低的CeFi吸引大家入局,再用完善的用户教育帮助大家了解DeFi、成为Web3的高阶玩家”的进入Web3的新道路?这还有待考量。
但不论怎样的吸引用户进入Web3的道路,用户教育这一关都是必不可少的。在与用户交互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帮助其加深与Web3世界的交流和对Web3世界的理解,这一点十分重要。
四、深入聊聊,Building Web3的意义何在?
Leon:目前在Web3中,有很矛盾的一点,许多短期能赚到钱的东西与长期builder们在做的事情都不太一样。Web3现在还是一个很小的行业,其中充斥着许多一夜暴富的土狗,当然也有一些巨鲸,还有一些撸毛的人、炒土狗的人,这些人其实是最大的流量和最大的主流,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builder们却做了很多东西,对于他们来说,其做的长期有价值的东西的客户都还没有进入到这个行业里。所以很可能认真做事的Builder们在短期内不一定能赚到钱。反而发个土狗盘“来钱更快”,但这对整个行业的长期发展而言是没有什么价值的。即:Web3目前的主流用户并不关心真正为行业发展努力的Builder们在做的事,而这些Builder如果只是为了服务“真正的目标客户”在做事,又无法存活下来,所以就很矛盾。要解开这个矛盾只能依靠背后有长期的资本愿意去“烧”,而不是找一些短期的、想赚快钱的游资获取支持。
Chenr:确实,现在来看整个Web3或者Crypto世界里面的气氛整体是非常悲观的。回顾一下不难发现,从2017年挖矿的神话到2019年以FTX为代表开始做交易所的玩法,再到后面“VC攒局”的玩法,一直以来Web3之所以可以给大家带来FOMO的感觉,就是因为很多人可以一夜暴富,可以赚到快钱。这也让人们在最近几年中对于如何去赚快钱形成了一套比较标准的模式:先从湾区几个小圈子的大VC开始攒局往小VC当中卖,小VC再往东方的VC卖,东方的VC再往东方的韭菜里卖。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在干什么?其实就是在赌。要说我们正在给这个行业做什么非常基础性的、长远的、可以改变世界的东西,我认为这样的项目是非常少的。
当然我们也看到很多基建类的项目有这样的一些苗头,它们其实是具有改变行业、改变世界的价值和能力的。但即便这样,如果没有大资本或者说具有攒局叫价能力的资本在后面支撑,单凭项目自己的力量想跑出来是非常难的。这就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状。
第二,在目前环球大加息的环境下,在Old Money都不愿意进来的情况下,最后这个圈子就变得越来越小,只有不会走的人才留在这里,但不会走的人在这里又赚不到钱,怎么办?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怎么解决,无非就是新的流动性引进来,这其实就是在考验下一波叙事挑选项目和挑选团队的能力。就像Leon刚刚提到的,需要有愿意陪着项目去“熬”的资本和他们一起长期的往下走,或者说需要有资本愿意陪着项目方做一些对行业有贡献的事情。这可能真的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兼备,最终才能做出事情来,确实不容易。
听众:我们的立场还是想让香港尽快步入未来的趋势中,尽快把很多工作展开,然后尽快把整个中国的状态再做到全球最好。中国在古代是非常强大的,引领全球,近代可能有一点断层,现在人类的文明状态又到了今天。在现阶段,香港作为中国的一个先头部队,在目前最具趋势的一个行业,我们还是要看好香港。香港背靠大陆,在很多维度里面大陆的很多东西都必须要经过香港。所以香港的未来是可期的,而且未来的空间非常大。
Leon:我们会好好努力,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好好的build这个行业。
Chenr:还真别说,干这行真的可能通过掌握全球金融支付权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数字货币其实是一个可能的突破口,希望在美国一直打压的情况下,香港的政府千万顶住压力,将原本的计划都顶出去,这就已经是巨大的胜利了。因为香港市场上的人都非常的贪婪、非常的专业、非常的勤奋,有这样的一群人、有这样一个市场氛围在,如果再有一个能够将政策顶出去的政府,香港真的可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