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作者将分享过去几年在与加密项目创始人密切合作过程中收集而来的去中心化的具体模式和准则,给Web3 建设者在具体应用场景中如何实现去中心化提供指导。

点击此处下载PANews App,随时随地阅读更多区块链即时快讯和深度好文。


希望本文能在你的 Web3 建设之路提供一些微小的帮助。

作者 | Miles Jennings

翻译 | malatang.eth

原文标题:Web3建设者的去中心化宝典

关于去中心化前景的探讨和争论已经汗牛充栋,涵盖的问题形形色色,从它的重要性,到谁将操控互联网底层软件的这样的更大问题。这些问题都很关键,因为正如我们已见到的,当控制权掌握在极少数人手里时,对个人自由、选择权和隐私的侵犯就不可避免。如果只让CEO来决定走哪条路,“不要作恶”跟“无法作恶”可就不是一回事儿了。

但是将互联网去中心化从来就是不容易的。与中心化系统良好的效率和稳定性相比,去中心化系统一直在吃力地亦步亦趋。不过,时下新兴的加密和Web3 技术,尤其是可编程区块链、可组合智能合约以及数字资产的推出,使得去中心化系统能够实现空前丰富的协同和操作功能。这些演变催生了新的治理和组织形式、由社区拥有并运营的网络和服务、强劲的经济模型以及无穷无尽的别的创新。

我们已经看到诸如去中心化金融(“DeFi”)和核心基础设施等类型的项目起飞,并且很快将会看到社交媒体、电子游戏、音乐和交易平台等现有 Web2 产品的去中心化版本。这些产品能否成功,将取决于它们是否能将去中心化的好处变成现实,包括各利益主体(stakeholders)之间更公正的产权分配、更少的审查和更丰富的多元性。但是,在DeFi 领域熟知的去中心化模型,在更复杂的产品体系(即具有更多 UI 功能、更丰富的客户端体验、兼容中心化产品或服务,或经许可使用的 IP)中不一定管用。

因此,我认为有必要分享过去几年在与加密项目创始人密切合作过程中收集而来的去中心化的具体模式和准则,给Web3 建设者在具体应用场景中如何实现去中心化提供指导。根据您在 Web3 旅程中所处的阶段,我欢迎您通读本文、阅读本文所基于的更全面的论文(里面有更多的背景和细节),或直接在目录中挑选您感兴趣的内容:

1. 理解 Web3 去中心化设计挑战的框架;

2. 建设者如何使用 Web3 系统的新型构件来实现去中心化;

3. 对几种去中心化模式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的分析。

1. Web3去中心化的设计挑战

【译者注:设计挑战是英文世界职场面试、设计界和IT界的术语,指如何清楚地框定现实世界中需要解决的某个问题,以及如何运用已有技能去解决这个问题。】

去中心化可以被看作是横跨三个不同但相互关联的要素的设计挑战:技术、经济和合法性。了解这些要素的不同,对设计Web3系统非常重要,因为对一个要素的设计决定会影响其他要素。

技术去中心化

技术去中心化主要是指Web3 系统的安全和架构机制。可编程区块链背后的核心创新在于,它们通过提供无需许可、无需信任和可验证的生态系统来实现技术去中心化,在该生态系统中价值可以转移;尤为重要的是,可以在它上面搭建Web3 产品和服务。

这意味着,不用依赖需给予信任的中心化中介机构来运营(或冒中介机构跑路的风险),产品和服务就能得以部署和运行,从而打开了一个蕴含无限可能性的广阔世界。由于这些原因,技术去中心化是另两类去中心化即经济和合法去中心化的基础。

经济去中心化

经济去中心化是指Web3 系统的经济模型。可编程区块链(例如以太坊、Solana 和 Avalanche)和数字资产(例如 ETH、SOL 和 AVAX)的出现,释放了开源和去中心化系统的潜能,使其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去中心化经济模型(即自治的自由市场经济)。

这个突破非常关键。像Web1这样的前代技术(如 http、smtp、ftp 等)的开源和去中心化协议一直停滞不前,因为它们缺乏激励持续开发的手段,以及激励将重要资源追加返投回系统的方法。这为 Web2 的中心化公司的出现和成功留下了肥沃的土壤,因为它们能够利用自己的高效率和丰富资源来构建超越 Web1 的产品和服务。但是,这种中心化也导致了无数的侵犯用户权利、平台封禁账号和高比例抽佣的案例。

