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hael Wu以Amber Group创始人兼CEO的身份为业内所知,但他更是一位交易老手。他从在达特茅斯学院读大一时便开始了金融交易;此后,从摩根斯坦利的(卖方)投行交易员做到五亿美金管理规模的(买方)对冲基金经理;再到目前作为聚焦加密货币市场的金融科技企业的管理者,对于投资和交易,Michael Wu有着非常独到的见解。

时值加密货币市场突破万亿市值,Michael Wu在近日,发表了一篇题为《追寻长期价值投资,远离短线投机交易》的洞见性文章,恳切地表达了自身对长期投资与短线投机的看法,以下是其原文。


“期望值”与“零和博弈”

期望值(EV,即Expected Value)是指假设重复做同一个行为(交易行为、投资行为、或者其他行为)理论上应该得到的平均结果。比如,我花2块钱买一张彩票,50%概率中10块钱,50%概率不中,那么我买这张彩票的期望值就是5块钱,去除成本2块,我这次“投资”(也可以认为是一笔“交易”)的期望值就是3块钱,是正回报的行为,理应多做。

然而,正如世界上几乎所有彩票的实际回报期望值一定低于它的购买成本,所以买彩票几乎绝对是个“负期望值行为”一样。世界上绝大多数交易者,作出的绝大多数非专业交易,也是如此的“负期望值行为”。单次交易几乎都是一个“五五开”的随机结果。在一个阶段内的交易盈利,很可能因为“运气来了”(统计学错觉)、或者刚好因为交易者在该阶段的行为模式与市场阶段性趋势契合(但其实这样的回报也并非来自交易行为本身,我下面会详细解释)。这些阶段性的盈利,可能给交易者带来自己靠交易能赚钱(“交易行为期望值为正”)的错觉。但对于绝大多数交易者,最终长期频繁交易下来,结果叠加必然是让人失望的(当然,这里再次强调,我们还是要划分开因为正确投资带来的长期收益,而正确理念支撑的长期投资作为“正期望值”行为可能性非常高)。这种交易带来的糟糕长期结果,背后原因为何呢?这就涉及到我上面提到的第二个概念,“零和博弈”。

假如说,一个资产或者交易标的长期并没有增值价值,那么,围绕着它的所有交易就变成了一个“零和博弈”。有人买就代表有人卖了。如果价格涨了,买的人赚了多少,就代表卖的人亏了多少。反之亦然,如果价格跌了,卖的人赚了多少,就是买的人赔了多少。价格起起落落,涨涨跌跌,有人赚有人赔,但是长期来看,如果这个标的价值并没有变,那么所有交易者加起来并没有赚到钱,只是财富从这个人到了那个人的口袋里而已。不仅如此,实际情况一定是,不仅作为交易的平台或者撮合方需要从每笔交易中赚取手续费或者佣金,而且一定有专业的机构(如Amber Group)或者极高水准的交易者(少数专业用户,往往还是在特定交易标的拥有特殊竞争优势的),要么凭借巨大的人力、技术和脑力投入,要么凭借远超出绝大多数人的交易天赋或信息优势,赚取这个“零和博弈”中的绝大部分利润,那么剩下留给其余“普通交易者”的,一定是平均亏损,即“负期望值”结果。不排除有少数幸运儿,凭借运气赚到一次钱就及时收手不玩了,但大多数人一定结果惨痛,赔钱赔精力还赔时间。而且根据“大数定理”(交易行为重复越多次,平均结果越回归单次交易的“期望值”),往往亏得最惨的还是交易最频繁,投入时间精力最多的那些普通交易者。

对于非金融专业的大众来说,很有意思的一个认知盲点,就是很难意识到,任何金融衍生品(比如期货或是其他任何合约)都是“零和”的。不管某个衍生品其背后的标的是否具有投资价值,该衍生品的交易本身一定是“零和博弈”。比如苹果的股票,或是比特币,都具有投资价值,但是不管是苹果的股票期货,还是比特币的各种合约衍生品,其交易一定是“零和博弈”。因为交易者买入或者卖出的并非投资标的本身,而是合约对应的未来价格涨跌预测。当然,衍生品作为一种金融工具,还是有极大应用价值的,可以帮助投资者快速对冲投资组合风险或是灵活去优化投资组合,甚至可以通过把衍生品与实际投资标的以及其他金融工具相结合,创造出比原来投资标的更有价值(比如风险更小或者持仓成本更低)的结构性投资品。当然,这背后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术门槛,也是Amber Group这样的金融服务商提供的价值所在。

无论如何,如果大家通过上面的例子理解了“期望值”和“零和博弈”这两个概念,相信应该就能理解为什么我们从来不鼓励我们的非专业用户,去做期货合约交易,或去做频繁交易,或去交易小币种及许多我们不认为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投机资产,或是去相信所谓的“交易高手”、“交易大师”并跟随他们交易(坦白说,这些人有90%的可能性只是在赚取你的交易佣金或是分成,而非真正有能力盈利)。交易是个极高专业门槛的事情,即使大多数以交易为生的人都很难凭借交易本身赚到钱,任何一个非专业交易者,希望凭借一己之力突破自己“零和博弈”的“负期望值”,极其困难,而且主要能凭借的就是运气。


长期价值投资为什么与此不同?

