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轉自我的個人 Substack 電子報,對這種內容有興趣的話歡迎訂閱。
早安,各位天使投資人 👼
11 月 23 日是美國的感恩節,祝大家感恩節快樂(所以你在看這篇文章時,我應該在吃火雞大餐😆)!回歸今天的主題:我們來聊聊這次的 CZ 下台事件,希望以我的觀點讓你對這次的事件有不一樣的想法。
事件精華重點
不廢話,幫你精選你該知道的三大重點:
-
這起事件參與的監管單位有四個,先叫他監管 Big Four。分別是:美國司法部(DOJ)、商品期貨交易委員為(CFTC)、外國資產控制辦公室(OFAC)、金融犯罪執法網(FinCEN)
-
Big Four 總共對幣安有三項聯邦指控,我附上違反的法案與該法案負責的監管單位
法案名稱BSA:Bank Security Act 銀行保密法
IEEPA:International Emergency Economic Powers Act 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
-
事件結果 — 幣安與 CZ 認罪(Plead Guilty)
-
罰款:幣安支付 $4B 美元左右的罰款
-
辭職:CZ 需要辭去幣安執行長位置
-
合規:幣安需要加強防洗錢(AML)規格、正確在美國註冊公司、遵守美國對其他國家的經濟制裁政策,並在三年內接受第三方單位的監督
-
美國司法程序
First thing first,先不要再去爭論幣安或是 CZ 有沒有犯法,又或是這是不是美國監管單位「故意」想讓幣安退出美國才搞得絆子。我們單以事件結果來看 — 幣安與 CZ 「Plead Guilty」,也就是說 CZ 與幣安都「承認了所有的聯邦指控為實」,並不打算繼續與司法部糾纏這個官司。
根據法庭文件,CZ 承認了他了解如果幣安想要服務美國用戶,就必須向金融犯罪執法網絡(FinCEN)註冊並實施有效的反洗錢(AML)程序。CZ 知道美國用戶對幣安的增長至關重要,且是重要的收入來源。如果實施有效的反洗錢程序(包括客戶身份認證 KYC),將導致一些客戶無法使用幣安。CZ 對員工表示,「相較於事情請求允許,還不如事後求饒」,並將幣安的增長置於遵守美國法律之上。由於沒有有效的反洗錢程序,幣安導致美國用戶與受美國制裁管轄區用戶之間的交易。這些非法交易是 CZ 決定將幣安的利潤和增長優先於遵守《銀行保密法》(BSA)的明顯且可預見的結果
在美國刑事案件的司法程序中(像是這次案件),監管單位(檢察官)會先蒐集所有犯罪證據呈上法庭,在陪審團認為有足夠證據的前提下才會正式開庭。開庭後,被起訴人(CZ)會有機會直接與檢察官達成協議並承認犯法。那通常「直接認罪」有幾個原因:
-
監管單位收集的犯罪證據確鑿,進行訴訟的勝利機率非常低
-
被告人通常可以用這個方法向法官換取「減輕刑責」
-
被告人知道自己犯法,想要省時間、省力氣,直接度過這個階段
在這次事件中,雖然我認為三個都是 CZ 與幣安直接認罪的原因,但最重要的依然是:美國監管機構掌握了(非常多)實打實的證據。
從美國司法部的新聞稿中,我們可以間接看出檢察官掌握的證據包括了幣安自己內部同事的交互訊息、幣安顧客的 KYC 資料、美國稅務局 IRS 收集的稅務數據,甚至是幣安自己員工作為舉報人的親口認證,在證據確鑿的情況下,「認罪」也許已經是最佳的選擇。
監管單位的強勢態度
這次事件中,我們可以明確接收到監管單位給幣圈的訊息,根據美國司法部的新聞稿:
今天(CZ)的指控和認罪 — 加上超過40億美元的財務處罰 — 向加密貨幣和去中心化金融(DeFi)公司發出了明確的信息:如果你服務於美國客戶,你必須遵守美國法律
在這次事件中,幣安是那隻「殺雞儆猴」的「雞」,而美國監管單位也表現出了強硬的監管態度:「不要覺得把持著新科技(區塊鏈)就能成為犯法的理由」
有趣的是,新聞稿也提到了去中心化金融(DeFi),這似乎預示著 DeFi 也無法逃脫美國未來的監管。事實上 — Tornado Cash(去中心化的匿名資產交換工具)的工程師同樣在今年 8 月被美國司法部(DOJ)聲押並起訴他違反「洗錢」與「沒有遵守美國的經濟制裁」等等的法案,跟幣安的指控相差不多。
只不過,DeFi 這種部署在智能合約上的程式碼相較於幣安交易所而言可謂是極難制裁,到現在為止美國司法部都未能完全將 Tornado Cash 給關閉 — 又一次證明去中心化金融帶來的價值。
遲來的正義?競爭者是什麼反應?