现在,Web3 的底层技术使得创建更复杂的开源和去中心化系统成为可能,并围绕这些形成了去中心化经济模型;这将让Web3 的产品和服务能与Web2 相媲美,并最终实现对后者的超越。

Web3 系统的建设者可以通过细致的设计,促进去中心化经济模型的形成,这些设计要让系统获得广泛的“价值”来源,这些价值形式多样,可以是信息、经济价值、投票权或者别的形式;这些设计也要能让系统根据利益主体的贡献公正地分配这些价值。为了实现这一点,Web3 系统要将真实的权力、控制权和产权赋予系统利益主体(通过空投、其他方式的通证分发、去中心化治理等)。如果利益主体有权决定他们的贡献如何被对待和奖励,这又会鼓励他们贡献真实的价值。

利益主体(包括开发者、生态贡献者和消费者)之间激励机制的动态平衡,可以进一步推动对整个系统的价值贡献,造福所有人。换句话说,它拥有现代网络效应的所有好处,但摒弃了中心化控制和掠夺式经济模型的弊端。

合法去中心化

合法去中心化是指Web3系统的合法性。在这篇文章中,我主要关注美国证券法,它决定 Web3系统是否可以,以及如何使用自身的原生数字资产。虽然“合法的去中心化”没有成文标准,但分析美国证券法、判例法和证监会指引(包括美国证监会 2019 年 4 月的最终指引)的基本原则,可以帮助我们制订实操的守则。

首先,美国证券法的立法宗旨在于,通过限制拥有较多信息的人利用比拥有较少信息的人的优势地位而获利的能力,为证券交易创造“公平竞争环境”。这就是反信息不对称原则,美国证券法一般会通过施加信息披露要求,消除特定证券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这项原则在豪伊标准中起着重要作用,豪伊标准是确定美国证券法是否应适用于数字资产交易的主观标准,这些标准是:将 (1) 金钱投资于 (2) 一个共同事业,且(3)对获利的合理预期 (4)主要来自于他人的管理努力。第4条标准的目的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这里的理念是,在依赖他人“管理努力”的情况下,(管理人与外部人)信息不对称的风险可能很高,因此就可能有必要适用证券法。【译者注:意思是,如果发行的原生通证符合这4条标准,就必须先到美国证监会注册为证券,否则就是非法发行证券。】

基于上述标准和美国证监会的指引,我们可以推断,如果某个Web3系统能够 (a) 消除出现重大信息不对称的可能性,并且 (b) 杜绝将项目的成败依赖于他人的实质管理努力,那么该系统可能就是“充分去中心化”的,从而排除美国证券法对其数字资产的适用。在本文中,我将这些系统称为合法的去中心化系统。必须承认,大多数项目都无法达到合法的去中心化门槛,但我在下面介绍的新型构件,将使Web3系统获得绝门独技,满足这些门槛条件。

总的来说,去中心化的这三个不同方面,技术、经济、合法性,必须作为一个整体,视为一项单一的设计挑战,因为对一个方面的设计决定会影响其他方面。一般而言,技术、经济和合法性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相加的,而不是相减的:其中一个方面的进步会为其他方面的进步创造更多可能性,例如:去中心化经济模型通过重点考虑如何在利益主体之间分配去中心化产权、如何从去中心化来源累积价值,以及如何向去中心化利益主体分配价值,来帮助推动系统走向合法的去中心化。所有这些都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的风险和依赖他人管理努力的必要。

关于合法的经济去中心化的更多背景资料和这些因素如何互相配合,请参阅整篇论文。

2. 如何利用Web3系统构件实现去中心化

如果 Web3 系统设计得好,去中心化会进入良性循环,而不是恶性循环。现在我们有了去中心化设计挑战的基本框架,让我们快速回顾一下建设者如何在实践中使用Web3系统的以下新型构件来推动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系统的构件

区块链网络和智能合约协议

从根本上讲,区块链网络和智能合约协议可以实现技术去中心化。但如设计得当,它们也可以助力经济去中心化及合法化,具体的设计包括:

提高透明度。例如,目前在以太坊的 DeFi 生态里,任何人都可以查询哪里的数字资产存储最多,哪里可赚的收益最多;

提供开源公共产品。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使用和做功能测试,以保证安全性、培育去中心化经济生态,等等;

