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人民日报今日发表的《全球央行数字货币研发驶入快车道》指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无现金支付趋势加快,多国加速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和测试。未来,数字货币将会深刻改变金融基础设施和人们的日常生活。

据媒体消息,2020年被称为“全球央行数字货币元年”。国家和地区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均加速了数字货币的推行进度。其中,中国央行数字货币(DC/EP)更在今年积极开展城市试点与钱包测试,包括农业银行的 DC/EP 钱包内测;国内互联网巨头宣布测试DC/EP;苏州、深圳、雄安、成都四个试点地区的测试;再到近期,八月底建行App短暂上线DC/EP钱包;九月初“工农中建”四大行深圳分行的员工内测;10月12日晚,“2020礼享罗湖”活动所派发的千万元数字货币红包已经可以在罗湖区3389家商户进行消费。截至目前,DC/EP已基本完成了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功能研发、测试等工作,走在了世界央行的前列。

DC/EP的发行与流通体系的建立无疑会对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更因其借鉴了既有加密货币的技术方案和运行特点,引发了广大群体对加密金融市场的巨大关注。


各国央行积极投身数字货币研究,中国走在世界前列

据了解,长期观察各国数字货币进展的国际清算银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 BIS)每年发布多篇相关调研报告,今年的报告称:依托于全球90%以上经济体量的60多家央行接受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全部央行均已开始进行数字货币的理论和概念研究,其中约49%的央行进入试验或概念验证阶段,约10%的央行进入开发或试点阶段。截至今年7月中旬,全球至少有36家央行发布了央行数字货币计划。

谈到中国央行的数字货币,BIS在最新的报告中指出:“在目前所有的CBDC(央行数字货币)项目中,DC/EP处于领先位置。在中国,应基于数字化经济高度繁荣、个人数字支付服务广泛使用的背景,来看待CBDC的引入。这对于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可能会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DC/EP借鉴既有加密货币优点,将成为全球级数字货币的有力竞争者

据报道介绍,DC/EP借鉴了既有加密货币的技术方案和运行特点,包括了一定的匿名性、与法币的锚定以及采用了分布式技术,可以进行点对点交易。它同时又带有全球首个国家主权数字货币的专属特色,包括具有M0属性、中心化管理、具备无限法偿性、双离线支付等等,展开来说,区别于既有加密货币,DC/EP最大程度的放大了加密货币的使用属性。它能够替换一部分纸币,在“无现金社会”的蓝图中加强了钱的归属性;在断网情况下也能通过DC/EP完成支付;无限法偿性让我们不能拒绝使用DC/EP支付;中心化和匿名的可控性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资产安全。

不同于Libra创立之初就站在了全球法币的对立面,DC/EP直接与人民币挂钩则具备了先天优势。可见,无论从跨境的个人支付或贸易结算,还是从维护主权货币稳定和防范金融风险等方面,它都成为了全球级数字货币的有力竞争者。

DC/EP的落地或将促进加密金融行业迎来结构性调整

网络资料显示,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已经合规接入到全球200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而DC/EP在设计之初就遵循了与第三方支付无缝衔接的原则。DC/EP也势必会在中国各大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的支持下快速得到推广。不难预料的是,DC/EP会进一步引起民众对区块链、加密货币、加密技术和加密金融的广泛关注,牵动更多资本和技术的力量投入到加密金融市场,也会驱使加密金融市场向更趋合规化的方向发展,以适用于更多人的使用需要。

理性看待DC/EP与加密金融的关联性

从加密金融服务机构视角来看,DC/EP的进展与加密金融行业发展或并不存在直接关系。从属性上来说,DC/EP是纸币的数字化,对比行业所说的加密货币或加密资产是两个概念。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在《金融时报》上发表署名文章,进一步强调了DC/EP的基本要点:

第一,人民银行要推出的数字货币(“DCEP”)就是数字人民币;
第二,数字人民币定位于流通中现金(M0);
第三,数字人民币的兑换只能由指定的商业银行办理。

而加密货币或加密资产指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链上原生资产,是独立于现行的法币体系之外的另一个体系。但未来两个体系是否会迎来交集仍不能做出定论。Amber Group对此表示:将继续关注DC/EP的进展,并时刻准备着为广大用户提供围绕DC/EP和其他加密货币的相关服务,为加密金融行业创造更多长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