在幣安認罪後,我們來看看同行競爭者們是什麼反應,這邊我們主要會看有在美國市場服務的幾個大交易所 — Coinbase、Crypto .com、Kraken。
Coinbase 執行長 Brian Armstrong 在事件發生後在 X(Twitter)上發文,主要表達了 Coinbase 對於監管合規的重視,雖然因為監管而發展得慢,但幣安事件再次證明了合規才是正確的選擇。
Crypto .com 執行長 Kris Marszalek 則是在 X 上發文說,樂於見到產業中的不良示範被移除,並期待「遵守法規」的公司能夠繼續建造。
Kraken 執行長 Jesse Powell 的推特則是表示,他已經被許多股東問過諸如「為什麼他們(幣安)發展這麼快」「為什麼他們(幣安)可以不用合規?」的問題,而現在終於看到幣安因為自己的行為受罰,代表他們可以繼續建造。
可以看得出來美國市場的交易所競爭者對幣安「作弊並能逃脫」這件事已經積怨許久,之前因為需要合法合規而被幣安搶佔市場份額,現在看到幣安受到處罰也算是給了他們持續建造的動力與信心。
連鎖反應
隨著這起事件落幕,來談談我認為之後會產生的一些連鎖反應與幣圈未來的走向,「幣安走向合法合規」這種反應我就先不聊了,我們往大方向走:
-
美國政府對於幣圈的控制力繼續上升,推動合法合規
我們已經可以慢慢從以往幾次的事件中看出對於美國對於幣圈的整體態度與監管準則:「不會殺死幣圈,但要按照我們的遊戲規則走」。目前來說,美國對於幣圈依然是重要的市場與新創聚集地,如果幣圈公司想要服務美國客戶,那麼就只好按照監管準則走,這意味合法註冊、遵守反洗錢,以及(幫美國)實行經濟制裁。
-
加密新創公司(包括 DeFi 協議、區塊鏈底層)會慢慢移出美國
雖然美國政府「不會殺死幣圈」,但是今年種種對於幣圈不友好的「法律指控」會讓新創公司開始考慮是否該轉移總部,移到對於加密貨幣更友好的國家來發展。畢竟 Web3 服務的是世界各國的用戶,沒有必要為了一粒米,放棄一鍋粥(雖然是顆很大很大的米)。
其實我們已經可以觀察到這種動向,Coinbase 在今年已經宣佈要建立海外交易所,進行國際性的擴張;Ripple 的技術執行長也在抱怨因為美國監管而無法實行公司的 IPO。
-
DeFi 專案實施真正的去中心化
如果說幣安與 Tornado Cash 事件能讓幣圈學到什麼事情,那就是「去中心化」的重要性。現在的 DeFi 協議、底層區塊鏈有許多都依然非常「中心化」,這會讓監管單位認為:既然「單一實體」就有控制「協議」的能力,那麼如果「協議」違反法規,那麼就找「單一實體」算帳就行,起訴書明天就寄到公司地址去。
雖說「真正的去中心化」一直都是 DeFi 與 Web3 的願景,但我們一直都知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也許美國監管強勢的態度會成為推動「去中心化」的最好幫手。
-
迎接大眾採用:比特幣現貨 ETF 的通過
另外一點有趣的是,隨著監管單位對幣圈「宣示主權」後的隔天,SEC 的一位委員就在接受 Bloomberg 採訪時說道:「SEC 沒有任何理由阻擋比特幣現貨 ETF 的通過」,似乎在預示著比特幣現貨 ETF 的通過已是必然。有一就代表有二三四五:隨著合規而來的「大眾採用」將會來臨。
Fighting for the Long Haul
為幣圈的長遠而戰!CZ 對幣圈、對 Web3 的貢獻大家有目共睹,只要是身在幣圈的人應該都能感受到這點,整件事情就只錯在,「幣安有美國用戶,但卻並未遵從美國的法規」。
很多人很喜歡喊 Crypto Mass Adoption,認為只要大眾採用了區塊鏈技術、使用了加密貨幣作為主流支付手段,幣圈就會起飛,但他們忘了一點是:「大眾採用」需要時間、需要犧牲、需要改變。在前往 Mass Adoption 的過程中,「監管」是必須要跨越的第一道關卡。在美國已經明確釋出監管的態度後,Web3 產業的公司需要作出調整與犧牲,之後才是迎來「大眾採用」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