允许数据移植、迁移和互操作。用户保留其对各个Web3 产品和服务中的数据、购买记录和内容的控制权;

重点考虑可组合性。通过编程,使不同要素彼此交互,任何人都可以像搭积木一样调用这些程序。

总的来说,这些设计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的风险;Web3系统即使要使用私有技术,它也变得不那么重要了【译者注:私有技术是指为某个公司或个人拥有的某个技术,但提供给去中心化系统使用,例如区块链游戏的开发引擎;区别于开源的公有技术】;相对于开发者,社区贡献者和消费者的网络对系统的重要性也增加了。

换句话说,这些设计将系统拥有的价值从其技术端转移到了其网络端。由于这些网络比私有系统更加开放和分散,这种转变凸显了为什么Web3 系统比Web2系统更适合实现去中心化。【译者注:私有系统是指像推特、微信这样的由某个公司控制的产品系统。】

数字资产

Web3系统的去中心化经济模型是由两类激励措施共同驱动的:

内生激励:刺激第三方出于系统的用户基础、网络效应、技术等基础特征而要参与该系统的自发欲望。

外部激励:如数字资产分配、收入分享等。

【译者注:在下文中,内生激励、外部激励又分别被作者称为隐性激励、显性激励。】

其中,Web3 建设者要促进去中心化经济生态的形成和持续运作, 数字资产是最重要的工具,因为它能平衡开发者、社区贡献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激励。

因此,如果设计得当,数字资产的分配可以推动网络效应的“飞轮”,随着更多人参与网络,整个系统对更多用户变得更有价值。但与 Web2 封闭的网络效应不同,Web3 数字资产让用户对如何对社区作贡献、如何从中获益,可以自己说了算。

成功的获客和高留存率可以显著提高Web3 系统对开发者和贡献者的内生激励,鼓励他们为系统创造更大的价值,而后又吸引更多的用户,循环往复。过去两年以太坊的增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 2020 年初到 2022 年初,存放在以太坊 DeFi 协议中的数字资产价值从6 亿多美元增长到1500 亿多美元。但这个事儿的重要性还不是数量和金钱价值,而是,它显示了开发者的行动如何产生出用户喜欢的产品和服务,然后这些产品和服务又吸引更多的开发者加入,而后更多的产品和服务又被开发出来,从而进一步推动用户的增长。

除了可能创造出这样的飞轮之外,Web3 系统的网络效应还可以为建设者提供护城河,以防止竞争对手复制和仿盘他们的基础设施,毕竟这些基础设施都是开源的。此话怎讲?因为对具有强大网络效应的系统而言,仅靠复制是不太可能刺激用户切换到新系统的。

这又一次凸显了Web3系统的真正价值在于其网络,即利益主体形成的网络,而不是它的技术,也不是封闭式或私有的系统,或者别的什么传统护城河。

去中心化治理

绝大多数区块链网络和基于智能合约的协议都是由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用去中心化治理方式来管理的。去中心化治理和DAO有利于满足上面讨论的三个去中心化标准,包括:

通过将此类系统的技术控制权分配给去中心化的团体,使Web3 系统更加安全,从而限制任何人单方控制系统治理的能力。

给予利益主体在决策方面真正的话语权,让利益主体之间的长期利益趋于一致。这一特点,再加上更强的安全性,提高了中心化治理的有效性,有利于Web3 系统的去中心化经济体系维持整体健康和可持续性。

降低利益主体对任何个人或团体的管理努力的依赖,从而促进去中心化系统的合法化,进而降低潜在的信息不对称风险。

关于如何为Web3 系统设计去中心化治理结构,从DeFi 领域发展出来并正在执行中的几种模式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借鉴,例如:

subDAO(子DAO)。为了简化决策流程,一些 DAO 授权subDAO对某类事项(例如法律、财务、拓展等)具有特定权限。

最小化治理。为了提高 DeFi 协议的可靠性,并克服 DAO 投票率低的问题,一些人呼吁尽量减少需由 DAO作出最终决策的事项,或者创建一个层级架构,按决策的重要性来确定最低参与投票数,越重要的决策需要越多的最低投票数。

激励参与。为确保有效的 DAO 治理,一些 DAO 鼓励积极参与,包括受托投票的报酬【译者注:是指通证持有者可以将投票权委托给他人行使,受托人可以获得额外的奖励】。请注意,虽然捐赠方案在这里效果不佳,但追溯性奖励安排就可能非常有效,因为它将贡献的评估和奖励推迟到价值实现之后。如果设计得当,它们还可以刺激竞争并促进形成开放的交易平台。

