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寒冬中的守望
2018立冬刚过,区块链世界却早已寒意潺潺,与去年热闹非凡的虚假繁荣形成鲜明的对比。随着千币归零,惊雷不断,比特币和以太坊“跌跌不休”,曾经动辄有百千倍回报的数字资产大幅缩水。BCH社区因为无法达成共识而展开算力大战,强行分叉,还有很多曾梦想改变世界的区块链创业公司不得不调整在寒冬中的奔跑姿态。现在大多数公司已经掉队,开始大幅裁员,仍然坚守的公司也放慢了前行脚步,开始寻找新的方向。任何寒冬都有乐观者和悲观者,悲观者看到的是现象,乐观者看到的是机会。悲观者认为区块链不过是鸡肋技术,曾以为它能颠覆世界,实际上却无法有效的应用在现实场景中,加上市场充满谎言,便开始黯然离场,回归传统行业。乐观者坚定的看好区块链的未来,希望依靠区块链实现换道超车。也有很多人认为币市下跌的时候正是加仓的时机,越跌就越买,坚定的在熊市屯币,守望市场的春天到来。
不管是乐观者还是悲观者,都不得不沉潜下来冷静的思考,寒冬背后所代表的是什么?怎么穿越寒冬,迎来春暖花开?我认为寒冬最大的意义在于能让我们抛去欲望与躁动,更冷静的思考未来,毕竟,人性中最需要的就是确定性。
为什么会有寒冬?是人们共识的破裂和信心的丧失。当现实情形大幅低于心中预期的时候,人们内心开始害怕希望破灭而表现出的逃避行为,没有实际确定性,也就是常说的没有实现“落地”。而区块链之所以没有按照预期实现落地,排除掉那些以圈钱为目的的诈骗项目,个人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No.1 区块链项目的构建大多与现实应用场景脱离
早期的区块链信仰者和参与者大多是些技术极客,众多的区块链项目都需要做诸如分布式信任组件、可信数据价值网络以及跨链互操作协议等工作。技术创新本身没有问题,但一个创新是否能取得更为广泛的共识则与其所需要的应用场景高度相关,只有在现实的应用场景紧贴用户需求,才能取得共识和获得大众青睐。
No.2 通证经济价值体系的分配和流转失衡
大多数项目只有金融空转而没有经济循环,既然区块链项目都致力于要做经济体,首先要面对的是建立内部经济价值的循环机制,也就是要有正向的现金流,其次就是放到金融市场上去进行价值发现。绝大部分区块链项目一上来就是一两个月就上国内前几大交易所,然后做量化交易和市值管理,最后当然只能沦为所谓的空气币。经济循环机制都完全没有跑通就直接对接资本市场,金融空转的结果除了崩塌和归零就没有别的可能了。
No.3 去中心化的背离
区块链项目自诞生之日起就承担着去中心化的使命,去中心化也成为了很多从业者的坚定信仰,且不说所谓的不可能三角,在去中心化共识这一点上就已摇摇欲坠。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BCH分叉就是由于社区共识的破裂,而其背后是算力的对抗,算力战的本质是算力大的一方对算力小的一方发起的51%攻击威胁,以此来达成强行共识,从而放弃硬分叉的企图。从中可以看到,区块链网络虽然在交易的环节中形成了去中心化但却在算力的战争中却形成了中心化的垄断。区块链变革生产关系的核心就是要打破某种意义上的垄断,形成开放的共享生态,区块链项目开始朝着背离去中心化的方向发展,这是造成人们信心开始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No.4 区块链项目的操作方式与合规监管产生冲突
无论是交易所、ICO还是STO,合规监管始终是绕不开的话题,合规本质上是规范市场,为取得广泛的共识,对一些打破共识的行为进行惩罚的过程。但区块链现下的操作方式和监管规则存在较大的冲突,一方面要保障隐私安全,另一方面又要规范合规,这其中就存在着锚定,区块链的落地与应用毕竟是一个渐进的问题,必须和现行监管体系达成某种程度的适配,才能唤回更广泛的信心。
No.5 交易效率无法满足大规模实际应用需求的问题
上半年有很多公链项目角逐的主要赛道是TPS,也就是交易效率,有不少号称百万级TPS的公链项目出现,但实际上社区一发生轰动性的事件就造成网络的严重堵塞,远无法实现大规模的实际应用。2017年双11支付宝峰值完成每秒25.6万笔交易,现在的分布式账本还远无法达到,任何一项真正的变革发生的时候,一定是其真正的产生了效率革命,实现对于原有体系的降本增效。
No.6 区块链体系内在的复杂性与现实应用中所需要的简洁易操作的需求产生矛盾对比
目前,虽然大众可能或多或少都听说过区块链,但对其内在运行机制和现实应用能真正理解的还非常少,需要一个漫长的教育过程。一个真正能够改变世界的技术必然要能取得最广大人群的共识,无论是区块链游戏,区块链钱包或是一些交易所,对于大众来说,在操作上都还有一定难度,如何让区块链走进更多人生活,吸引更多的人进场是应用落地的关键命题。
寒冬中,仍不乏坚定的守望者,但只有穿越寒冬,才会迎来春暖花开,而穿越寒冬的关键,则在于区块链产业级应用的落地,通过变革生产关系给更多的人带来实惠,与现实世界的需求形成高度的适配,最重要的是用事实唤起人们沉睡已久的信心。
02
区块链的下半场
