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Carol     来源/PANews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小组11月2日发布了2018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首次将加密资产相关领域风险及防范问题作出专题分析。

报告认为加密资产相关领域已经成为中国金融业稳健性的构成部分,但由于缺乏监管,加密资产相关领域投机色彩浓厚,存在无序发展、易被违法犯罪活动利用、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等问题,不利于实体经济发展。针对这一风险,我国相关部门持续深入推进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工作,及时清理整顿代币发行融资和加密资产交易平台业务。下一步,我国应持续开展研究监测,着力推进业务整治,强化投资者保护与教育,推进国际合作。

预示着我国对加密资产领域的监管方向将不会改变,要将防范该领域的风险作为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一个部分来对待,未来监管还将收紧。

现状:加密资产无序式爆发

专题分析首先强调了我国加密资产相关领域在互联网与传统产业加速融合的背景下得到迅猛发展,不仅比特币、以太币等加密资产受到广泛关注,还催生了众多加密资产交易平台,以及首次代币发行(Initial Coin Offering, ICO)等新型融资模式。根据统计,截至2017年7月18日,国内已完成的ICO项目达65个,相关项目累计参与人次达10.5万,累计融资规模约合人民币26.16亿元,占全球同期总规模的20%以上。

火爆的市场吸引了大量投资者,加密资产的种类、价格及交易平台数量均经历了爆发式增长。但这种在新兴技术刺激下的爆发式增长是无序发展,整个市场投机色彩浓厚。中国人民银行认为这给洗钱、恐怖融资等犯罪活动带来便利,欺诈发行、庄家控盘等问题损害了投资者合法权益等风险也值得警惕。

监管:将加大清理整治力度

为此,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持续深化监管行动,从已经实行的监管政策来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持续警示比特币风险、对加密资产交易平台开展检查、清理整顿代币发行融资及交易平台。

早在2013年12月,人民银行等五部委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明确提出各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不得开展与比特币相关的业务等一系列要求。相关部门利用多种渠道,多次警示比特币风险。

2017年1月,人民银行有关部门牵头对比特币、莱特币交易平台开展了现场检查,重点检查是否存在超范围经营、涉嫌市场操纵、违反反洗钱制度、资金安全隐患等问题。同时,敦促相关单位对照法律法规开展自查和清理整顿。

2017年9月,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明确代币发行融资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发行证券以及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叫停代币发行融资,并要求交易平台限期关停。

中国人民银行认为我国一些列持续的监管政策初步遏制了加密资产相关领域的风险,但各类非法金融活动形态多变、转移迅速,仍存在违规业务“出海”运营,利用代投、代充手段进行诈骗、变相ICO等问题。

对此,报告建议我国相关部门未来继续保持高压监管态势,协调各个监管部门,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加大清理整治力度,对新出现的违法违规问题依法严厉打击。另一方面报告还建议相关部门要做好投资者保护与宣传教育,采取多种形式明确揭示风险,强调风险自担。

央行认为我国与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对加密资产领域的潜在风险均予以高度关注和持续揭示。随着加密资产规模、影响和风险的扩大,未来监管政策相应呈收紧趋势。下一步,我国相关部门还将考虑通过国际合作形成监管合力,共同应对加密资产领域的风险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