渐进式去中心化。为了防止恶意攻击,许多 DAO 使用“渐进式去中心化”,协议/网络安全性提高多少,从开发公司转到社区手里的控制权就移交多少。

归根结底,Web3建设者要小心,不要将过多的权力交给内部人,而要将重要的控制权交给社区。在权力不平衡的地方,Web3建设者要借助投票委托安排,来帮助分散权力。

一方面要寻求权力平衡,另一方面Web3建设者也要采取保护措施防范恶意攻击,包括对去中心化治理机制进行操纵获利。虽然使用链下治理机制和多重签名(设置多个签名者,各个签名者用各自的密钥分别签名以共同批准某个事项)已成为针对这种需求的常见安全措施,但它们最近受到了诸多批评,比如它们可能削弱去中心化。

有关如何设计上述构件以提高去中心化水平的案例,以及更多的实操讨论,请参阅整篇论文。

3. 实践中的去中心化模式

接下来探讨的是,上述技术-经济-合法性框架如何应用于实践中的几种不同去中心化模式。这些模式包括“完全”去中心化(系统的每个构件都是去中心化的)、“开放式”去中心化(独立第三方参与到共享的去中心化系统中)。我还将探讨开放型去中心化的几个具体应用的模式,例如 NFT 项目和通证化协议。

完全去中心化:如何将DeFi和其他简单应用去中心化

完全去中心化是目前 DeFi 领域最常见的去中心化模式。如下图所示,从中心化模式(如 Web2)向去中心化模式(如Web3)的转变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将开源智能合约协议部署到去中心化和可编程的区块链网络,形成Web3 系统的核心基础设施层;智能合约协议为在链上部署的所有后端构件提供执行层(即支付、通讯等);

以去中心化的方式运行“客户端”层。客户端是指该系统中在链下运行的全部软件,它还充当智能合约协议的入口(客户端可以是简单的前端网站,也可以是复杂的应用程序);

配置数字资产。这可以是对社区贡献者和消费者的空投;向内部人(开发公司的员工、顾问和利益主体)发行;将数字资产分配到显性激励计划(例如 DeFi 中的流动性挖矿)中;以及设置由 DAO 控制的金库,用于未来的激励;

启动智能合约协议的DAO治理和DAO金库;

让用户拥有并保留自己的数据(目前对 Web2 系统的巨大争议焦点)。

从中心化到完全去中心化

这种完全去中心化的模式假设Web3系统是一个新型的智能合约协议,部署在现有的可编程区块链网络上。这里的“用户”既指消费者,也指社区贡献者。

对于采用此模式的 Web3 系统,区块链网络和智能合约协议的去中心化主要来源于这些层的技术去中心化,以及以 DAO 的形式启动去中心化治理来从开发该系统的公司手里获得对智能合约协议的控制权。将智能合约协议部署到公共区块链并启动DAO,就会让系统得以透明运作,并获得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这意味着没有个人或团体能控制系统。

其后,客户端层的去中心化以几种不同的方式发生。在 DeFi 中,大多数客户端只是简单的前端网站,为底层智能合约协议提供入口(其功能是实现用户与协议的交互),大多数开发公司将其客户端/网站开源,并将其托管在去中心化的文档系统(例如 IPFS)上。因为客户端/网站是开源的,开发公司之外的第三方通常会另行提供自有客户端/网站用以访问同一个底层协议。此外,第三方经常将协议入口组合到自己的聚合器和仪表板中。这意味着无论开发公司的客户端/网站是否在维护,对该协议的访问始终有入口可用。

上述步骤主要消除了信息不对称的可能性(这是美国大部分证券立法的推力),原因是(1)该协议及其运行的相关信息在公共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里是清晰透明的,以及(2)启动该协议的开发公司的管理努力对该协议的成败不再起重要作用。

并且,由于区块链和智能合约层已经自主运行,不受任何团体或实体的控制,因此系统具有完全冗余,不再依赖开发公司。DeFi 项目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很好例子,因为它们几乎不需要持续的开发,就可以持续被用户使用。因此,即使没有完整的去中心化经济体系,采用这种去中心化模式的协议也可以被视为合法的去中心化。

