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跨度到了2021年慧尾,科技圈和创投圈在过去两年没有听到更多的好的故事,当然,除了国内前两年兴起的社区电商,勉强算得上一个被资本追捧的赛道。
其他的似乎已经没有了太多的喧嚣,甚至我们可能已经很久没再看到像O2O或者共享单车这样备受资本追逐的领域,人们不禁感叹,互联网创业怎么了?
元宇宙硬件的更新迭代
在移动互联网红利快被吃尽的当下,各大企业都在急于寻找下一条增长曲线,元宇宙概念的出现可谓恰逢其时,这也就不难理解如今各行各业的炒作和狂热了。人人都想从元宇宙中“分一杯羹”,科技巨头们则致力于掐住元宇宙时代的“动脉——我们知道,智能手机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入口,那元宇宙世界的入口会是什么呢?在现阶段大部分人的畅想中,大概率是VR、AR等设备。元宇宙的“前置技术”或者说“充分不必要条件”又都发展到了何种程度?
对于VR设备来说,它的优点和缺点都是来自于“完全沉浸式的体验”,缺少与现实世界的交互,如果未来的元宇宙只是虚拟世界,那只是一种增强版的游戏而已,而AR则补齐了这块短板,让虚拟和现实能够更好的融合,让元宇宙能够赋能千行百业。
AR与VR的不同之处,在于AR设备需要透视的功能,既要看到真实的世界,也要看到虚拟的世界,所以必须通过光学设备来将虚拟和现实进行层叠显示。目前较成熟的AR技术的光学显示方案主要分为棱镜(Google Glass)、birdbath(联想Mirage AR)、自由曲面、离轴全息透镜和光波导。
也许会有人说元宇宙是一群科技精英和投资玩家编撰出来的又一个炒作概念,只不过是为了在资本市场讲更好地故事,但事实真的如此吗?从媒体的角度来看,人们讨厌一片倒的声音,所以媒体教程里有一个技巧是“反其道而行之”?或者叫“换一个角度”,即当绝大部分人都在说好的时候,要勇敢地站出来说它不好,这样才有机会可以博得大众眼球,也有一定概率成为爆文,所以很大意义上这是媒体观点,而不是思考逻辑的结果。
如果说硬件的变化还仅仅是“小荷才露尖尖角”,那么人群结构和消费者的变化则是肉眼可见的改变。另一方面,Z世代也被称为互联网真正的原著居民,他们可能从记事起就有了互联网的陪伴,甚至已经走在了时代的前沿,因此他们的网络使用特点愈加鲜明。
Z世代们的用户画像中包含了“动漫”、“明星”和“游戏”三个重要的标签,也因此他们对盲盒经济、公仔IP经济、颜值经济和偶像经济这些在老大哥们看来不太理解的领域反而游刃有余。科技的进步已经超越了大部分人的设想,而人类作为创造者一方面在适应,另一方面还在持续不断的创新,但这也是社会和科技与人类历史相辅相成发展的原因,我们谁也逃不过这个螺旋向上的漩涡。
当我们把时间维度放入到历史的进程时,疫情、科技与人类发展之间似乎来到了一个交汇点,新的科技产品亟需更新迭代来适应新兴消费群体的崛起,而疫情带来的影响又会加速某些进程,尤其是数字化,由此我们看到了一些原本漂浮在遥远未来的东西已经加速来到了我们身边,元宇宙便是这样的存在。
回看过去30年的科技发展,用“颠覆”来形容也不足为过,尤其是进入21世纪20年代后,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到5G正在加速、物联网的设备飞速进入人们生产生活、人工智能从AlphaGo之后开启了新征程。同时芯片领域依然遵循着摩尔定律发展,甚至我们还看到了人们对互联网更高的使用追求,包括了区块链和Web3.0的逐渐落地。当然,还有越来越轻便的VR/AR设备,这便是真真实实的科技进步。
规则秩序、形同生态混合
为什么说元宇宙的发展是大势所趋?因为智能设备来到了新的进化点,5年前可以说是区块链最佳的创业时期,甚至是荒蛮之地里的一个巨大冒险岛,但现在区块链已经从山野逐渐走向了殿堂,意味着更多束缚和既定的玩家,不过区块链带来的应用依然还很早期,而区块链+元宇宙的效用或许才是理解真正“元宇宙”的伏笔,而不仅仅是再造一个虚拟世界这样简单。
现在,元宇宙(也常被称为"Web 3.0")的到来似乎已成定局。虽然业界对元宇宙概念的认知并未统一,但相信大多数人都会同意,我们正在迅速走向、并逐渐参与到一个比真实世界有更多可能性的模拟世界中。尽管在行业外的眼光中,元宇宙或许仍是一个无法实现的"遥远"概念,但事实是,我们已经生活在元宇宙的初始框架内。在我们尚未为之做好准备时,未来就已经降临。
元宇宙正在成为最蛊惑人心但也最不准确的概念。究其实质更准确的概念是虚实互联网(Virtu-ality),其实比言过其实、有独立存在意味但实际并不能独立存在的元宇宙更为准确。虚实互联网Virtu-ality,是各种广义虚拟与现实交融连接的互联网,虚实互联网并非虚拟现实的互联网,而是各种虚拟、增强、混合现实以及投射或叠加在现实之上的各种虚拟数字场景的应用与连接,所构成的基础设施、规则秩序、形同生态的混合世界。
