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证监会发布的判例,黄某因未持牌在tg群分享证券投资信息与建议而被判刑;对此,曼昆律师也发布过速评,认为加密社区也需要警惕该合规问题。

运营TG电报群竟被判刑!Web3社区如何合规运营? | 曼昆普法

而在此前,TGStat最新数据显示,全球排名前十的Telegram频道,其中6个是Web3.0社区,包括Hamster Kombat Announcement、tapswap、Notcoin等。

运营TG电报群竟被判刑!Web3社区如何合规运营? | 曼昆普法

在我国,虽然理论上内地用户无法参与海外加密社区,但国内也有多类型的Web3.0社区存在,包括微信、小红书、知乎、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常常能看到Web3.0相关内容分享以及讨论。

运营TG电报群竟被判刑!Web3社区如何合规运营? | 曼昆普法

*图源:国内部分平台加密社群截图

不过,对于社区管理者来说,运营这件事儿,好做也难做。好做的是,只需要撒钱或者分享赚钱资讯,很容易聚集一波用户;难做的是,不管是运营模式上,还是社区规范上,常常需要注意合规事项、避免法律纠纷。

也因此,曼昆律师希望能够通过本文,聊一聊Web3.0社区的合规运营要点,帮助社区运营者打造更加合规的社区运营模式。

Web3.0社区运营

运营Web3.0社区时,运营者往往需要基于多个复杂环节去考虑运营方式,最终搭建私域并实现盈利。其中有几个比较核心的环节,常常会涉及到合规注意事项。比如:

(一)社区平台

Web3.0社区通常选择在Telegram或Discord搭建,前者因为门槛低、工具多,易运营。但社区内鱼龙混杂,常有诈骗/广告等信息;后者,则门槛较高,更适合小众爱好者,比如链游、NFT。与此同时,加密圈也有开发社区dApp,比如DeBox、friend.tech。但这一类,用户体量相对更小,门槛更高。

在国内,Web3.0社区通常会通过微信、QQ、知乎、小红书、微博等常见社交平台搭建与运营。微信群、QQ群类,通常会设有邀请以及审核机制。其它平台则是基于社交媒体的属性,关注同类话题并参与,在话题下自动形成社区。

运营TG电报群竟被判刑!Web3社区如何合规运营? | 曼昆普法

*图源:加密社群引流截图

值得注意的是,一般投资建议类或者带单类的Web3.0社区,往往会选择有入群限制或者带有审核机制的平台,并收取一定费用才能准入。一些社区的入群费是以人民币支付的,但是也有以USDT等加密货币支付入群费的情形。

(二)盈利模式

社区的长久运营离不开成本或者说盈利,毕竟用爱发电仅限于少部分开拓者。因此,Web3.0社区的持续,离不开盈利模式的选择。比较常见的有:

  • 与项目方合作

作为天然的私域流量,一些Web3.0社区会选择与加密项目方合作,通过帮助项目方做科普、宣传,或者是联合活动,来收取一定费用或者其他互换的资源。

运营TG电报群竟被判刑!Web3社区如何合规运营? | 曼昆普法

*图源:部分社区内容截图
  • 提供付费课程

一些Web3.0社区也为用户提供付费加密相关指导与课程,常见包括付费搬运、加密投资建议、币种/项目分析等课程内容。

(三)社区互动

当用户不断加入社区内,Web3.0社区的运营者就需要考虑如何管理社区内的互动。一方面,在日常互动过程中,运营者需要考虑通过哪些内容吸引用户参与,提升社区活跃度,以及引导社区风向。

运营TG电报群竟被判刑!Web3社区如何合规运营? | 曼昆普法

*图源:X上某项目方的安全提示

另一方面,运营者需要关注社区出现的诈骗/广告信息。比如,很多未发币的社区中,很容易出现钓鱼链接,通过项目空投的噱头诱导用户点击。该链接一旦出现,管理不及时,就会造成用户资金损失,最后需要社区管理来承担及赔偿。

如何合规运营Web3.0社区?

基于Web3.0社区运营中的多个环节,曼昆律师认为运营/管理者尤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合规点:

(一)平台搭建方面

Web3社区的搭建,首先要考虑平台的选择。一些国家的政策法规对于加密行业的限制较为严格,运营者需要综合监管政策、用户画像、平台规则等多方面考虑,注意用户准入、地域筛选等合规问题,进而确定面对哪些受众、在什么平台上搭建的问题。

其次,社区运营者可能就要考虑付费模式,是收人民币,还是收加密货币?就中国相关规定而言,一般认为付费社群的模式,是在运营者和用户间形成了服务合同:用户付费,运营者提供有价值的资讯和指导。如果发生纠纷,法院往往会根据服务合同的相关规定,结合基本情况,就双方争议展开审理。不过,如果以加密货币结算,司法实践中可能会面临一定难题。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根据我国监管,加密货币不具有与法币等同的法律地位,不具有法偿性。

此外,运营者在收取费用时,还要做好KYC。目前国内的反洗钱监管愈发严格,不管是人民币还是加密货币,如果运营者收到黑钱或黑USDT,有可能会被冻结银行账户或交易所账户,甚至可能面临涉嫌掩隐罪、帮信罪的刑事风险。

(二)盈利模式方面

在盈利模式方面,如果社区通过与项目合作达成营收,需要考虑项目的审核以及推广方式的问题。

尤其是在推广方式方面,一些社区的项目拉新模式是多层制。也就是说,社区运营者发布项目推广信息,并从用户A参与项目中获得一定奖励;用户A拉新时,而社区运营者同样可以从A的邀请中获得奖励,如此层层推广。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如果推荐项目返利模式的层级达到三级以上,就有可能涉及到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司法实践中也有相关案例。比如,在(2023)陕01刑终368号案件中,当事人通过微信群等方式宣传加密货币项目,诱导他人购买加密货币,并按照一定顺序组成14个层级,以发展人员的数量作为返利依据,引诱参加者继续发展他人参与,被认定构成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

因此,在与项目方合作的过程中,社区运营者应当注意项目推荐返佣层级的设置。返佣层级超过三层的合作模式有可能会被认定为传销,给社区运营者带来刑事风险。

(三)社区内容方面

社区运营者对于在社区内发布的言论,需要明确一定审核义务。但是社区中的用户人数很多,身份、背景多元化,一一审核社区用户的真实信息显然比较困难。所以,在日常的社区管理中,社区运营者应当尽到:

  • 及时审核,设置轮班,对群内文字内容进行审查,异常内容立刻予以删除;

  • 设置门槛,海外社区平台通常会有工具可以设置异常关键词或链接审核及删除的机制;

  • 多轮提示,对可能出现的内容风险,通过群公告等进行多轮、持续提示。

比如,Web3.0社区经常会有U商出没。如果没有尽到审查义务或者没有规避U商、买卖虚拟货币等话题,一旦社区用户与U商之间因为买卖加密货币出现纠纷,或者因此涉嫌刑事犯罪,社区运营者也有可能会被牵连。

结语

不管是在海外,还是国内,Web3.0社区已经遍地开花,但不是每一个Web3.0社区都能够做好合规把控。随着各国及地区对于Web3.0的监管政策的逐渐明晰,谁又能知道什么时候Web.0社区成为下一个开刀对象?至少,香港证监会已经开始对非持牌证券投资意见社区磨刀霍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