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业快速步入多链生态后,用户对跨链桥的需求也愈发强烈。然而目前的市场上,各公链的官方桥往往支持的链有限,因此,第三方跨链协议凭借着更广泛的公链支持数量成为了用户跨链的主流选择。与此同时,跨链桥也成了黑客们垂涎的目标。
就在刚刚过去的 1 月 18 日,第三方跨链协议 Multichain(原 Anyswap)再次遭到黑客攻击,合计损失约 600 万美元。 由于近期针对跨链桥的安全事件频发,为了帮助读者在使用中避免可能的风险,我们将近期发生的跨链桥安全事件进行了简单的总结。 近一年跨链桥安全事件回顾 只是因为运气不好吗? 针对最近 Multichain 安全事件,@0x_Todd 评论认为,对于 DeFi 应用,只要出过一次安全问题,就会接二连三地出问题。而一个协议如果一直不出问题,那么就一直不会出问题。
我们当然知道这句话有一定的调侃意味,并不能真的作为定理去评估项目风险。但是从行业内发生的某些案例来看,那些有过安全事故记录的项目,确实是更容易接二连三不断翻车。比如著名的 DeFi 保险项目 Cover 在归零前反复被黑客攻击了多次。做保险的协议自己不保险,Cover 协议简直成了黑客的便携提款机。
其实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安全事故的发生其实并不是一个偶然事件,其背后反映出了这个应用开发团队在内部发布流程、风控意识等方面或许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事故的发生往往只是内部管理失败的外在表现形式而已。如果不能彻底清除掉内部的风险隐患,而只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地解决表面问题,那么相似的安全事故只会接二连三地不断出现。
然而目前许多加密行业内的创业团队,在工作中并不具备相对严谨的工作态度。他们往往是在仓促解决了眼前的故障后,继续快马扬鞭向前推进项目的开发进度并抢占市场,使得协议内部积累的风险隐患越来越大。
那么,对于普通用户来讲,在跨链已经逐渐变为刚需的今天,如何才能找到一个相对让人放心的跨链桥?
此外,如果说对于发生过一次安全事故的协议全部一棒子打死有些过于绝对,那么对于那些已经连续发生两次甚至更多安全事故的协议,还是尽量敬而远之。最后,我们按照这个标准,对目前市场上 TVL 已经有一定规模,且对各个公链兼容性比较广泛的第三方跨链桥进行了盘点。
当然,由于多链生态以及跨链桥基本都是近一年中快速发展的结果,因此这些协议所经历的考验或许并不充分。对于下方所列出的没有发生过安全问题的跨链桥,依然建议用户能够在控制好自身风险的前提下谨慎使用。
盘点目前安全记录良好的第三方跨链桥
01 Allbridge
Allbridge 是由 APYSwap 团队开发的跨链桥,其主要特点是在支持主流 EVM 兼容链跨链的同时,支持主流的非 EVM 链(如 Solana、Terra)跨链。
上线时间:2021 年 7 月
TVL:5.46 亿美元(DeFi Llama 1 月 20 日数据)
02 cBridge
cBridge 是目前这几个跨链桥中支持的 EVM 链(包括 Layer 2)最多的跨链桥,基本完整覆盖了市面上能见到的 EVM 兼容链,现已支持 19 条链和层的跨链桥接。其总跨链资金已达 24 亿美金,而其锁仓量也在 V2 版本推出后出现了快速增长,目前已超过 2 亿美元的规模。
不同于其他第三方跨链桥只针对资产跨链,cBridge 的目标显得更加宏大。除了做好资产跨链以外,cBridge 还在近期发布了 Celer 跨链消息框架(Celer Inter-chain Message,简称 Celer IM),正式进军信息跨链领域,试图成为未来多链生态中跨链互操作的底层基础设施协议。
根据官方文档的描述,未来依托 Celer IM 构建的新一代多链原生 dApp,将会成为未来多链世界的第一批原生跨链应用。可以帮助用户实现在一条链上质押资产,并直接在另一条链上借出资产,或者让用户在一次交易中跨多条链交换资产等功能。
上线时间:2021 年 2 月
TVL:1.95 亿美元(cBridge 官方 1 月 21 日数据)
03 Hop Protocol
Hop Protocol 的突出优势是在支持主流 EVM 链跨链的同时,还支持以太坊上主流 Layer 2 如 Arbitrum、Optimism 的跨链。目前支持的跨链资产种类包括 ETH、USDC、USDT、DAI、MATIC。 上线时间:2021 年 7 月 TVL:1.06 亿美元
04 xPollinate(Connext)
xPollinate 支持的跨链种类同样很丰富,除了主流 EVM 兼容链以外,还支持 Layer 2 跨层以及波卡生态的 EVM 兼容平行链的跨链。 上线时间:19 年 9 月 TVL:2668 万美元
文章的再次提示一下风险,过往没有发生安全事故的项目并不等于绝对的安全。用户在使用跨链工具时,依然有必要保持良好的账户使用习惯。如及时清理授权,或将主要资产保存地址与日常交互地址分开管理等等。毕竟,在个人拥有绝对主权的加密世界中,唯一能为自己负责的其实只有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