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吳說區塊鏈報道,近期部分中國內地用戶在支付寶基金首頁收到加密貨幣基金推廣廣告,內容顯示為「全球投資、加密貨幣飆升,10 元起投、立即上車」。經查證後該基金為華寶海外科技C(QDII-FOF-LOF),基金有限額機制,每人每日僅限購1000元人民幣。
鑑於支付寶在中國網路產業的重要地位,不少圈內的朋友紛紛轉發該新聞,猜測這是否是大陸放開加密貨幣政策限定的前兆。先前曼昆律所的劉紅林、白溱曾撰文分析《Web3律師:中國投資者能否透過QDII合法投資加密資產? 》 ,或許能回答部分從業者關心的問題。
以下為相關內容。
暗潮湧動
加密資產市場的蓬勃發展對傳統金融市場產生了巨大的衝擊。作為全球關注度最高的加密資產,比特幣價格的飆升不僅吸引了個人投資者的目光,也逐漸成為機構投資者的資產配置選項。在歐美市場中,與比特幣相關的金融衍生品,例如ETF和信託基金,已經被推向市場並受到廣泛歡迎。
但在中國,政策風向卻截然不同。自2021年國家發布全面禁止虛擬貨幣挖礦和交易的政策以來,投資加密資產幾乎變成了「不可能的任務」。這項政策背後是出於對金融風險的防範、社會穩定的維護以及人民幣外匯管理的考量。國內監管機構擔憂虛擬貨幣可能導致洗錢、非法集資等問題,同時也擔心其對能源消耗和環境保護造成的負面影響。這使得任何直接接觸加密資產的管道都被全面封堵,從銀行服務到支付接口,相關環節的合法性審查愈加嚴格。
對於一般投資人而言,直接透過正規途徑投資加密資產已經幾無可能,而嘗試繞道海外開戶的方式也並非易事。這種操作不僅需要克服境外開戶本身的技術和資訊門檻,還會面臨中國嚴格的外匯管制,以及跨國資金流動時可能引發的合規性和稅務風險。這些限制使得國內投資者的加密資產投資需求雖然存在,但往往只能透過「灰色」甚至違規的途徑進行,進一步增加了法律和財務上的不確定性。
即便如此,市場需求仍依舊存在。對許多中國投資者而言,配置加密資產不僅是為了追求短期收益,更是一種全球資產分散化的需求。那麼,是否可以透過官方認可的QDII機制合法投資加密資產?這不僅關乎投資的可行性,也觸及政策底線與市場現實之間的較量。
QDII的機制與限制:讓你出海,但不一定讓你“自由”
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ualified Domestic Institutional Investor,簡稱QDII)機制自2006年推出以來,一直是中國投資者合法參與海外市場的重要工具。此機制是中國資本帳逐步開放的重要嘗試,旨在透過特定機構為境內投資者提供合法投資境外市場的管道,同時實現外匯存底的最佳化利用和跨境資本流動的有序管理。
QDII允許獲得資格的金融機構,包括銀行、基金公司、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設計並銷售投資於海外市場的金融產品。透過這些產品,國內投資人可以間接參與境外股票、債券、基金和金融衍生性商品等多種資產類別的投資。 QDII的運作核心是投資者無需直接接觸海外金融市場,而是透過國內機構的專業化管理實現資產的全球配置。這種機制不僅降低了個人投資者直接投資境外的風險與成本,還能確保資金流動的合法性與合規性。
但QDII並非“萬能鑰匙”,它的運作機制和限制條件決定了其投資範圍和合規性都受到嚴格控制。它雖然是一扇“窗”,卻並非完全開放的“門”。
QDII的投資範圍由國家外匯管理局和中國證監會共同規定,所有投資標的都必須符合境外合法市場的要求。傳統QDII產品主要涉及股票、債券和傳統基金,具有一定的風險控制屬性。但對於新興市場資產,尤其是加密資產,QDII目前並未明確允許。尤其是加密資產相關ETF或信託基金,即便其在歐美市場合法,仍可能因為底層資產的「政策敏感性」而被國內監管機構拒絕納入QDII投資範圍。這種不確定性讓QDII無法完全滿足投資人對加密資產的需求。
QDII實施總額度管理,外匯管理局每年依市場及外匯存底狀況分配額度給特定機構。近年來,由於資本帳開放節奏較為緩慢,QDII額度一直供不應求。金融機構傾向將這些珍貴的額度用於風險較低、報酬穩定的傳統資產類別,而非政策不確定性高、市場風險極大的加密資產。
此外, QDII的核心設計理念是提供穩健的海外投資管道,這與加密資產的高波動性顯然格格不入。加密資產市場以劇烈的價格波動和較大的市場操縱風險著稱,短期內漲跌幅超過20%的情況並不少見。對於穩健導向的QDII投資產品,此風險特性並不適配。
