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ews 现场报道,11月6日,在香港举行的金融科技周上,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副所长狄刚在圆桌讨论中介绍到,央行贸易金融平台去年9月在深圳上线,到目前为止业务量达到750亿人民币金额,平台的创办是为了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增强跨境贸易银行之间的互信。
据央行深圳中心支行近期公告,截至2019年10月末,在深圳市参与推广应用的银行29家网点485家,发生业务的企业1898家,实现业务上链3万余笔,业务发生笔数5千余笔,业务量约合750亿元人民币。此外,还有10多家银行已在办理接入平台的手续。
狄刚强调,平台主打“中立、专业、权威”来服务跨境贸易。“央行是完全服务于市场,我们在区块链方面的技术积累,在全球各个央行是排名靠前的。现在很多区块链技术门槛不高,甚至是开源的。但是大家都对他不太信任,担心数据上去不安全,但是央行是权威平台。”
贸易金融数字化是一个刚需,狄刚介绍了贸易金融数字化的进程。1.0阶段是个数字化阶段,业务流程尽可能简单,但是“手工搬家”的阶段;2.0阶段是平台化阶段,围绕场景,以区块链为基础做平台,目前很多正式处于2.0阶段,最大特征是在链上进行风险防范。但2.0阶段遇到新问题,每个场景都有区块链,缺乏标准化,各个链之间形成孤岛;而下一步,3.0阶段,即生态化阶段,实现链与链之间的打通,今天与香港金管局的签约合作就是为3.0迈进。
下一步发展,3.0 阶段,需要建设理论体系、标准体系、流程再造,把中间无效中介省略。技术上面,区块链的性能问题,身份认证、跨链协同都是问题。在技术上把数据共享解决,之后打造平台,像苹果的APP store,每家都可以接入,未来打造生态。
谈到对于技术未来发展的看法,狄刚称,技术发展是迭代,不能神话和迷信一种技术,需要中性看待,我们目的是解决问题,看什么地方需要采用什么技术,区块链可以解决信任问题,但是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跨链,目前虽然有进展但是还有很多问题。贸易金融是个中低频交易,所以它的天然需求基因和区块链是匹配的。但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去看,保持开放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