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4月24日讯(编辑 潇湘)随着美联储从上周末起正式步入了5月议息会议前的“噤声期”,债券交易员或许并无法从市场最近的平静中得到多少慰藉,原因很简单——这种平静不太可能持续下去。

对利率预期变化最为敏感的两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在过去一周的交易时段保持在相对狭窄的区间,这标志着上月银行业危机爆发后最初的市场巨震已有所停歇,不过,这一黑天鹅事件给市场带来的巨大不确定性的却并没有消失。

在准备一周后再次加息之际,美联储官员目前正面临着一个棘手的平衡问题,他们要权衡通胀仍过高的证据和近期银行业动荡后贷款萎缩的影响。

从5月会议“噤声期”前的密集表态看,美联储官员们已默认下周将再次加息,此举将使联邦基金利率自2007年年中以来首次升至5%以上。然而,政策制定者一直没有明确表态——在此之后他们还需要采取多少措施来控制通胀。

这既反映出他们希望保留所有选项,但也反映出信贷紧缩将可能加速经济衰退到来的不确定性担忧……

AmeriVet Securities美国利率交易和策略主管Gregory Faranello表示,“波动实际上一直存在于两年期国债中,这是因为美联储和其他央行正在尝试打破现状。美联储正试图将系统中的金融稳定和货币政策分离——但我认为这将在5月发生冲突。同时债务上限的担忧目前也同样存在。”

美联储未来利率政策面临巨大不确定性?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亲密副手、纽约联储主席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在上周噤声期前的最后讲话中,其实已经阐明了这一困境。

威廉姆斯在上周三表示,“确实有很多因素都告诉我,经济正在好转,甚至可能进一步出乎意料地走高,但显然人们对信贷环境收紧的风险感到担忧,问题在于如何正确把握这一点与正确的货币政策之间的平衡。不确定性可能是双向的。”

目前的经济数据现状,显然并不支持美联储立刻停下加息的脚步——尽管月度非农就业增长有所放缓,但多数美联储官员仍将劳动力市场描述为“紧张”。薪资增速虽然有所放缓,但仍远高于与通胀向美联储2%目标回落相一致的水平。同时,尽管CPI同比涨幅已显著下降,但衡量潜在价格压力的核心和环比物价指标仍高得令人担忧。

美联储理事、鹰派官员沃勒上周在为至少再加息一次的立场进行辩护时,甚至明确表示最近的数据表明,“我们在实现通胀目标方面没有取得多大进展”。

但与此同时,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也同样大量存在。根据联储最新的褐皮书,许多地区的贷款标准已经普遍收紧,面向消费者和企业的贷款量大幅下降。美联储3月的会议纪要也显示,自硅谷银行爆雷以来,央行的工作人员已经改变了他们对经济衰退的看法,他们得出的结论是,“温和”的经济衰退现在是他们今年的基线预测。

芝加哥联储主席、今年拥有FOMC投票权的美联储票委古尔斯比(Austan Goolsbee)上周已呼吁,在经历了几十年来最激进的货币政策收紧后,美联储应保持“谨慎和耐心”。

美联储决议前最后的数据潮本周来临

美联储首选的通胀指标3月PCE物价指数以及颇受瞩目的美国第一季度GDP本周即将发布,未来一周的一系列美国宏观数据潮,将有望为市场提供新的观测切入点,让人们了解美联储决策者在控制价格压力方面究竟还有多少工作要做。

“即将公布的美国经济数据,尤其是GDP数据和消费者支出物价平减指数,可能引发一些价格波动,”德国商业银行分析师Carsten Fritsch表示。

根据权威媒体的最新调查,预计本周五公布的美国3月核心PCE物价指数同比涨幅将小幅回落至4.5%,前月为4.6%。尽管这一美联储最青睐的物价指标已从2022年5.4%的高点大幅回落,但近几个月来下行趋势已有所放缓。

目前,几乎可以肯定的是,美联储将在5月份再度加息25个基点,然而,美联储下周会议究竟会对未来的利率路径给出更为鸽派还是鹰派的指引,却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

低于预期的经济指标将降低美联储在未来会议上继续加息的可能性——利率互换市场对6月加息的概率预期目前只有不到三成。

SGH Macro Advisors首席美国经济学家Tim Duy表示:“随着利率走高,一些人仍然真正关注数据,而另一些人则因为潜在的政策滞后而更加谨慎,而银行业的状况加剧了他们之间的冲突。”

Duy预计,美联储将在下周政策会议上发出信号,即它仍可能在6月再次加息,以尽可能多地留出灵活性。这可以通过保持上次政策声明中的措辞来实现——当时该声明被调整为一个更加不确定的立场,即“进一步的政策收紧可能是合适的”。当潜在通胀没有显示出持续向目标迈进的迹象时,有通胀目标的央行很难放弃加息。

不过,凯投宏观副首席美国经济学家Andrew Hunter则表示,5月份的加息看起来越来越有可能是最后一次加息。

Hunter指出,“我们越来越相信,5月份的加息将被证明是这个周期的最后一次……我们预计,今年晚些时候将再次降息。这是基于我们长期以来的观点——即经济正在走向衰退,最终会以比美联储预期的更快速度拖累通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