完全去中心化的局限

尽管完全去中心化模式已成功运用于DeFi项目,但它过于简单,可能并不适合更复杂的 Web3 系统。建设者要对以下可使问题复杂化的局限性心中有数,并早作规划:

复杂的客户端。由于DeFi 客户端相对简朴,它们的去中心化也就有些简单:几乎不需要激励就可以让第三方为此类协议搭建独立的简单入口(主要以网站的形式)。然而,随着 Web3 产品和服务变得越来越复杂,搭建在底层智能合约协议上的客户端层将需要更高的算力成本或更密集的资源投入,客户端的去中心化会变得更加复杂。例如,比较一下访问Uniswap和Compound的客户端/网站的复杂程度,和假想的Web3社交媒体客户端的复杂程度,后者需要 Twitter 和 Instagram 等 Web2 应用的全部功能。因为这种复杂性,就需要显性激励来刺激第三方搭建和托管独立客户端,或将对协议层的访问集成到他们自己的系统中,没有这些激励,第三方的意愿将会大大降低。

必需的重大改版。同样,需要在数字资产发布后进行重大改版的系统,可能会发现很难以去中心化的方式进行迭代。例如,在 DeFi 中,许多协议很难使用显性通证激励来推动其智能合约协议的后续开发。

持续运营。为了提升Web3 系统的价值,有的开发公司可能计划在其数字资产发布后,继续承担系统的实际运营。如果额外的价值贡献并非来自独立第三方,这会削弱系统的去中心化。此外,如果开发公司未来还要生产别的产品和服务,治理通证本身一般不会赋予持有者对这些产品和服务的权利,因此开发公司应注意不要给通证持有者留下对未来产品和服务的联想。

保留私有产权。如果初始开发公司(或其他人)保留对系统中使用的知识产权的独占权,则可能会削弱系统的完全去中心化。例如,如果开发者想保留对其开发的用于Web3 社交媒体的复杂客户端的所有权,那完全去中心化就可能是无法实现的。

如果一个Web3系统能打造运作良好的去中心化经济体系,显著地刺激经济的去中心化,那这些局限都可以克服。如果由开发者、社区贡献者和消费者组成的去中心化群体,能够在系统中创造并收获明显的价值,从而削弱初始开发者对整个系统的重要性,它会将系统从完全去中心化模式转变为开放型去中心化模式。

开放型去中心化:如何将复杂的Web3应用去中心化

与完全去中心化模型一样,开放型去中心化模式包括去中心化区块链和智能合约协议层、数字资产和 DAO。

但与完全去中心化模式不同的是,开放型去中心化模式还允许独立开发者在共享的智能合约协议层之上搭建和运行多个客户端(甚至可以是中心化的客户端)。例如,用于Web3 社交媒体的功能繁复的多个客户端,其功能与Twitter和Instagram等Web2应用程序类似,但它们共用一个智能合约协议,而不使用分隔的私有后端系统。

Web3的开放型去中心化模式

该模式假设 Web3 系统是一种部署到现有可编程区块链网络的新型智能合约协议。这里的“用户”既指消费者,也指社区贡献者。

在这种开放的去中心化模式中,所有客户端都使用这个底层智能合约协议产生的数字资产,它们的搭建和运行将获得以下激励:

初始激励。可以通过显性和隐性激励来刺激初始开发,包括从智能合约协议的 DAO 控制的金库中派发数字资产奖励;协议的网络效应;以及此类开发者可以保留其各自客户端的知识产权。

持续的激励。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激励持续维护和后续开发,根据DAO建立的绩效指标,自动派发数字资产激励。DeFi 中的一个例子是流动性协议,它对访问协议的独立前端网站的主机给予奖励,奖励的多少与该前端网站向协议引流的经济活动量挂钩。在更复杂的Web3 系统中,我们预计这种奖励会更加普及。例如,在去中心化的社交媒体生态系统中,可以用通证来衡量和奖励客户端带来的用户活跃度。最后,除了从协议中获得激励外,客户端的运营者还可以从其私有客户端产生和获取财务回报。

建设者要想以开放型去中心化模式将其 Web3 系统去中心化,就需要把激励机制和去中心化治理模型设计成“跟客户端无关”,以鼓励更多的人参与。此外,他们要确保单个客户端不会积攒到显著失衡的权力,这会让篡夺对整个生态系统的主导权。如果这种失衡很容易发生,客户端建设者会认为这个Web3 系统不靠谱,并且不太愿意在其中投入时间和资源。在某种程度上,这样的系统会存在与Web2系统类似的中心化和控制问题。

