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文
来源|链得得
3月初,知名插画网站ArtStation宣布,将把包括《光环》艺术总监Nicolas “Sparth” Bouvier、宇航员Nicole Stott等的作品在内的一系列画作加工为NFT,随后迎来一众用户的强烈抵制,甚至被谴责为“积极尝试摧毁地球”。
迫不得已,ArtStation只能在8号发表道歉声明取消计划:“很明显,现在并不是平台涉足NFT的好时机……我们认为NFT是一项变革性技术,可以为数字艺术家带来重大且积极的改变。
希望在将来的某个时候,我们能够找到合理且环保的解决方案。”
—1—
碳中和
为什么制作NFT会被谴责为“摧毁地球”?这要从最近热门的“碳中和”概念说起。
2020年12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2020年排放差距报告》中警告,在减少碳排放的计划当中,当前的国家自主贡献仍然严重不足,无法实现《巴黎协定》的气候目标,导致到本世纪末,温度将至少升高3°C。
如果短期国家自主贡献和相应的政策与净零排放目标保持一致,那么最近宣布的净零排放目标可以将该温度降低约0.5°C。
要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就需要大幅增强决心,各国必须共同努力将国家自主贡献决心提高三倍,以如期实现将全球升温限制在2°C以内的目标,而要如期实现1.5°C的目标,则必须把国家自主贡献决心增加五倍以上。
全世界各国在避免全球变暖上逐渐开始投入越来越大的精力。
上个月,内蒙古自治区宣布关停虚拟货币矿场以实现监管部门的能效要求也是中国在减排上做出努力的一个缩影。
不仅仅是在中国,高排放的数字货币行业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环保主义者的“眼中钉”。
比特币、以太坊和其他使用PoW共识机制的区块链项目在运行过程中,为了争夺记账权,都必须进行大量运算。这意味着数百万台计算机都在竞相同时解决相同的计算难题,消耗了巨量的能源。
根据区块链碳足迹查询网站carbon.fyi的统计,比特币网络的总功耗约为45.8 TWh(太瓦时),相当于125座大亚湾核电站全年的产出,每年排放约45,800,000吨二氧化碳;以太坊活动的年功耗估计为9.62TWh,相当于26座大亚湾核电站全年的产出。
—2—
NFT排放了多少碳?
换句话说,一切基于以太坊的加密应用都是碳排放大户,NFT自然也包括在这当中。
CryptoArt.wtf是一个能够计算NFT碳排放的网站,按照该网站的统计,交易量最大的NFT交易网站Opensea共排放了60,962,694千克二氧化碳,交易量排名第四的Nifty Gateway则排放了13,381,972千克,排在碳排放排行榜的第二位。
数据截至2021年3月22日
表格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Nifty Gateway 总交易量仅为Rarible的一半、SuperRare的三分之二,碳排放量却高居第二名呢?
这与其运行机制有关。在艺术家上传自己的加密艺术作品之后,Nifty Gateway会直接铸造NFT,Rarible和SuperRare则会在该作品已经被成功拍卖之后才铸造NFT。
这意味着艺术家上传作品无需提前支付Gas费用,当然也不会产生额外的碳排放。
另外,SuperRare还采用了Layer 2以加快NFT的交易速度,降低Gas费用,这同样避免了额外的碳排放。另外,采用侧链和跨链的NFT交易所也会同样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和碳排放。
当然,避免碳排放最好的方式还是选择PoS公链,比如运行在波卡上的KodaDot、Flow上的Viv3、Tezos上的hic et nunc和Kalamint等等。
—3—
区块链行业如何实现环保目标?
作为能耗大户,区块链行业从来就不缺乏环保人士和环境监管部门的关注。今年二月,包括《华盛顿邮报》、彭博新闻社和《福布斯》杂志在内的美国主流媒体纷纷刊文,就“比特币排放(Bitcoin Emissions)”展开讨论。
彭博社更在文章题目中直言,比特币是“极端肮脏的生意”(Incredibly Dirty Business)。
虽然名为“比特币排放”,但在多种多样的加密货币中,并非只有比特币能耗巨大。
《华盛顿邮报》文章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还是要推进低碳发电,至少可以从引导比特币等加密货币转向可持续能源做起。
从矿工和用户的角度来看,降低加密货币行业碳排放与行业发展非但并不冲突,反而可以说是“目标一致”。
降低挖矿能耗可以直接带来更高的挖矿利润,同时降低用户的交易成本。近几年兴起的Layer 2、跨链等技术都可以直接降低以太坊网络的交易量,从而在避免高Gas费用、提高交易速度的同时降低碳排放。
另外,以能耗更低的PoS共识代替PoW共识已经是公有链共同的发展方向。以太坊2.0和大部分新的公有链项目都在逐步放弃PoW,这也让区块链行业变得更加节能和环保。
随着区块链行业的逐步成熟,构建一个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是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随着行业影响力的提升,环保已经成为行业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