回顾互联网的发展历史,在互联网上半场取得高速发展依靠的是人口红利,不管是早期PC互联网网民的快速增加,还是移动互联网用户的激增,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方式即使再粗糙也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因为用户在快速增长,业务也就会快速增长。但当智能手机的年销量增长停滞,总体网民的数量增长也大幅趋缓的时候,就标志着互联网下半场的到来,这个时候的互联网企业要开拓海外市场寻找新的用户,要不就必须精耕细作,深度挖掘应用场景,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为用户创造更多价值。
当下的区块链,一夜暴富和疯狂赚钱的现状已然崩塌,激动人心的故事也变得沉默,时间窗口期已经结束,虚假繁荣的表象经不住考验,但伴随着更多的专业人士、专业资本、产业资源方的入场,信号已经十分明显,区块链已经进入下半场。
区块链作为一项划时代的技术,超越了信息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载体的功能要求,在价值传递、价值交换、以及价值分配层面发挥着独特的效能,应用现状与其原来本应具有的内在价值要求还存在巨大差距,而这也是区块链的下半场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因此,如果说互联网的下半场核心是深挖用户需求,那么区块链的下半场核心就是深挖价值应用场景。
区块链的下半场,一定要更关注一级市场而非二级市场,必须建立健康且可持续发展的通证经济模型。只有在一级市场中紧密围绕价值和用户需求把经济循环跑通,形成正向的价值循环机制后,才能对接二级市场,在二级市场中建立起共识和信任,实现价值的进一步放大和对投资者的回报,否则信任一旦崩塌就可能再也无法重塑起来。因此,专注于运用区块链技术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和通证的现实应用场景的落地,是在区块链下半场中不可或缺的价值基石。
区块链的下半场,需要能进一步实现区块链发展所提倡的精神主旨,还有几个方面必须要做到:
首先,必须要建构出一套基于去中心化的且稳定而又相对低能耗的共识算法,把传统经济体系中对于中心化平台的的依赖转移到更可信的算法中,从而建立真正的区块链信任体系,让区块链发挥其作为“信任的机器”的核心效能,从而建立起大众的信心;
其次,区块链要实现对生产关系的变革和改造,就要建立具备自组织、自治理属性的协作体系,这也是区块链能够重塑产业格局,成就产业共同体王者之路的关键所在。
同时,区块链的产业级应用要真正出现的话,一定要基于已经建立起的区块链信用体系,打造出低成本而又高效率的价值传递、交换和分配体系,对下一代公链或应用链在安全和性能方面要能够做到很大的提升。
再者,区块链的下半场,必须要和监管达成某种意义的契合,监管的目的是为了惩罚不守规则的玩家,把上半场那样不守规则的玩家淘汰出局,重塑大众的信任,虽然监管是滞后的,但无法想象一个没有监管的市场,里面必然充斥着人性的丑恶和不堪。要想赢得区块链的下半场的角逐,那么和监管机构的有效沟通以及同监管法规的适配是成败的核心关键。因此,区块链下半场的交易所,如何合规,主动接受监管非常关键,澳洲OAIC海投STO交易所以及新加坡WBF EXchage交易所都是拿到当地政府的合法牌照,完全合规化经营。
前段时间大火的稳定币和STO,笔者作为国内很早一批研究稳定币和STO,并将之推向大众视野的人士,个人认为稳定币和STO的火热就是明显的区块链进入下半场的信号,也是主导区块链的下半场沉浮的关键。
虽然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稳定币,笔者也不在绝对的意义上讨论稳定币。货币必须要保持相对的稳定,不能在二级市场暴涨和暴跌,同时还得锚定稳定的资产,创造出信用和流动性,这样才能承担起在数字世界作为价值交换媒介和储值手段的重大责任,搭建一条链接现实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桥梁,从这个意义上讲,比特币是失败的。因此WBF在华尔街成立了受美国法律监管且1:1锚定美元的DUSD,希望打开一扇从现实世界通往数字世界的大门。
在ICO模式中发现的Token不具备任何现实世界的价值,是纯粹的空气,项目方的进展情况也与其发行的Token没有任何映射和锚定关系,只有金融空转而没有实际的经济价值循环,更不可能合规,STO大火的原因其实是将Token在现实世界中找到了一个价值的锚定点,同时也和现行的监管法规达成了某种划时代意义的契合,可将之定义为证券型Token,也就是将现实世界的资产或权益通证化和数字化,建立一条原子物理世界和数字比特世界之间的桥梁。区块链的下半场,核心就是要在现实世界和数字世界之间建立起相互通行的桥梁。
03
触变&共生
随着区块链下半场的号角吹响,如何才能在下半场中更好的生存和发展,还需要回到本质,思考一下区块链到底如何建构的新的商业或是新的经济体系?
