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从爆火到沉寂 自驱型NFT工厂Art Gobblers为何转不动?

作者:汤圆

去中心化 NFT 艺术生产平台 Art Gobblers 在上线 20 天内快速走完了它的高光时刻。(推荐阅读:《NFT游戏Art Gobblers:应用Paradigm Goo模型的首个实验》)

11 月 1 日,Art Gobblers 上线当天,Gobblers 外星人形象的 NFT 以 1698 万美元的交易量超越 CryptoPunk、BAYC 无聊猿等 NFT 龙头项目,站上板块冠军。伴随着生态通证 Goo 的产出,Art Gobblers 迅速在二级市场受到投资者追捧。

根据 CryptoSlam 数据平台显示,当日,Art Gobblers NFT 地板价最高冲至 15.5ETH,约合为 2 万美元,但开局即巅峰,到了 11 月 18 日,该 NFT 的地板价已回落至 3.75 ETH 左右,约合 4000 美元,相比顶点缩水 75.8%,24 小时交易量也下降到 7.5 万美元,排名跌至三十名开外。

原本,Art Gobblers 计划用动态铸造 NFT 并绑定生态 Token 的机制,完成一场改造 NFT 发行、价格发现方式、社区运转模式的实验,现在看来,它暂时性地失败了。

在 Art Gobblers 的理想世界中,Gobblers NFT 既是产出 Goo 的生产力,也是艺术创作者展示作品的画廊,Goo 则由 Gobblers NFT 的动态产出和持有人的质押调节,并为创作者提供购买创作工具 Blank Pages 画布的经济资源。以绑定 NFT 与生态 Token 的方式设计经济模型,Art Gobblers 试图打造一个去中心化的、自驱动的 NFT 艺术生产平台。

理想很丰满,现实有点骨感。Gobblers NFT 没能逃离先涨后跌的市场规律,发起人「在项目启动后不再为项目工作」的计划反而让社区生出先天不足的担忧。想要自驱运转的 Art Gobblers 为何转不动?

绑定 NFT 与 Token 以经济模型自驱?

Art Gobblers 的发起方是艺术家贾斯汀·罗兰 (Justin Roiland) 和知名加密资本 Paradigm。罗兰最为人知的身份是编剧和演员,他是知名电视动画《Rick and Morty》(《瑞克和莫蒂》)的制作人;而 Paradigm 则是专注于加密资产领域的投资机构,由 Coinbase 的联合创始人 Fred Ehrsam 和前红杉合伙人 Matt Huang 共同创立,曾是 Coinbase、Maker、Uniswap、Compund、dYdX 和 Sky Mavis(链游 Axie Infinity 开发者)等知名 Crypto 项目的投资人。

罗兰有粉丝基础,Paradigm 是知名机构,「双名人」背书让 Art Gobblers 自带光环,未上线就已经被加密社区广泛讨论。Art Gobblers 也的确与众不同,与单一的 NFT 图片、视频、音频等项目不同,它自定义为实验性的「去中心化艺术工厂」,可以视作一个自驱动的 NFT 生产平台,希望借助 Token 经济模型,让 NFT 从制作、生产到二级市场流通及收藏过程自我运转,主打「无人工干预」的 NFT 产品链——让艺术家自行创作、用户自主收藏、平台自我运转。

自驱型的艺术工厂 Art Gobblers 由三个核心内容组成——Gobblers NFT(生产力) 、生态通证 Goo(生产关系)、Blank Pages 空白画布(生产工具)。

  • Gobblers 是以外星人形象展示的动画 NFT 系列,发行总量为 10000 个,分为普通和传奇两个级别,传奇级 NFT 占发行总量的 10%。

从爆火到沉寂仅用20天,NFT 工厂Art Gobblers的自驱飞轮为何熄火了?

Gobblers 外型

Gobblers 形象各异,表情和四肢随场景摆动,形象的共性特点是嘴大、肚子大,这样的设定还具有功能性,即嘴巴可以吞噬艺术家在平台上创作的 NFT 作品,肚皮是一个画廊,被吞噬的 NFT 作品会呈现在画廊中。因此,Gobblers 外星人也被称为「吞噬星人」。

从爆火到沉寂仅用20天,NFT 工厂Art Gobblers的自驱飞轮为何熄火了?

