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IC公链的生态布局。
作者:BTC2025NB;编辑:郝方舟
出品|Odaily星球日报(ID:o-daily)
我们正处于“后公链时代”,公链之王以太坊向2.0稳步推进,窗口期内Layer 2和“竞争链”们重讲着“快、便宜、好用”的老故事,并通过兼容EVM与开发跨链桥,承接以太坊溢出价值。与此同时,扎堆在DeFi和NFT领域的头部应用们,也对底层的未来格局判断一致,积极进行多链部署,扩张到不同的生态抢占先机。
如此背景下,有着“互联网计算机,Internet Computer”之称的IC(大家更熟悉的名字或许是DFINITY基金会)在生态建设上走上一条差异化的路。自今年5月份IC上线主网以来,对IC的看好和质疑同在。同时,一批先人一步在IC公链上部署应用的开发者,对于开发体验给出了较佳的反馈,这也反映在了IC目前的生态版图中。此外,密码学与计算机科学的一些专家代表也对IC抱有较高的评价与期许。
那么,IC的生态发展策略究竟能否奏效,引领IC出奇制胜?对于开发者而言,IC的魅力何在?未来IC的生态又会出现怎样不同的风景?Odaily星球日报特采访DFINITY生态增长官Igor Lilic、开发者代表AstroX联合创始人Michael和Bruce、杜克大学张露瑶教授等,共同探讨以上问题。
一、换道超车:提供极简的开发环境
IC不仅定位于区块链项目,也是未来的互联网底层基础设施,其设计的初衷是大大降低开发者的工作量和成本,让开发者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项目的设计机制和实现逻辑上。
为做到这一点,IC推出了强大的WASM虚拟机,为开发者全栈式架构地通过了便利,涵盖前端、中间件和后端,一键解决所有问题,规避了多个基础架构和组件在组合过程中产生的冲突。
这样的策略有效保证了整个系统的算力和稳定性,使DFINITY生态中的应用程序保持更好的用户体验。在安全性方面,IC的数据中心分布在全球不同地方,能够分散某个国家或地区的政策风险。
在开发者教育方面,IC官方(DFINITY基金会)也在持续进行引导和示范工作,打造样板产品,从而吸引更多参与者加入生态,作为其生态拓展的第一步。
对于成熟的存量区块链开发团队,IC创始人Dominic宣布IC计划集成以太坊,即通过直接使用密码学的方式,允许IC网络的智能合约发送以太坊网络规范的交易,与以太坊的合约进行节点间的端到端交互。通过在IC中创建特殊的智能合约实现软件容器与智能合约的互操作性,还可以解决以太坊的一些缺陷。一旦以太坊上的应用程序可以很方便地迁移或集成到IC生态中,那么IC就可以捕获这部分价值,进一步壮大生态规模。
在承接以太坊外溢项目的过程中,IC充分发挥着简便化开发环境的优势,辅以资助、孵化和扶持开发者等一系列服务举措,为开发者提供较为优越的开发条件,从而催生出全领域的应用类型,而非仅限于常规的DeFi、NFT赛道。
二、日臻繁荣的链上生态
据IC的官网案例库 (https://dfinity.org/showcase) 显示,目前其链上的Dapp类型已超过10种,包括钱包、游戏、社交和拍卖等等。另据不完全统计,IC链上的Dapp总数已达到50个,增长速度较快。这些应用中,有的瞄向关键场景,如Dscvr和OpenChat这两个加密通信软件;有的颇具现实意义,如主打奢侈品防伪的Origyn;而更具想象力的是,在IC公链中,开发者甚至可以重新定义NFT的形态,催生出各种NFT类型。开发者可通过在IC上存储tokenID和dataURL,以及存储包括图形等在内的所有NFT相关的元数据,这就可以将任何网页转化为NFT,以致于3D版的NFT,或者是写入人工智能的NFT的出现,也不无可能。
值得关注的是,DFINITY Foundation近日宣布,DFINITY上运行的Canister智能合约已超过 11,300。Canister智能合约是由周期驱动的计算单元。这一增长说明了网络上不断增长的开发者活动。