区块链最底层的即使是依靠加密算法和数据存储结构所构筑的分布式账本,第二层是基于这个分布式账本构筑的价值传递网络,第三层则是共识层,依靠特定的共识机制创造共识和信任,而第四层是激励层,创造Token,对体系有贡献的群体进行激励,因此区块链是基于特定的共识形成一个自组织的生态社区。区块链的第五层可以称之为合约层,通过科斯的合约理论、产权理论和交易成本等理论体系建立,市场的本质是契约,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是内部的契约和交易成本低于外部。而市场效率提高的核心是契约达成效率的提高和交易成本的降低,智能合约提供的了一个更具信用和能够能高效执行的合约体系,我们有理由相信其能够实现对于市场经济的一次重塑。区块链体系的第六层就是应用层,也就是落地和应用的关键,基于区块链在产业中的紧密结合和场景应用,可以实现对现行产业体系的重塑,最终形成具有自组织、自金融、自激励、自治理,真正走进大众的生活并为大众带来普惠的全新产业体系,可称之为产业共同体。
怎么理解区块链的下半场和区块链的未来?笔者是虽学习自然科学出生,亦对哲学有较为深刻的洞察,倾向于用更为底层的自然科学理论来解释现象的本质和洞察未来的趋势,在这里我开创性的提出区块链下半场的两个核心关键词:触变和共生。
“触变”源自物理学的概念,指的是凝胶体在振荡、压迫等机械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可逆的溶胶现象,发现者是弗罗因德利希(H.M.F.Freundlich 1928)。细长的颗粒靠弱的化学键连结形成网状结构,很容易被外力所破坏,但凝胶体具有较强的恢复能力,因此我提出了触变系数的概念,其反映的是流体在外部机械力的作用下结构被破坏后恢复原有结构的能力的好坏。
在区块链的下半场,触变将成为常态。在区块链所构筑的分布式自组织体系中,混序和变化是最为普遍的现象,再也不没有一个像原有体系那样的绝对意义上的管理中心,外部环境稍微的变化都有可能会让一个体系轰然倒塌,就如同此次BCH分叉,社区理念的稍微不一致就能引发强行分叉事件。因此,想要主导区块链的下半场的区块链项目,一定要适应这样的常态,要具备非常高的触变系数,随时应对外部不确定的变化,在任何外力的作用下都能够快速恢复到原有的结构和相对有序的状态。区块链项目要实现具有较高的触变系数,一定要在以上所说额区块链的六个层次的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其应对外部变化的恢复能力,当然,一个可信的交易环境、牢靠的社区共识和健康的通证经济模型都非常关键。
另一个关键词是共生,共生(mutualism)源自生物学的一个概念,指两种不同生物之间所形成的紧密互利关系。动物、植物、菌类以及三者中任意两者之间都存在着"共生",在共生的关系中,为对方提供利于生存的帮助的同时也获得对方的帮助。没有共生,地球上就可能不会存在多样的生命,正是由于真正的共生关系推动了多细胞生物的进化,地球就是一个巨大的共生有机体。
为什么提到共生的概念?区块链的核心是一个组织协作激励的价值传输网络,将要塑造一个全新的商业价值循环体系和经济体系,共生非常重要。下半场的区块链项目,一定要学会与用户共生、与社区共生、与产业共生、与生态共生,必须要能实现对生态成员的真正意义上的赋能和赋权,为生态成员提供更多有利于其生存的帮助,得到生态成员亦或是利益相关者的支持和帮助,而不是成为下一个只为牟得一己私利的垄断中心。紧密的和人们的现实生活相结合的项目,才会成为新时代的王者,主导下半场区块江湖的沉浮。
04
产业升级的下一站
区块链已进入下半场,这是一次产业升级的绝佳机会。
在互联网的下半场,腾讯从消费互联网大举转向产业互联网,强调产业互联网对腾讯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前段时间pony在知乎上的提问“未来十年哪些基础科学的突破会影响互联网科技产业?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融合创新,会带来哪些改变?”对于这个问题,我做了一个关于产业区块链的回答,我认为在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深度融合且红利消失殆尽之时,产业区块链将会带来一次巨大的红利。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多次提到产业区块链的概念,这是真正发挥区块链价值的机会,也是产业升级的一次重大机遇,相对于产业互联网,产业区块链带来的改变和意义更为重大,其维度也比互联网更高,产业区块链是产业升级的必须要迎接的下一站,未来已经来临,只是尚未流行。