采用开放型去中心化模式的建设者还要将透明度、开源技术、数据可移植性和可组合性放在优先位置,进一步降低将系统的权力集中在开发者手中的风险。这些特征消除了信息不对称,降低了竞争开发者的进入门槛,并允许用户在客户端之间切换。所有这些都导致生态系统更加开放和去中心化,用户不受制于任何一个客户端施加的约束或负担。(这对当前的Web2系统中是一个巨大问题,用户在各个掠夺式Web2系统中的数据都是孤立的。)

最后,为了使系统的去中心化经济体系真正具有弹性,整个Web3 系统的成败不应依赖于任何个人或团体,包括任何单个客户端。如果这个条件以及上述经济去中心化的条件都能得到满足,那么Web3系统中出现严重信息不对称的风险将大大降低,从而使其去中心化得以合法化。

要求建设者们将上述设计放在优先位置,咋一听可能是违反直觉的,因为这些措施实际上激励建设者之间相互竞争。但这样做将有助于形成构建于共享基础设施之上且能有效运行的去中心化经济体系,这将催生一个比任何一家公司能单独建立的系统都更具扩展性、更加丰饶的生态系统。

换句话说,这些措施做大了整个蛋糕,而不是为了切分其中的更大一块。

开放型去中心化:Web2的Web3版本

要了解这些准则如何在实践中发挥作用,让我们运用开放型去中心化模式来创建我们熟悉的Web2 应用程序的简化Web3版本。Web3 的未来不仅仅是将已知的功能和程序去中介化,它也使全新的事物成为可能;不过为了举例说明,我将重点介绍一些简单的例子。

Web3游戏需要的系统可以承载多个游戏,这些游戏共享一个智能合约协议和治理通证;各游戏拥有单独的游戏内货币和 NFT;游戏玩家和社区贡献者都可以挣取数字资产。这些资产也可以在整个生态系统中通用。然后,使用度最高的游戏可以获得系统 DAO 分配的最大比例的治理通证,从而促使游戏开发者继续投入资金升级游戏。

Web3社交媒体需要的系统可以承载多个版本的社交媒体服务和通讯服务,每个版本都作为一个单独的客户端,搭建在同一个开源智能合约协议上。该协议将共用一个原生治理通证:消费者根据使用量挣取通证,社区贡献者根据其生产的内容挣取通证,客户端根据 DAO制定的绩效指标挣取通证。

Web3交易平台需要的系统中,智能合约和客户端组合在一起,承担协调服务提供商并实现与消费者互动和调度的功能。然后,开发者可以开发这些客户端的白标版本,赋能服务商,使其提供更多的差异化服务或产品。根据其对系统的贡献,客户端和服务都挣取同样的治理通证。越来越多的例子表明,Web3商业项目正在运用通证经济学创造和获取长期价值。

最终,这个模式中由区块链网络和智能合约协议组成的开放型基础设施,为在各层之上搭建各种门类的产品和服务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建设者利用这种共享基础架构,可以打造各种Web3 产品和服务,与从头自建中心化Web2应用相比,前者的成本只是后者的零头。

渐进式开放型去中心化

开放型去中心化模式下,经济去中心化及合法性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带来的一个问题是,它会产生先有鸡先有蛋的悖论:真正的经济去中心化可能需要使用数字资产(即合法的去中心化),但是数字资产的使用又需要经济去中心化和合法化。这个问题在开放型去中心化模式中尤为严重,它需要功能完备的去中心化经济模型(作为对比的是,采用完全去中心化模式的 DeFi 协议就不一定需要经济去中心化)。

当然从技术和实践的角度来看,有很多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而Web3 系统也可以采用渐进式去中心化的流程,并在实现完全去中心化之前对数字资产的分配采取预警措施。这些预警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限制转让、不在美国发行和上市,直至系统完全去中心化。

开放型去中心化:如何利用 IP(和第三方资源)将项目去中心化

值得进一步探讨的还有开放型去中心化模式的一个变种,第三方为Web3系统贡献某种资源,让系统客户端将其用于产品和服务。

其形式可以是许可使用知识产权(游戏引擎、数据资产、交易平台等),或者生态系统中任何人都可调用或整合进客户端的系列服务(包括监管合规、市场营销和业务拓展)。以下模式反映了知识产权被贡献给Web3 系统:

