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hitesh.eth
編譯:Block unicorn
「Meme 幣狂熱」形成的心理和社會過程與其他狂熱形成類似,但在這種情況下,它是由金融損失、情感依賴以及透過加密貨幣市場和線上社群獲得的社會認可所驅動的。
以下是Meme 幣狂熱形成過程中的不同心理階段的分解:
對功能型代幣的幻滅-損失與不信任
個人的旅程從功能型代幣或創投支持的項目中虧錢開始,這也是心理轉變的初始階段:
認知失調-這個人曾經相信功能型代幣的實用性或長期價值,但在經歷了財務損失後,心態發生了衝突。他們曾經信任這些資產能兌現承諾,但現實卻與期望不符。
失去信任-大腦對這些功能型代幣的承諾感到失望。財務損失導致了對系統(創投支持或以功能為中心的項目)的信任崩塌,引發了心理上尋找替代敘事的需求,來解釋他們為什麼會錯。
尋找救贖——在失望之後,個人心態開始對新想法持開放態度,尤其是那些承諾更快或更戲劇性財務回報的想法,這種開放性為他們最終轉向meme 幣奠定了基礎。
在Meme 幣中的成功-透過收益強化信念
接下來,個人透過投資meme 幣賺到了一些錢,隨之而來的是心態的情感轉變:
如釋重負並獲得認同——在功能型代幣中虧損之後,從meme 幣中獲得利潤讓人覺得得到了驗證。大腦開始將meme 幣與成功聯繫起來,觸發了確認偏誤:他們開始相信meme 幣不僅能帶來利潤,還是真正的功能型代幣的替代品。
偏見的強化-在這個階段,大腦開始編織一種meme 幣會大漲的敘事。偏見轉向meme 幣,認為這是實現財務成功的新途徑,儘管meme 幣缺乏堅實的基礎支持。此時,大腦並不需要meme 幣具有深層的實用性,利潤和情感上的寬慰足以提供驗證。
社交挫折-說服他人的困難
個人開始向他人推廣自己對meme 幣的新信仰,但卻遇到了阻力:
難以闡明願景—雖然個人堅信meme 幣的潛力,但他們很難有效地將自己的願景傳達給他人。這可能是因為meme 幣背後缺乏連貫的理論,只剩下情感上的信念而非邏輯。
社交摩擦-來自他人的抗拒帶來了挫折感。大腦在尋找社交上的認可,但沒有得到來自同儕的外在確認,這種信念依然停留在個人和內在層面。這促使他們加倍堅守自己的信念,並在社群媒體上積極推廣meme 幣。
認知固化-面對越來越多的拒絕,個人的信念變得更根深蒂固。在這個階段,大腦開始尋找外在理由來解釋為什麼別人無法理解他們「看到的東西」。
遇見一個有魅力的Meme 幣理論家——情感上的連接
轉折點出現在個人遇到一個有魅力的領導人物,他圍繞著meme 幣的未來提出了一個令人信服的敘述:
情感訴求-這位有魅力的理論家提供了個人需要的、支持其信念的智力框架。理論解釋了meme 幣世界的混亂與投機,並為為什麼meme 幣是未來提供了合理的解釋。
個人聯繫——在研究了這位有魅力的領導者後,個人發現他們的故事有相似之處,這創造了情感紐帶。理論家的背景故事引起了共鳴,因為它反映了個人自己的經歷——金融損失、幻滅,以及透過meme 幣實現的救贖。這種情感上的連結鞏固了他們對理論家觀點的信任。
認知上的解脫——大腦終於感受到了解脫。這位有魅力人物的敘述解決了內心的衝突(過去的損失與當前的收益之間),並提供了一種有結構的方式來解釋為什麼meme 幣是未來,理論家的框架成為了個人信念體系的新智力支柱。
社群媒體上的福音傳播——多巴胺刺激
當個人開始在社群媒體上推廣這位有魅力的理論家的觀點時,他們的影響力開始增長,帶來了強大的心理強化:
多巴胺回饋迴路-每當個人在社群媒體上收到按讚、留言或新的粉絲時,大腦就會獲得一波多巴胺的刺激。這種獎勵機制強化了傳播理論的行為,使得大腦透過外在的認可感到自我肯定。
Meme 幣表現的強化-如果此時meme 幣的價格上漲,個人會獲得更多的驗證,進一步鞏固了他們對meme 幣和理論家觀點的信念。大腦開始將財務成功與傳播這種意識形態聯繫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強大的財務和社交獎勵回饋迴路。
社交認同的轉變-隨著社群媒體影響力的增長,個人開始將自己認同為meme 幣的福音傳播者或推廣者。他們的身份感與meme 幣的成功以及有魅力的理論家觀點緊密交織在一起。
Meme 幣狂熱的形成-教主與共享信仰體系
最終,個人的信念成為更大運動的一部分,其他抱持類似偏見和挫折感的人也發現了同樣的有魅力的理論家:
發現狂熱領袖——其他對meme 幣狂熱的愛好者,他們也失去了對傳統代幣的信任,並對meme 幣持有樂觀情緒,最終發現了同樣的有魅力領袖。這圍繞著領袖的敘事形成了一個關鍵的追隨者群體,個人意識到自己成為了一個比自己更大的事物的一部分。
共享的信仰體系-meme 幣邪教圍繞著理論家的思想、meme 幣的獲利能力,以及它們承諾的情感和財務成功形成。領袖成為了這個信仰體系的中心,提供了智力和情感上的認同,鞏固了群體的集體偏見。
迴聲室與群體強化——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這一運動,群體形成了一個迴聲室,成員們不斷強化彼此對meme 幣的信念。理論家的觀點幾乎變得神聖,不容質疑。此時,個人的大腦運作在一個封閉的系統中,反對意見被忽視,集體對meme 幣的信念越來越強烈。
邪教行為—完全的認知承諾
在這個階段,個人完全投身於meme 幣的狂熱運動中:
內群體/ 外群體思維-個人現在將meme 幣信徒視為「內群體」,而將質疑meme 幣的人視為「外群體」。大腦開始保護狂熱的信仰體系,忽視懷疑者,堅定地維護meme 幣敘事。
認知固化與社會認同-個人的身分現在與meme 幣運動密不可分。他們的自我價值來自於社群媒體的影響力和meme 幣的表現,領袖的觀點被視為絕對真理。
持續的多巴胺獎勵-個人繼續從社群媒體互動和meme 幣價格波動中獲得定期的多巴胺刺激,使得他們越來越難以脫離這個信念體系。
在這個過程中,個人的心態從財務幻滅到與有魅力的領導者建立情感聯繫,接著透過智力上的偏見驗證,最終完全認同並投身於邪教meme 幣。
這個循環由情感、社交和財務強化推動,形成了一個難以打破的強大回饋迴路。 meme 幣狂熱作為一種共享的信仰體系運作,提供了財務希望與社交歸屬感,而這一切的核心是那個有魅力的理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