Gobblers 吞噬 NFT 后会展示在肚皮画廊中

Gobblers NFT 也是进入 Art Gobblers 社区通行证,持有者经验证后可加入官方的 Discard 社区。

  • Goo 是 Art Gobblers 平台的 ERC-20 标准 Token,属于生态自运转的经济动力资源,已经与平台同步上线。

用户抵押 Gobblers NFT 后可自动生成 Goo,生成速度与持有的 NFT 数量、级别和 Goo 的持有量有关——持有 NFT 和 Goo 数量越多,NFT 级别越高,生成 Goo 的速度越快。抵押传奇级 Gobbler NFT 产生 Goo 的速度是抵押普通级的 2 倍。

需要注意的是,Goo 发行量无限。一些玩家指出,用户获得 Goo 的最佳方式是持有并地抵押 Gobblers NFT,而非从二级市场购买。不持有 NFT 而囤积 Goo 的价值不大,因为 NFT 持有者会一直生成 Goo,相当于变相稀释了二级市场的价值,仅投资 Goo 的人很可能损失惨重;而计划多持 NFT 又少持 Goo 的玩家又很吃亏,因为生成 Goo 的速度非最优。这种 NFT 与 Token 需要平衡双持的机制正是 Art Gobblers 试图自驱的模型。

  • Blank Pages(空白画布)是 Art Gobblers 生态内的耗材类 NFT,是艺术家创作新 NFT 作品的工具,这个工具型 NFT 的发行量也是无限的。

艺术家创作时需要用 Goo 购买 Blank Page,被称为 Drawn Page 的作品 NFT 可供用户购买、收藏。

Gobbler 的级别及持有人决定了要吞噬、展示哪些新的 NFT 作品,Gobbler 的流转也决定了这些新作品的转移,因此,Gobbler NFT 的价值很可能最终由创作者创作的作品决定,就像画廊收录到名作决定了画廊的知名度一样。

纵观 Art Gobblers 的系统设计,Gobbler 外星人负责「生产」Goo,Goo 供创作者拿来购买 Blank Page 创作新的 NFT 作品,然后被 Gobbler 吞噬后展示在肚皮画廊上,如此形成生态闭环。但想要良性运转,就需要在 Gobbler NFT、Goo Token 和 Blank Pages 的产出平衡上做出良好的设计,在生产力、生产工具充足时,还得让 Goo 具备消耗与激励的双重功能从而实现良性的生产关系,哪个都不能过多或过少。

为此,Art Gobblers 在各种 NFT 的释放和 Goo 的归属上做了一场机制实验。

强化 NFT 持有者权益缺乏创作者激励

作为见识了各种经济模型的加密投资机构,Paradigm 为 Art Gobblers 专门设计了一套 NFT 释放模型——VRGDA(可变利率)机制。该机制的核心原理是根据 NFT 的销量来调控 NFT 发行速度——当销量超出计划时,提高铸造价格减缓发行速度;当 NFT 销量回落时,降低铸造价格刺激市场流通。当 NFT 的产出速度可弹性调节时,理论上 Goo 的产出也会自动调节。

Art Gobblers 试图以这样的方式改变过去「一次性发行 NFT」产生的网络问题及市场问题。

传统方式下,一个 NFT 系列作品往往按照统一定价、同一时间开启铸造,这就造成 NFT 以智能合约启动发行时会吸引大批早鸟用户。一窝蜂的铸造如果发生在以太坊上,网络直接会以 Gas 费暴涨发出拥堵信号,甚至出现「铸造 Gas 费比 NFT 定价都高」的现象,还有人出现过支付巨额 Gas 费最终没有铸造出 NFT 的情况。

除了网络问题外,统一定价、同时铸造 NFT 的方式无法充分给予市场发现价格的空间。早鸟涌入智能合约不计成本地铸造某个 NFT,往往营造出「市场稀缺感」,使得价格在 NFT 的铸造期暴涨。事实上,短期的大量供应本质上稀释了 NFT 价值。于是,铸造期一结束,抛压直接压垮 NFT 价格。这种短期内速涨、速跌的市场氛围,不仅不利于 NFT 的用户市场,还容易让一些并不打算长效发展的项目靠营销搞「一波流」后玩消失,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环境,伤害整个 NFT 创业行业。

已经有 NFT 项目看到了问题并试图改变,但收效甚微。比如日漫风格的 Azuki 早期发行时采用了荷兰式拍卖的方式(设定一个最初拍卖价格,随着时间流失,价格逐渐降低),8700 个 Azukis NFT 以 1 ETH 的起拍价开始铸造,但没想到,2 分钟内就铸造殆尽,「时间」在市场的疯狂下根本不可控,依然造成了链上的严重拥堵。而像素人 Nouns 则严格控制了 NFT 生成的时间,以每天生成并拍卖一个新 NFT 的速度产出,无上限的发行总量能让产出时间高达上万年,速度是降下来了,用户的热情也被一并消耗着,十分考验项目本身的运营。

基于 NFT 发行市场的痛点,Art Gobblers 让 Gobblers NFT 和 Blank Pages NFT 的产出都采用 VRGDA(可变利率)机制,固定一个时间表,让市场需求和市场预期来平衡 NFT 的产出。

据悉,Gobblers NFT 总量为 10000 个,11 月 1 日,Art Gobblers 对外公铸的释放量为 2000 个,剩余 8000 个将按照 VRGDA 机制开放铸造,初始速度每月为 200 个,随着时间推移速度减慢,总发行周期预计在 8 年。Blank Pages 早期的日发行量为 69 页,最后会稳定在每天 10 页。

从爆火到沉寂仅用20天,NFT 工厂Art Gobblers的自驱飞轮为何熄火了?