那么,上线不到半年的IC,如何快速地完成如此丰富的原始积累?DFINITY生态增长官Igor Lilic在接受Odaily星球日报采访时,给出了详细的答案。
首先是技术上,IC为开发者定制了便捷的开发工具,使其能够按照个人的创意,在链上较为轻松地研发出新颖的应用。例如,IC最近推出了一个WEB IDE Motoko Playerd,供那些想尝试编写Motoko代码的人使用。
(注:Motoko是专门为互联网计算机设计的高级语言。专注于为WEB3.0搭建应用的AstroX联合创始人Michael向Odaily星球日报补充道,Motoko是一个新的语言,与Rust和Javascript都有点像,和Solidity不太相似,从个人和团队的开发经验上看,它并不难学,更容易上手。)
另外,IC还采用了WebAssembly(简称WASM,是一种为栈式虚拟机设计的⼆进制指令集,波卡创始人Gavin Wood曾表示WebAssembly是智能合约的未来)。开发人员可以使用许多他们熟悉的现成工具。这种易用性和便捷性,对加密技术爱好者们充满吸引力。
其次是机制上,IC致力于帮助开发者完成部署目标,尤其是在资金端予以辅助。目前,IC与Polychain Capital的Beacon Fund建立了密切的工作关系,开发团队可以在这里为他们的创业想法争取股权融资。同时,急需募资的团队也可向DFINITY Developer Grant计划提出申请,以便获得资金来构建产品。Igor Lilic向Odaily星球日报介绍道,IC在Fleek的朋友们帮助创建了一个用于互联网计算机的水龙头,团队在IC上部署应用程序可以获得一个价值100美元的周期(cycle)。这是团队开始将代码部署到IC网络时摩擦最小的方法。
对于目前IC链上已初具规模的应用,Igor Lilic表示,透过社区超高的协作度以及开发的完成度,IC开发者们已经自发形成了一种积极的社区精神,新加入的开发者在这种氛围的感染下,会在链上生态中形成良性的正向反馈循环。
在谈及IC的用户增长策略时,Igor Lilic的判断更偏乐观。他认为,尽管IC尚处早期,但Web3.0开发在全球软件工程市场的渗透率不到2%,市场前景巨大。其中,IC增长战略的一部分,就是让另外98%的工程师尝试使用IC的开发语言,从而直接转化为区块链工程师。
“当然,增长团队目前更专注钱包数量、创建的互联网身份数和部署的容器数等等,这是最能直观反应生态的指标。”
三、IC生态的试金石——开发者的使用反馈
官方为链上生态设计的规划不在于一上来就万事周全,而是要精准匹配开发者的需求,不断优化开发者的体验。获得开发者的积极评价和反馈,至关重要。对此,AstroX团队在接触并适应IC公链的过程中,颇有心得与感悟。
AstroX联合创始人Michael、Bruce对Odaily星球日报表示,在一开始团队对于IC还是抱着怀疑的态度,因为虽然项目早已声名在外,但概念和愿景过于宏大,团队难以判断其真实可靠性。直到IC公链5月份主网上线,体验了一站式全栈上链的功能后,团队才真正信服IC。
AstroX团队认为,对于一个传统互联网开发者而言,进入IC公链几乎是没有知识门槛的,不需要了解一大堆的区块链知识和密码学基础。而对于以太坊的Dapp开发者,可能要改变一下自己的开发范式,也就是重新适应区块链技术的开发语言,这个过程会产生一定的转换成本。
站在开发者角度,Astrox团队认为,IC对行业的影响可以划分为两个不同阶段。
在第一个阶段,IC会直接影响开发者。在IC公链上,使用工具栈开发就不再需要思考诸如出块如何同步、怎样处理节点环境和工具链等琐事,只需要关注核心业务以及交互问题。另外在部署阶段,开发者无需耗费精力购置云服务器、虚拟机、域名和证书等软件设施。
这种巨大的改变,对于传统互联网应用开发者更加友好。以Astrox团队为例,之前完全没有区块链技术基础的前端工程师仅用一小时,就基本上可以写合约和做前端业务。更让团队意外的是,在IC公链上部署第一款测试产品,只花费了几分钟的编译和上传就完成了发布,而在亚马逊云等传统云服务器上则需要花费一整天时间进行配置。
主网上线后,Astrox团队与以太坊、波卡等其他公链的开发者交流后发现,大家对于IC公链的便捷性具有高度共识,并公认其将带动更多传统开发者入圈。