什么是产业区块链?当以区块链为核心的价值互联网和以通证为核心通证经济系统深入的与各个产业紧密结合之后,将把传统产业从底层上进行新一轮的重构,实现传统产业价值在数字世界内部进行流通、共享、存贮、分割,进化出一个个基于区块链技术和通证经济系统的产业共同体,可将之定义为产业区块链。面对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的产业区块链,就是要降低价值产业链成本、提高价值产业链效率,让每一个有价值的节点,都能最大化的绽放自己的价值。
产业区块链的核心是对整个互联网底层进行重构,用算法和程序建立信任,让价值在互联网上自由流动,建立万物互链的万物账本,实现节点间的价值共享,对我们现实世界中的一个个实体产业进行重新定义。制造、农业、能源、物流、交通、教育等诸多传统领域相继被产业区块链所改变和重构,并通过产业区块链的跨行业协同的效率,完成产业互联网时代没有能够完成的很多产业命题,实现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如果要用一个公式来阐述产业区块链,我认为是:产业区块链=产业公链+自组织+自金融+产业平台+通证经济产业生态。产业区块链最终的目的是打造基于区块链和通证经济的产业生态共同体,深度赋能于实体经济和回归价值创造本源。基于产业区块链的产业生态共同体的打造,产业区块链一定是产业升级的下一站。
产业区块链能带来哪些改变?区块链技术在产业中的深度应用,可以实现信用的算法化和数字化,从而进一步在商业流通环节中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流融合”的良性循环格局,让资金脱虚入实,真正服务于实体经济。为什么可以做到呢?大量金融中介的产生都是因为缺乏信任,而区块链作为信任的机器解决了信任的问题,实现真正的去中介化,让资金流与价值流避开金融中介而直接流入实体经济。与此同时,我认为产业区块链是能够真正实现共享经济和产业生态的,互联网时代所谓的共享经济,只是一种弱共享,甚至是不共享,恰恰是极度中心化的互联网平台的“独享经济”。资源的提供方和用户只能依靠互联网平台而生存,且须为此付出昂贵的代价,比如用户数据(比如某网站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不同数据给你推荐更贵的机票,让你无法察觉)。在区块链所构筑的产业体系中,资源提供方和用户依靠某一特定共识和算法中心展开协作,不依靠某中心化的互联网平台,区块链技术可以把用户对体系的贡献通过 Token 的形式量化而进行激励,快速流转、自动结算,从而实现资源或服务的拥有方和用户共享平台发展的红利,真正实现为用户赋能和赋权(过去中心化的互联网平台谈赋能,不过是为了通过赋能用户而获取用户数据以及实现自己的其他目的,赋能是手段,最终的目的是为自己谋利,因此去中心化的体系才是真正的赋能体系,我们要能够看到背后的本质)。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了上文所说的共生关关系,成就真正的产业生态。
因此,产业区块链的发展,可以有效的实现为实体经济降低成本(中介成本、信用成本、金融成本、协同成本),同时通过创造共识和重塑信任切实的提高产业链的协同效率,如果某一个产业整个产业链上所有的交易,都依靠区块链平台来展开的话,那么能为产业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增长是非常巨大的。另外一方面,产业区块链可以构建诚信产业协作环境,避免出现欺诈、违约的问题,优化产业生态,为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未来,成为产业升级的下一站。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区块链的下半场,触变的世界需要共生的力量,世事变迁,时光无痕,让我们共同期待明天,期待岁月的奇迹。
end
我们立足华尔街,以技术的名义,邀您1月12日出席“WBF世界区块链大会• 深圳技术大会暨亚洲颁奖盛典”,点击“阅读原文”报名,我们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