为什么Amber Group推崇长期价值投资,并且认为正确理念引导下的长期投资,尤其结合技术驱动的强大金融工具,能大概率带来“正期望值”呢?

首先,长期投资一个优质的增值资产,本身就不再是参与一个“零和博弈”。如果比特币长期增值,市值从现在的7000亿美金增长到11万亿美金并超越黄金,那么每个买入并持有比特币的人都能赚到钱。同样,伴随Amber Group地不断飞速增长,参与这份事业的每个人的职业发展都会长期巨大受益。以上两个例子,都是去长期投资一个优质资产,让时间成为朋友,从而兑现这份投资的“正期望值”。

其次,判断一个资产是否长期有投资价值,比判断任何交易标的明天或者下五分钟的涨跌要容易得多。判断一个资产是否有长期投资价值,可以通过基本面的分析,加深对世界的认知与理解,以及把握核心的一些至简之道(比如“科技会不断提升生产力”,或是“把优秀的人聚在一起做正确的事情长期结果一定不会太糟”),通常不会错到哪里去。而希望精准判断短期的价格波动,无异于闭上眼睛扔飞镖,或是和史蒂芬库里进行投篮比赛,不是不可能,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实在太难。而且,因为长期投资并非“零和博弈”,抛开了这层“博弈”的因素,有远远更多专业的人和机构愿意帮助你。作为一个专业的交易团队,我们也许并不愿意告诉你下一秒钟的价格涨跌(其实我们也不知道,但是我们的高频交易算法可能知道),因为这个利润完全可以由我们自己(其实是由我们的交易程序在一瞬间)占为己有。但是作为帮助你进行长期投资配置、协助你管理资产组合的金融科技服务商,我们很乐意告诉你哪些是优质的投资资产,或者什么是正确的投资方式,因为这并不与我们的利益相冲突,甚至我们希望通过帮助你实现长期的投资成功,帮助你收获长期价值,来获得你的信任与认可,从而建立我们的品牌与口碑。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大型投资机构、研究机构、学者、智库,他们也没有什么动机去欺骗你或者受众,他们都希望竭尽全力给出自己最专业最正确的长期投资判断与投资理论。而且,我们作为服务机构所赚取的服务费用,对于单一客户的长期投资“正期望值”来说,微不足道,所以通过引导我们的用户们使用正确理念长期价值投资,我们可以和用户实现双赢,而非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

对于“普通投资者”的加密金融投资建议

第一,找准优质的资产去长期配置。目前我认为对于普通受众,最优质最安全的加密资产就是BTC和ETH,加上美元稳定币USDs,这都是我们Amber App上愿意为所有用户默认推荐长期持有的资产。而且在Amber App上配置这些资产做长期理财,还有非常可观的利息收入,以及很快就能伴随着Amber Card上线,随时进行支付消费的灵活性。

第二,注意风控,规避杠杆,并把投资规模控制在自己承受得起的范围内。即使是BTC和ETH这样的主流加密货币,目前还是高波动性资产(从长期来看,所有优质增长资产必然有一定波动性,尤其在早期)。所以,千万不要上高杠杆,甚至除了用于对冲短期价格波动,或是作为暂时资金未到位的临时建仓,我都不建议非交易背景的诸位平时使用杠杆。诸位也要把整个投资头寸控制好,要想到,假如BTC和ETH明天价格大幅波动,我是否能够依然不受影响地工作、生活,以及依然拿得住这些投资头寸不动。很多普通投资者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因为头寸太重,本来准备长期投资的资产,在巨幅波动中因为无法承受盈亏而没能拿住,最终错失了真正应该收获的长期价值,因此把长期的“正期望值”又变成了“零和博弈”的“负期望值”。

第三,多学习投资本身的正确理念,多了解资产背后的技术发展与宏观经济原理,而不要去过分关注比如价格走势、小道消息等短期因素。能传到普通交易者耳朵里的小道消息(除非是因为明确违反了我们的合规要求得到的内幕消息,那么一定会被追责甚至背负法律责任),一定是转了好几道手,或者直接就是陷阱。没有必要抱有任何投机取巧的幻想,短线交易离钱这么近的事,想坑你的人一定比无缘无故来带你赚钱的人多。相反,如果踏踏实实去关注技术和资产本身,学习正确的投资理念并不断实践,加深对投资理财和金融世界的理解,并应用好正确的投资、理财、风控工具,日积月累,才能不断提升你每次投资决策的“正期望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