在第二个阶段,IC公链可能会直接影响用户。比如,体验过IC公链上Internet Identity Dapp的用户会发现,他们不用依赖浏览器插件比如Metamask钱包,这一点是很大的改变。同时用户与合约的交互,如果不需要做Token的转移,就不再需要消耗用户的Gas,这种成本范式的改变,使合约交互可以不再以昂贵的Token交互为核心,而且区分链上链下,极大丰富和扩展了合约的使用边界。
除Astrox团队外,IC公链的其他合作方也对其予以了较高的评价。ICPL联合创始人Punk在接受星球日报采访时就表示,相比在以太坊等公链上开发,IC在代码实现上非常灵活高效。公链上的智能合约是“死”的东西,需要外部触发;但IC上的容器一直处于一个激活状态,编写的程序通过一个通讯协议,可以实现主动触发。
最重要的是,Punk认为IC公链可以做到无缝连接。在IC上,开发者可以直接在互联网本体上构建程序和应用,不需要云服务、数据库或支付接口等。开发者由于不需要考虑很多中间件,因而可以实现无缝连接地构建应用。
Punk谈到这样一个细节:“前些日子,Metamask更新,它的接口也发生了变化,因为我的前后端是分开的,就需要修,前前后后花了很长时间。作为一个独立开发者,如果想要开发很复杂的应用,这样的事情会占去我大部分时间,那我基本上什么也做不了。而在前后端一体的IC上,不需要自己买前端服务器,或处理中间关于连接的‘脏活’。”
Punk进一步补充道,在以太坊上构建应用,这种连接点的中心化问题是很难避免的。为了方便普通用户使用,目前大多应用都需要构建一个Dapp前端,那就需要购买服务器或者托管在IPFS上,且中间需要构建“桥”来连接。对于开发者而言,构建起来会耗时费力;更重要的是,如果要开发社交等应用,用户体验会非常差。如果是DeFi挖矿,耽搁一会儿就还好;如果是聊天之类,很多用户是受不了的。
此外,一位在IC链上搭建Dapp的00后开发者Jerry(化名)对Odaily星球日报表示,出身于985名校计算机专业的自己和同学,更在乎链上的响应速度能否达到互联网应用级别。
通过使用后的对比,Jerry发现IC公链胜过同类竞品,因为在搭建Dapp时开发者能以极简的代码,完成传统互联网上复杂代码才能实现的功能,而这些应用运行时的速度也可媲美传统互联网。这背后的底层逻辑是,IC通过在前沿密码学和智能合约模型上的创新,提供了互联网应用级别的智能合约服务。
四、出圈效应将在后期更加凸显
虽然站在静态的当下看,DFINITY生态还小,并且与其他公链生态隔绝,但DFINITY并未囿于眼下的成就,只专注在存量开发者,而是在成熟技术、开发社区等硬性条件的同时,让来自更广大世界的增量开发者看到区块链的业务支持潜力,带区块链跳出“公链和应用围猎存量用户”的小世界。
当然,IC公链在做好简化而便捷的底层技术架构的基础上,也注重沉下心到项目当中,为其提供具体的生态扶持,尤其是资金层面的帮助。5月25日,DFINITY基金会宣布了DFINITY开发者资助计划,以促进互联网计算机生态系统的发展,并支持在网络上构建Dapp、工具和基础设施。
截至目前,开发者资助计划已向超过100个在互联网计算机上构建的开发人员和企业家团队提供了超过200万美元的资金,将他们添加到了在互联网计算机上运行的数百个项目的生态系统中。
技术支持+生态孵化双管齐下,将有力助推IC公链的生态建设,上线半年的生态版图就已经佐证了这一点,而IC公链能让传统开发者快速掌握区块链技术的特性,也自带显著的破圈效应,这种跨越性的迭代,或将在未来掀起全方位的变革。正如杜克大学张露瑶教授的点评:
IC公链是去中心化Web应用程序的先驱。一方面,互联网计算机让我们可以把前端和后端软件都作为容器部署在区块链上;另一方面,互联网计算机区块链的速度足以支持DeFi服务以外的 Dapp。如上两项都是互联网计算机对早期区块链和中心化平台的重要突破。此外,开发者可以为链上治理部署自治容器。互联网计算机为区块链治理带来的透明度和确定性将鼓励信任和解放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