使用私有知识产权的Web3开放型去中心化模式

引入私有知识产权,表面上看可能使系统的某些去中心化经济倒退到所有者控制的 Web2 经济,当客户端的开发者/运营商不希望他们的产品和服务受知识产权所有者摆布和控制时,更是如此。

但是,可以通过许可合同的条款减轻这种风险(许可不可撤销/永久许可、修改权/改编权,等等)。在这方面一个重要的考量是,知识产权的哪些维保服务是必不可少的,这些维保服务(如果有的话)是否可以由其他第三方提供,毕竟对知识产权单个第三方所有者的依赖越多,就会越大地削弱该系统整体经济的去中心化。

最后,如果 Web3 系统的合同条款设计得当,其去中心化经济也可以不受影响。例如,在客户端中采用随处可得的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Web3系统的整体去中心化水平不仅不会削弱,反而还可能提高。

从去中心化的合法性角度来看,这种模式要考虑的关键问题是:知识产权提供者的实质管理努力是否对于Web3 系统的成败是必不可少的?是否会出现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即使知识产权对系统的成功至关重要,如果知识产权的所有者无法随时撤销它,那么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可能是否定的,从而帮助系统合法地去中心化。如果知识产权的所有者在对知识产权进行任何重大更改之前必须寻求 DAO 的批准,也能起到这个效果。

这个理念可以扩展到知识产权之外的可被贡献或许可给Web3 系统的其他资源。例如,第三方监管合规服务会帮助 DeFi 协议核实其用户的美国身份,这类服务不会破坏 Web3 系统的去中心化。同样,可以想到的第三方服务还有为协议提供市场营销和业务拓展,这些服务独立于单个客户的业务活动。

虽然引入第三方资源可能会以多种形式损害系统的去中心化,但通常可以通过结构和合同机制减轻这类风险(如上所述)。

开放型去中心化:如何将NFT项目去中心化

非同质通证 ( NFT ) 项目及其社区是新兴的且日渐火爆的 Web3 系统类型,它为讨论开放型去中心化的一些其他概念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首先,为何大多数艺术 NFT都可以被排除在美国证券法之外,我们需要了解它的法律基础,即NFT不满足豪伊标准的第4条:NFT 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是固有的,而不是来源于别人的管理努力。但是,随着 NFT项目变得越来越复杂,豪伊标准的分析就变得不那么简单了。NFT项目现在通常包含跟进的内容开发和追加的NFT空投、在电游中使用NFT、社区推动的产品开发,以及其他活动,所有这些都可能增加NFT 持有者对他人管理努力的依赖。

因此,NFT 项目应考虑将去中心化原则植入其 Web3 系统,特别是当他们想把NFT项目与同质通证绑定。NFT 项目去中心化的模式会是什么样子的呢?下图就是一个例子。它反映了:(1)在区块链上铸造并由众多用户持有的 NFT藏品;(2) 贡献给NFT社区的知识产权,很可能与 NFT 本身(持有者可以“质押”给社区)和社区的剧情设定相关联;(3)数字资产分配和激励机制;(4)社区知识产权治理DAO和DAO金库的启动;(5)衍生项目的启动;(6) 举办社交聚会和活动。

NFT项目的Web3开放型去中心化模式

在这个模式中,NFT 项目的经济去中心化可以通过几个步骤来实现:

首先,DAO 可以将其初始资源用于提高社区的活跃度(如在Twitter、Discord等社交媒体上的社区),并资助社交聚会和其他活动,从而提升社区的隐性激励(即社区的热度)。

其次,这些隐性激励,加上显性激励(如同质通证奖励、获得 NFT 白名单等),可以用来激励利用社区知识产权开发衍生项目。开发者将因开发这些项目而获得奖励,而消费者也将因使用它们而获得奖励。例如,DAO可以聘请第三方开发者使用社区角色创建一个边玩边赚(Play to Earn)的游戏,在游戏内的通证经济模型中融入社区的原生数字资产。在这方面,衍生项目就相当于之前我们讨论的开放型去中心化模式中的客户端,它减少了整个系统依赖单一来源来为 NFT 持有者创造价值的可能性,这也有助于降低重大信息不对称的风险。