Art Gobblers 运转机制

而与 Gobblers NFT 绑定产出的 Goo,本质上就不是一个供二级市场投资用的加密资产,而属于实用型 Token,主要供 Art Gobblers 平台内的用户使用,场景包括 NFT 持有人用于质押产出 Goo、创作者消耗 Goo 购买画布,未来可能会增加其他消耗方式。因此,Goo 的产出除了由 Gobblers NFT 的质押数量和级别所控制外,也直接决定了该 Token 的长期权益归属——NFT 的持有用户。

具体来说,Goo 生产率由用户同时持有 Goo 和 Gobblers NFT 的数量共同来决定,用户想要保持 Goo 的高产出,就需要将 NFT 和 Goo 的数量保持在一定的比例内,形成最优策略。大量移除 Goo 或 NFT 后,单持的产出量永远不如双持。

Art Gobblers 如此设计的目的值得思考,它似乎需要平台 NFT 的用户长期保持 Goo 的持有,产生持续向心力,并以 Goo 与 NFT 的持有来形成生态内两种资产的深度绑定。Paradigm 将此定义为渐进所有权优化(Gradual Ownership Optimization),让 NFT 用户与 Goo 的持有者形成同一群体,保持生态的向内驱动。

为何如此?这就要从现行 NFT 项目的社区问题出发。

很多 NFT 项目都将自发行的同质化 Token 作为治理权益凭证来使用,虽然在初始发行时也绑定了 NFT 的持有人(给持有人空投或质押 NFT 获取),但这种绑定并不深度。不特定的市场参与者可能会为了治理代币的财富效应而持有 NFT,一旦获得治理代币,便将之与 NFT 双抛变现。此外,投资者与 NFT 用户存在重叠,双方持有治理代币的目的不同,Token 的社区治理权益在市场参与者的参与下也变得极为不稳定。假如项目需要治理解决提案问题,用户和投资者均是治理代币的持有人,提案的投票结果有时候并不反映社区的共识,这就容易给项目的发展带来阻滞,甚至直接让社区溃散。

Paradigm 提出渐进所有权优化机制,让 Goo 长期保持在 NFT 持有人手中,目的之一是消除分歧,统一社区生态的管理。但这也存在一个问题,用 Gobblers NFT 绑定 Goo,调控这个消耗资源的产出,会不会导致 Goo 的供给不足,影响创作者对 Blank Pages 的获取。如果这个环节受到影响,可以被 Gobblers NFT 吞噬式展出的作品就会减少,那么「画廊」本身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当 Gobblers NFT 不值钱时,卖出就会成为它的命运,这也直接会影响 Goo 的产出量,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发起人计划「放养」项目 社区生隐忧

Goo 显然不是一个单纯的金融向加密资产,它与 Gobblers NFT 绑定,给 Art Gobblers 平台上的艺术家们提供源源不断的经济资源,创作出好作品。而艺术家们的作品直接赋能的并非 Goo,而是 Gobblers NFT 和整个平台的价值。如何吸引优秀的创作者才是 Art Gobblers 做大、做强的关键。

尽管设计了 NFT 的「可变利率」发行机制,但 Art Gobblers 的 NFT 系列还是没有逃离铸造期的大涨、结束铸造后大跌的规律。想要改造 NFT 发行市场的实验似乎暂时性地失败了,优化生态 Token 所有权的实验还在继续。

至于整个 Art Gobblers 生态能否凭借加密经济的设计模型而自驱,这个还需要时间检验,但有趣的是,社区似乎对自驱这种「放养」模式的未来有点不放心。

Art Gobblers 官方在平台介绍中表示,项目一旦启动,贾斯汀·罗兰和 Paradigm 都不打算再继续为平台工作,选择让社区及生态自行运转。因此,在项目启动了 20 天后,社区也没有看到发展路线规划图,官方只组建了一个以 NFT 为准入门槛的 Discard 社群,供持有者交流讨论。一些人担心,一开局就自驱的方式会不会让 Art Gobblers 如同文本框 NFT 系统 Loot 一样昙花一现。

对于整个 NFT 项目市场而言,Art Gobblers 的亮点就是将生态 Token 的场景从治理进一步向实用转换,让 NFT 的用户(持有者、创作者、收藏者)使用 Goo,特别是让创作者使用。但 Goo 的权益性过强、激励性不足很可能无法调动创作者的积极性和吸引力,当创作量下降时,那么,这个去中心化的 NFT 艺术生产系统还有多大的价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