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当下的DeFi范式转变:从TVL到PCV
作者:Starit(星魂)(Treasury Research)
前阵子OlympusDAO的发展让很多人非常震惊,也有人用DeFi 2.0来给这一波兴起的DeFi项目贴上了标签。这次借着试用Mirror的机会,结合自己对DeFi的观察,随便说说自己的一些看法。
DeFi刚刚兴起的时候,TVL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衡量指标。TVL的排行榜也是横向比较项目的一个重要方式。虽然不同类型的项目,风险(Risk),资本效率(Capital Efficiency)有所不同,但这也多多少少在TVL上可以反应出来。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说TVL受APY驱动(毕竟资本逐利),APY越高,TVL则越容易往上涨。我们会看到一个项目TVL的正循环和负循环。正循环意味着随着币价上涨,APY升高,TVL会跟着随之升高,直到达到一个行业的基准值(benchmark)。随着挖出资产的增多,抛压增大,则可能在某个时间点进入负循环。整个过程中伴随着很多其他的变量,也可以作为判断项目状况的依据。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如果以Comp开始流动性挖矿作为标志,DeFi已经进入了其快速发展的第二个年头。TVL加上时间的维度,有什么变化呢?
让我们来问一个问题:
假设有两个项目,项目A在TVL为10亿的级别维持了一年,与项目B在TVL上只维持了10天,这两个项目能一样吗?
答案显示不一样的,但在某个时间节点,两者在TVL这个指标上看不出区别。
TVL这个指标显然不够了。在某种程度上,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一个新的指标来衡量一个项目的状况。
那让我们来问第二个问题:
TVL + Time,沉淀下来了什么呢?
流动性进入了协议,按照预定的方式运作,产生了协议与用户的收入。用户拿走属于自己的收入,协议的收入则按照协议进行分配。对于大部分较新的协议,这些收入大概率是进入到了Treasury。
假设两个协议代码基本一样,其他外部因素完全相同,只是上线时间不一样,则沉淀在Treasury的资金将会完全不同;这个指标可以称为Treasury AUM(Treasury Assets Under Management),但如果进入到Treasury的资金有特定用途和义务,则可以称之为PCV(Protocol Controlled Value)。
第三个问题:
协议收入是Treasury收入的唯一来源吗?
答案当然不是。
假设两个协议代码基本一样,其他外部因素完全相同,只是上线时间不一样,虽然积累的协议收入不同,但是假设项目方直接将一笔资金注入到Treasury,则两者的差别可以被消除。简而言之:Treasury的增长显然有很多其他方式。
对于后上线的协议而言,这也是可以弯道超车的核心指标。
回过头我们来看Fei Protocol,OlympusDAO,本质上都是在这个层面做了设计;他们都巧妙设计了一个用户资产互换的机制,让用户的资产与项目的原生资产进行互换;然而所换得的资产中包含一些成长性非常良好的资产,比如ETH;而通过ETH本身的增长,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消除掉项目按照之前价格发出去的债务。
当然不同的项目具体的方式也不完全一样,由此带来的一些效果也有所不同,在这里就不做具体的评判了。
简而言之,通过这种方式,项目的正负循环将会变得与行情息息相关,一个好的项目本身的正负循环尺度可能放到整个牛熊的周期;而如果有合适的资产管理策略,则甚至会跑赢周期。这个时候,背后DAO的智慧则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大体记录一些一直以来的思考,对于细节并未展开;其实延伸下去的话,会有非常多值得挖掘和探索的点,有些还在持续高速发展中。但透过这种思维实验式的思考,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方式看清背后的一些深层逻辑,在此于诸君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