但虚实互联网也只是局部集合、场景之一,包括现实场景、混合场景、虚拟场景在内的“数智现实”才是对未来更准确的概括。数智现实,究其实质依然是现实。往深了讲,一切所谓虚拟现实、数字世界、超越现实,其实皆在现实世界之中。这一轮概念炒作,目前主要是资本驱动的概念抢注、资源圈地、业务布局、要素萌发、产品服务集聚阶段。
Facebook元宇宙的3个野心。第一,从连接人(社会网络1.0)、连接基于关系的信息内容服务(社会网络2.0)到连接世界(社会网络3.0),Facebook这一次想要开始连接所有可虚拟可增强可混合的娱乐内容商务生活等应用场景,本质是以连接虚拟实现连接世界。第二,构建虚拟增强现实世界的基础设施,并反向进入现实,成为现实世界的数字基础设施,“云管端感网智”架构的现实操作系统和引擎。第三,货币之心不死,路径是游戏代币、场景代币、数字货币到世界货币,局部突围反向覆盖。这也是元宇宙的三个现实驱动,主要是币圈链圈、游戏娱乐圈、大企业大平台的根本原因。
重建一切场景并主导,重构一切价值并获利,重新定义货币并发行货币,重新制定规则并构建秩序,重建一切连接并形成元宇宙。粗略而言,在将桌面级算力性能提升2到4倍的基础上,将体积和重量缩小到可便携的移动设备水平,再将功耗降低到桌面计算的百分之一,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元宇宙的入口体验问题,而且还只是勉强到达基本起点而已。2030年前后,有可能做到吗?由虚向实是生命本然,由实入虚是生命妄念。
次生现实、次生世界、混合现实都比元宇宙更为准确,但是更准确的概念应该是虚实互联网对Virtuality的实质进行还原,并非虚拟,而是虚与实,虚的实,实质)。现实世界始终是第一性的,面向现实世界的连接、交互、投射、融合是“虚拟世界”的正途,Metaverse永远不可能成为元宇宙。元宇宙无法独立存在,更不是彼岸、另一个时空,更不是现实世界也必须依附其上的“元系统”。
“共识过程”不再孤立
以眼前的VR/AR/MR为例,所有虚拟情境、数字场景都不再是孤立的,它是虚拟与虚拟、虚拟与现实、虚拟与增强、虚拟与混合、增强与现实、增强与增强、增强与混合、混合与现实、混合与混合的交融互联。置身其间的用户也彼此连接为全球化社区,分布式系统和系统开放对接,场景和场景彼此融合互相嵌入,虽然是一个网络世界,但终究是世界网络。
拥抱元宇宙是拥抱未来的一部分,但未来不等于元宇宙,下一代互联网也不等于元宇宙。元宇宙是测度公众、业者、监管等各个方面认知水准甚至道德水准的试金石。对一切夸大炒作、过度鼓吹、名实不符的元宇宙旗号下的行为都需要保持观察甚至心存警惕。
元宇宙是一场迫不及待的革命,不仅有技术、商业驱动,更有规则、秩序诉求,但是虚拟世界的“理想国”能不能成功建构,并反向投射到现实世界,高度存疑;未来不同力量主体之间的博弈、冲突将异常剧烈;本质上虚拟世界也是现实世界,一切虚拟世界皆在现实之中,元宇宙能否立足于现实世界而不是被现实世界各路力量围剿,“新秩序”会不会尚未成型就崩解坍塌,这个问题赫然存在。
元宇宙的技术要件、技术要素已经初具雏形,但距离良好用户体验、海量用户市场热启动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元宇宙在这种情况下已经被吹上天。技术进步取决于技术自身进化速度和发展规律,研发进展并非概念炒作可以强力驱动。VR/AR/MR设备的传感、显示、算力、智能、带宽、续航等都还处于早期幼稚园水平。端侧、云侧引擎单独来看在高功率高能耗情况下性能尚可,但尚不支持形成生态化整体网络。
元宇宙从根本上并不是“所有人”的,虽然“所有人”会以为这个概念描绘的未来是属于“每个人”的;舆论至少需要区分三种形态/力量的元宇宙,一是中心化而非分布式的元宇宙;二是巨头/大平台驱动的元宇宙;三是表面上主打分布式概念但实质上依然是少数人操纵的元宇宙。这三种形态往往隐形叠加、交相辉映。技术并不天然催生数字平权,不仅如此,技术反倒更可能驱动力量和利益向少数人的加速集中,甚至结果往往比帕累托法则更为极端。
究其根本,元宇宙并未经过“共识”过程,它只不过是少数人发起的一场迫不及待的“早产革命”。因为它和大众既不是“共谋”更不是“共享”的,其初始分配与再分配、几乎所有交易体系从本质上并没有比现实世界为资本而生的种种规则和秩序走得更远,甚至实质上其利益体系更为极化、丑陋。
所以只要是对数字经济、虚拟经济、智慧社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所认知的人,都不会轻易进入元宇宙所设定的话语圈套,尽管元宇宙作为现实场景、数字场景、数字现实场景的某些部分已经成为正在到来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