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H+H@InfoFlow
排版:ZaynR@InfoFlow
引言
在Crypto世界,激励的话题很难绕开。激励,源自于Crypto世界中最大的“Meme币”——比特币。比特币采用PoW共识,在基于实现一个点对点支付系统的愿景下,给出了拜占庭将军问题的工程解。为了吸引矿工能够加入,提高系统安全性,比特币系统设计通过coinbase交易给竞争到记账权的矿工以比特币奖励。在“中本聪”时代,激励是直接简单的。以太坊图灵完备的可编程性带来了丰富的链上应用,也让直白的激励演变成一套日渐复杂的代币经济学理论(Tokenomics)。
DApp开发者们视Tokenomics为生命线,优秀的Tokenomics能够让DApp的使用者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实现集体利益或者说是DApp生态内利益的最大化。诚然,激励相容的Tokenomics能够帮助协议提升经济效益,扩大协议使用版图,但似乎太多的开发者把Tokenomics放在了构建协议的首位。我们把视线聚焦,以公链赛道和Social赛道为对象,通过第一性原理来分析激励层对于公链和Social DApp的重要性。对于公链来说,激励和共识机制是相辅相成的,两者共同保证公链账本的一致性。而对于Social DApp来说,是希望利用去中心化这个平台,实现Social的基本功能,同时从中心化巨头手中夺回数据所有权,接着基于平台特性,来选择是否设计一个能推动协议更好发展的激励方案。
长久以来,Social赛道一直不温不火,直到Friend.tech的出现,通过简单粗暴的激励,给漫漫熊市注入了一些激情。笔者不否认Friend.tech的成功,但如果激励不可持续,用户增量是通过激励的FOMO情绪来抬升。随着激励减少,逐利的用户离开,协议是否能够长期运营呢,这里需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先Social后Fi
“当志趣相同的人聚在一起时,交情也就开始了”——爱默生。追寻社交的本质,是在寻找志同道合的人,或者说是去寻找圈子、形成圈子。Web2社交软件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性帮助用户迅速形成一个个社交圈,单个社交圈内信息传递方便,价值记录统一。但这里的社交圈已经成为了信息与价值的孤岛,如何迅速破圈以一个统一的价值或行为数据标准来扩大个人社交边际,是Web2网络所不能提供的。不仅如此,Web2巨头还可以在一个个价值孤岛上汲取用户数据养分以自肥,用户本身不拥有数据,而是出卖数据获取Web2巨头的服务。
Web3本身的特性能够变革当下的社交范式,作为底层基建,其优点需要被一个完善的应用层来释放。以Friend.tech举例,其通过先Fi再Social的模式,构建了当下Web3领域最爆款的Social应用。但其本身强Fi属性,Social体验并不突出。回归理性,真正可以长期捕获用户的应用,笔者认为应该是先Social后Fi的应用。Social Layer即是基于此理念打造的协议。
Social Layer的想法起源于一次社区讨论,时间在2021年10月底上海区块链周的尾声。当时抛出的问题是:如何构建一个适用于社区的贡献记录机制和激励机制?而彼时Social Layer的答案也由此开始逐渐发散,形成一个完整的社交网络协议构想。区块链在此提供数据记录锚点,其开放性帮助用户破圈,由点迅速即面,由社区到社区,形成一个互联的社交网络,每一个用户在社区与社区间扮演社交中转站。在激励这一块,Social Layer则显得不是那么Fi,或者说其当前的激励机制仅仅为Social服务。有别于一开始直接通过可量化的激励来回馈用户与社区,Social Layer选择以非量化的徽章来标注用户在社交网络中的价值。徽章的价值是由不同社区凝聚的共识来确定的,不同社区对于徽章的价值评价是不同的。举例来说,由摇滚爱好者形成的摇滚社区向一位摇滚老鸟颁发最稀有的摇滚发烧友勋章,则该勋章代表此人在摇滚社区有着一定的信息输出价值,初级摇滚爱好者往往会从摇滚老鸟身上获取知识,此时该勋章在此社区是最有价值的。但该勋章在游戏社区,则并没有多大价值。徽章不是仅仅作为一个社区的价值评价,也同样是个人身份标签,同类社区标签会吸引同类用户、相似用户聚集,形成新的社区,形成“无边界”的Social世界。
从一到无穷大:拆解Social Layer
徽章仅仅是Social Layer用来价值度量的一个工具,但这并不足以支撑其想要构建一个“社交层”的野心。笔者将在这里拆解Social Layer的相关组件,展示其一些有意思的创新亮点。
- Identity
身份是社交网络中所有组织与用户的脸谱,通过多种方式将现实生活中的个人标签映射到虚拟网络中,成功的脸谱化最终形成承载网络数据的身份(Identity)。在Social Layer中,Identity划分为两个小组件,分别为Profile Token和Group Profile Token。
徽章发送和接收需要有独立的主体。Profile Token和Group Profile Token承担以上主体的角色,其承载了用户或组织相关的描述信息。Profile Token被设计为不能转让,这符合在Social世界中,Identity不会被他人获取或盗用之后进行作恶。
