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0xJeff , 加密KOL
編譯:Felix, PANews
在全球AI 浪潮的推動下,加密AI Agent 掀起熱潮,許多AI Agent 專案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如何成功建構一個Agent 專案?有哪些常見的迷思?加密KOL 0xJeff 發文總結了常見陷阱。
過去幾個月,與數百個AI 代理團隊進行了交談。許多團隊都陷入了相同的常見陷阱。以下是在交談中發現的7 大錯誤,並基於此提出了避免方法。
1. 模仿先行者
Virtuals Protocol 開創了AI agent 代幣化敘事。透過與頂級團隊合作,持續打造創新代理商。 Virtuals Protocol 憑藉精湛的故事講述和敘事構建,佔據超50% 的AI 代理市場份額。
許多團隊認為,他們可以透過對代理商進行代幣化、將其與自己的代幣配對,並在新的L1/L2 上啟動(期望立即獲得PMF),能複製Virtuals Protocol 的成功。 (註:PMF 是指產品與市場達到最佳契合狀態)
實際上此舉行不通,原因主要有二:
市場已經存在太多代理代幣,單單只推出另一個代理代幣是不夠。
VIRTUAL/Agent LP 對結構很棘手,特別是對於流動性較低的早期專案。山寨幣:山寨幣的LP 對本質上很脆弱,會導致波動性和無常損失較高。流動性提供者(LP)會迴避它們,進而導致流動性更低和極端滑點。
應該如何做:
找一個獨特的利基市場,解決特定領域的實際問題。
選擇山寨幣:主流幣或山寨幣:穩定幣的LP 對。它們在結構上較為穩健,尤其是在波動的市場中。
2. 創辦人/共同創辦人不懂如何銷售
許多團隊都是由不懂銷售的開發人員組成。創辦人作為頭號銷售人員,如果對自己的產品不感興趣,憑什麼指望其他人感興趣?
進行由創辦人主導、團隊驅動的一次又一次行銷工作(團隊積極參與CT,不斷談論他們的產品時),是有機的行銷。人們看到後會感到好奇,並進行嘗試,進而給予回饋。無需為了獲取用戶而燒錢或代幣。
3. 打造符合敘事的產品
當時分叉Compound、AAVE、OHM 或Solidly——只是因為當時有熱度。
推出AI 代理——也只是因為有熱度。
在不了解要解決的問題或要服務的對象情況下進行建設,是最快的失敗方式之一。
在構建之前問自己:
真正的客戶是誰?
建構是因為炒作還是因為解決了實際需求?
是否在將產品強行推向不存在的市場?
自己的代幣是實際產品嗎?
4. 在產品上線前推出代幣
在產品上線前推出代幣,那麼代幣會成為主要焦點。更糟的是:團隊開始拋售代幣,在交易所競相上市,並忽略產品開發。
此舉永遠不會有好結果,沒有產品、收入和吸引力,更沒有讓人持有代幣的理由。
應該做的是:
在推出代幣之前找到某種形式的PMF。
只有在具有明顯的網路效應和實際價值累積的情況下才發行代幣。
5. 跳過MVP 中的“V”
MVP = 最小可行產品。但許多團隊跳過了「可行」部分,推出了一款沒人關心的無用的、最小的產品。
MVP 應該是一款很基礎但功能齊全的產品,讓早期用戶可以嘗試——這樣你就可以收集回饋並進行產品迭代。
應該做的是:
與用戶進行真正的交流。
了解他們的需求,然後打造一款用戶真正會使用的產品。
在證明真正的價值之前,不要拘泥於自己的假設。
6. 沒有明確的KPI、目標或願景
有些團隊漫無目的地隨波逐流:追逐趨勢、責備市場、被動應對而不是執行明確的計畫。
應該做的是:
從第一天起設定明確、可衡量的KPI。
定義什麼是成功-你正在解決什麼問題,什麼是重要的里程碑
如果某些方面沒有奏效就轉變方向,沒有人一次就能做對。
7. 用戶vs 投資者期望
Web3 專案有兩種產品:
代幣
實際產品
這意味著會吸引兩種類型的支持者:
投機者:對代幣進行投機
真實使用者:關心產品的人
許多專案都陷入了KOL 陷阱:付錢給不靠譜的KOL 來推銷他們的代幣。結果是吸引了一大批不關心產品的Degens,當價格下跌或空投令人失望時,他們會盲從、拋售,並稱項目為騙局。
應該如何做:
針對行銷對像要有策略
不要推銷代幣。相反,要清楚概述代幣經濟學和價值累積——代幣存在的原因以及如何使用戶受益。
與其把穩定幣和代幣浪費在KOL 身上,不如讓真正的合作夥伴成為利害關係人。
投機者和真實用戶有不同的需求。一個想要使用產品,一個想低買高賣。兩者支持者都會出現,但要確保吸引和激勵的是合適的人。
總結
避免這些常見錯誤,專注於真正的用戶需求,並建立真正重要的東西。市場會為那些創造真正價值的人給予豐厚獎勵,而不是那些追逐趨勢、炒作或短期投機的人。
好的專案不是一蹴可幾的,也絕不是模仿別人專案而建成的。花時間了解你的用戶,改進產品,制定一個可持續的策略。 Web3 專案的成功來自於創新、執行和韌性,而不僅僅是推出一個代幣或遵循某個敘事。
如果想長期參與其中,那就要為長遠發展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