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说作者|火小律
本期编辑|Colin Wu
民事维权,从924通知的——“任何法人、非法人组织和自然人投资虚拟货币及相关衍生品,违背公序良俗的,相关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由此引发的损失由其自行承担”——说起。
事实上,924之前,陆续也有些无效判决,主要依据是94文、289号文。但一些委托投资案件、或者资产托管案件,还是依照普通案件的逻辑来审理的。
但,924通知之后,很多都变了。法院系统,谈“币”色变,几乎90%的案件,一提到“币”,基本就是“无效”,基本就是“不受法律保护”。
以广东地区的某判决为例,用户丢币、起诉钱包商。法院认为,钱包商的技术支持未能完全起到风险防御作用,且在风险发生时未完全尽到提示义务,需要对用户丢币负上一定责任。因此判决钱包商退还相应的服务费。但钱包内丢失的币,则认为根据相关政策,不受法律保护,因此相关风险由用户自行承担,钱包商无需赔偿。
有人会问,既然证实钱包商风控有问题,造成了丢币,不应该退还服务费、外加赔偿损失么?换做其他资产,或许是。但现在标的物是“币”,就不是寻常逻辑了。法院的审判逻辑是,用户和钱包商之间的技术服务合同,依法成立,受到法律保护,那么钱包商收了服务费,却没提供相应的保障,应该退还服务费。至于钱包里的“币”,因为“币”本身是不受法律保护的物品,所以丢了,钱包商不负责,用户自担风险。
想起日前广州法院的一起判决。合作伙伴删了私钥,造成虚拟货币永久丢失,被起诉。法院依然是“币”不受法律保护的逻辑,驳回了全部诉讼请求。
不禁有人问,现在这样的审判思路,岂不是助长了这些案件中“被告”的气焰,更加有恃无恐了,因为不用赔?
是的,确实是这样。越保护越难让“币圈”降温。于是,采用了一种近乎釜底抽薪的方式,从最源头开始入手,丢币不保护、被恶意删私钥也不保护,委托投资遭亏损也不保护……等同于告诉“玩家”,如果你能承受的起这个圈子的各种“腥风血雨”,“币圈”随你玩,但,出了事,别来维权,不管。要不想人财两空,远离“币圈”。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逐步将“币圈”边缘化、小众化。
和民事的“艰难”相比,刑事看到了缕缕曙光——刑事立案的难度比过往低了很多。也就是说,对被害人的保护工作,又上了一个台阶。
过往遭遇虚拟货币诈骗或者资金盘,一圈人各地求立案,还常常被劝退,三不管状态,苦不堪言。但现在,尤其是第四季度以来,以火小律接触到的状况,有了明显的改观。备齐基本报案材料后,在有节奏、有策略的报警方案下,公安机关受理币圈案件的热情高了不少。
报案,立案,最核心的还是“证据”,证据齐全了,其他都是锦上添花的内容。一味的拉横幅式或者群体扎堆型报警,效果并不好,更不利于后续跟进。顺利立案后,才能考虑,是否能挽回损失。这一点,不好说,只能说,需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要抱太大太大的希望,反而会有意外惊喜。当然,也遇到不少被害人,在经历各种维权无门后,更希望的是将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仅此而已。那么,静观案件走向或者委托个诉讼代理人跟进就可以了。
对了,细致的读者或许会有疑惑,为什么民事不保护、刑事反而保护加强了?底层逻辑不一样,刑事的底层逻辑脱不开社会秩序和稳定,以及对各类行为的引导、惩罚作用。举个极端的例子,A和B交易违禁品,法律肯定不支持,如果涉诉,合同一定无效。但如果A在交易路上,包里的违禁品被偷了。警察叔叔还是会抓小偷,小偷也会被依法判刑,但包里的东西也不会还给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