QDII產品的推出需要經過多輪審批,從產品設計到最終上線都需符合多方法規要求。尤其是在當前國內監管對虛擬貨幣保持高壓態勢的背景下,金融機構是否有動力去開發與加密資產相關的QDII產品,仍是一個巨大的問號。
這次新聞事件中提到的支付寶廣告中的基金產品,便是QDII。簡單來說,境內的零售投資人可以透過投資上述QDII基金、再以QDII基金為主體進行海外佈局的模式,間接性的參與海外資產投資。根據華寶海外科技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QDII-LOF)2024年第3 季報告,在投資策略一欄中,寫道「本基金主要透過投資於海外科技主題相關基金(包括ETF),最終投資於將科技作為企業長期發展支撐的股票。
加密資產在基金中的投資比重有多大?透過媒體的專業分析,華寶海外科技的投資中有約4.93%的Coinbase股票、2.98%的Ark 21Shares Bitcoin ETF,合計7.92%。考慮到華寶海外科技C的基金最新規模4.06億元,無論從金額或比重,加密資產都不佔優。所以,該基金是否能夠被認為是加密基金,或許還要交給時間檢驗。
可行性與風險:理論上的可能性,現實中的重重困難
儘管從理論上來看,透過QDII配置加密資產並非完全不可行,但在實際操作中,這條路充滿了複雜的政策限制、機構顧慮以及投資風險。
在中國,加密資產的法律地位長期處於「政策模糊地帶」。儘管政府禁止了虛擬貨幣的交易和挖礦活動,但對間接投資加密資產的具體態度並不明確。尤其是透過QDII這樣的合法機制參與加密資產市場,其法律性質仍存在較大爭議。
一方面,中國監管機構對金融產品的風險管理非常嚴格,而加密資產以其高波動性和潛在的市場操縱行為被認為是高風險類別。即便是以ETF、信託基金等形式間接參與加密資產投資,這些產品的底層資產屬性仍可能被視為“不符合國內政策要求”,從而被拒絕納入QDII投資範圍。
此外,國內監管政策的穩定性也是潛在隱憂。即便某款QDII產品獲批,後續政策變動可能導致產品中止甚至清算,對投資人來說是不可控制的重大風險。政策風向的不穩定性,使得透過QDII配置加密資產更像是一種「高風險的政策試探」。
即便政策放開,金融機構是否願意開發與加密資產相關的QDII產品仍是一個重大難題。這主要涉及合規成本高昂的問題。設計一款合規的QDII產品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和資源,包括與監管部門的多輪溝通、投資標的的嚴格篩選以及風險控制方案的設計。對於加密資產這種高波動、高政策敏感度的投資方向,合規成本將進一步提升。
另外,金融機構還需承擔聲譽風險與法律責任。一旦加密資產市場出現劇烈波動,導致投資者蒙受重大損失,金融機構可能面臨投資者投訴甚至法律訴訟。此外,機構聲譽可能因產品設計問題而受到影響,尤其是在政策環境不明朗的情況下,這種風險更加突出。
加密資產市場長期以劇烈波動聞名。例如,比特幣的價格曾在一個月內下跌超過30%,隨後在短時間內反彈超過40%。這種市場特性對QDII產品的設計提出了極高的要求。收益與風險的極端分佈,加密資產的投資收益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即便某段時間價格上漲,隨後的快速下跌可能會讓投資者的收益「化為泡影」。這種極端的風險分佈使得機構難以設計出既能吸引投資人又能控制風險的產品。此外,加密資產市場對一般投資者而言是一個高度複雜且資訊不對稱的領域。許多投資人對這一市場的認知普遍不足,這種資訊差可能帶來盲目投資的風險。
曼昆律師總結:合規路徑可期,但短期內難以實現
透過QDII配置加密資產,從理論上是一種值得探索的合規方式,但在目前的政策和市場條件下,實施的可能性仍然較低。無論是政策模糊、機構顧慮,或是市場風險與投資人認知的不成熟,都讓這條路顯得並不平坦。
對於一般投資人而言,更實際的策略是在監管明確之前,透過其他合規方式逐步了解並參與加密資產市場。同時,推動相關政策進一步完善,為未來QDII投資加密資產的可能性創造條件。未來,當政策清晰、市場成熟,QDII或許能夠成為中國投資者進入加密資產市場的重要工具,但眼下,這一切仍需要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