最后,NFT 项目可灵活运用的另一重要工具是NFT在二级市场转售时DAO可收取的版税,这可以为其去中心化经济增加动力。在衍生项目无法为系统产生足够回报的时候,这些版税将会为 DAO 提供源源不断的去中心化收入。

因此,衍生项目和二级市场转售给生态系统带来的价值相结合,可以为NFT项目打造健康的去中心化经济模型。

从合法去中心化的角度看,还是那个关键问题:第三方的实质管理努力是否对于Web3 系统的成败是必不可少的?是否会出现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将取决于上面讨论过的诸多考量。

但是,在NFT场景中,知识产权反倒会有利于而不是有碍于社区的整体去中心化。为什么?因为知识产权是从去中心化的来源(NFT 持有者)贡献给 DAO 的。此外,如果由DAO 控制通证的分配、NFT 的额外铸造和去中心化的知识产权,并且收入来源(来自版税或衍生项目)也是去中心化的,该系统就不太可能产生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大多数 NFT 项目仍处于初期阶段,因此我们还没有看到很多 NFT 项目采用去中心化通证经济模型,但我们估计今后会看到五花八门的案例。同时,其他Web3系统的经验也可以被NFT项目借鉴。

开放型去中心化:如何将通证化协议去中心化

通证化协议是另一种新兴的 Web3 系统。在这些系统中,资产被上载至区块链,通过智能合约协议将其通证化,然后被出售或用于其他目的。通证化协议的类型包括系列NFT 铸造项目、数字资产的交易市场和将现实世界资产予以通证化的协议。

下面的开放型去中心化模式反映了:

通过共享的智能合约协议将资产从多个供应商带到链上;

将资产予以通证化的智能合约协议;

通过多个客户端出售或使用此类通证化资产;

原生数字资产的分配和激励机制;

启动社区知识产权的DAO治理和DAO金库。

通证化协议的去中心化模式

在该模式中,经济去中心化是通过充分多元化的输入(资产提供者)和输出(资产购买者)以及对通证化资产流经的层(区块链、智能合约和客户端)进行去中心化来实现的。

该协议的 DAO 还可以使用显性激励措施(同质通证奖励、免除佣金/费用等)来实现:

激励资产提供者向系统提供资产;

激励客户端为通证化资产做市;

激励购买方购买或消费此类资产。

虽然最初的开发公司可能在这些角色(资产提供者、客户端运营者、资产购买者)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一旦系统实现去中心化,开发公司最终将只是众多参与者中的一员,不管它扮演哪种角色。这将降低产生重大信息不对称的风险,并减少对其管理劳动的依赖。此外,DAO或 subDAO 也可以承担许多角色。

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可以对显性激励措施进行调整,以解决供方或需方的失衡问题。例如,在去中心化交易平台上,可以增加对卖家(供方)的通证激励,以将更多商品带到平台上出售;并且可以增加对购买者(需方)的通证激励以刺激购买。

从合法去中心化的角度看,又是那个关键问题:第三方的实质管理努力是否对于Web3 系统的成败是必不可少的?是否会出现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将取决于DAO 是否能像上面的例子那样有效地通过调整激励措施,以求得供需平衡;但更宽泛地讲,实际上要防止任何单个资产提供者、资产购买者或客户端变得非常重要,避免出现整个系统的成功都有赖于单个实体的努力。

***

Web3系统的建设者目前在开创、管理和拓展去中心化方面面临着许多挑战。但是,即使监管要求在发生变化,将去中心化作为一个单一的设计挑战,将其纳入技术、经济和合法性三个框架,就可以给建设者提供强有力的指南,帮助他们运用Web3 系统的新型构件来应对这些挑战。

如果不对这三个要素进行通盘考虑,我们将无法实现区块链技术和加密货币给Web3带来的美好未来。没人希望除了新技术以外,Web3只是用新瓶装了Web2的旧酒。通过精心设计的去中心化系统,建设者可以建设数字基础设施,为去中心化经济体系注入活力,这将成为未来几十年的互联网打下坚实的基础。是时候建立那个新的互联网和那个新的未来了。

特别感谢Chris Dixon, Sriram Krishnan, Sonal Chokshi, Eddy Lazzarin, David Kerr以及 Adam Zuckerman的贡献和洞见,并向在本文的全本中引用的作品的作者致谢。

注:作者Miles Jennings是a16z crypto基金的总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