基于当前Web3架构的局限,所有链上资产都强制绑定于私钥之上,当私钥丢失时,Profile Token也丢失了。Social Layer在这里扩展了恢复机制。而Group Profile Token可以通过治理转移。Identity作为发送徽章的主体,需要注意合理分配发送徽章的数量和个人信用。虽然徽章是非量化价值,但是其价值评价可以通过社区共识来确定。假设一款徽章被滥发,社区对于该徽章的认可度会大大降低。
- Social Token
Social Token是流通在Social Layer中的各种功能性代币。第一种Social Token就是前文提到的徽章(Badge)。Badge被设计为SBT,这使得其不可转让,被绑定在了Identity上面。这样的设计同样是为了防止他人获得或盗用徽章后,利用徽章来接近拥有相同徽章的人作恶。在降低社会工程学攻击的风险之后,Social Layer的网络信任度会极大提高。同一个徽章可以有多个接收者,这符合徽章的真实使用场景需求。
第二种Social Token为常见的NFT,最终可以流入到NFT交易市场(如OpenSea)换手。Social Layer对NFT的功能暂时进行了有限的探索,比如项目方开发了一个NFT Pass的功能,作为通行证使用,该功能在大理线下的DAO Space得到了实践。当然NFT可以成为门票、会员卡等等。
第三种Social Token为Gift Card,其本质是依附在徽章之上,是徽章附带的消费权益。这里以星巴克举例,星巴克入住Social Layer之后,可以组织一个星巴克咖啡社区,给忠实用户发送星巴克支持者徽章,徽章中附带Gift Card,用户可以凭此获取几次免费的咖啡。
第四种Social Token为Private Badge,这其实是普通徽章的延申,私有徽章被设计成只有发送者和接收者才能看到内容。私有徽章可以定义更深层次的社交关系,不过,据笔者所知,当前私有徽章仍在开发过程中。
最后一种Social Token为积分(Points),积分基于ERC-20标准,作为同质化代币,积分可以拓展多种用途,例如,可以基于个体对社会的贡献,社区根据相关积分规则给个体赠予积分,当达到某个量时,个人可以向社区申领徽章。亦或者,积分可以作为社区公共事务投票,决定未来社区的发展走向等等。
当前的Social Token创建都可以一键定制,不需要关注Token的底层标准,用户只需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创建适合自己或社区的Token类型即可。除了以上的Social Token类型,Social Layer完全可以在后期不断拓展不同类型的Social Token,这主要在于底层标准的更新是较为缓慢的,但在应用层的组合创新是很快的,这使得其Social Token具备极强的可拓展性。
- Merger & Wrapper
这可能是笔者认为最有趣的两个功能组件了。Merger可以将多个Social Token合成为一个Social Token或多个新的Social Token,同时Merger不限制需要进行合成的Social Token类型,也不限制合成后的Social Token类型。
想象一下,有一个游戏社区,你在该社区中积极发言,被授予游戏老鸟徽章;撰写打怪攻略,获得了5000贡献积分;同时你还积极参加该游戏社区的线下聚会,获得了多个纪念NFT。这个时候使用该游戏社区的Merger功能,可以将徽章、贡献积分、纪念NFT合成为一个游戏执剑人徽章,拥有该徽章的人,成为游戏社区所信任的人,可以作为游戏装备买卖中间商,社区的人可以完全信任执剑人,向其出售多余装备,也可以向其购买想要的装备。以上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用例场景,但不可否认Merger的想象力是无限的,不是吗?
Wrapper提供跨协议的价值聚合,具体来说,其他协议或者其他链上的Token可以调用Wrapper功能封装成可以流通在Social Layer上的Social Token。以同样的游戏社区举例,早期该游戏社区举办线下聚会,参加的成员都会被授予一个POAP。后面,该游戏社区觉得Social Layer提供的链上设施更加完善,于是选择迁移到Social Layer上。该游戏社区可以允许用户使用Wrapper功能将之前授予的POAP封装成SoPOAP。而SoPOAP就可以和后来的Social Token通过Merger合成新的Social Token了。Cool!当然,再发挥一下想象力,假设将ETH使用Wrapper封装成SoETH,用户就可以使用SoETH购买Social Layer上可转卖的东西,似乎成了一个小型的DEX,同样很有意思,不是吗?
可信社会协作网络的未来
笔者看到,Social Layer正在积极探索将其用于DAO与DAO之间的内在协作。基于可编程区块链的架构下,Social Layer还能继续拓展其功能,不断扩大其使用场景。如果Social Layer能够持续Buidl,跨越牛熊,笔者认为在不远的未来,Social Layer将会以一个可信社会协作网络的基建层出现,带来焕然一新的Web3 Social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