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在万向区块链实验室主办的第五届区块链全球峰会的现场,Qtum联合创始人帅初分享了Qtum2.0量子链项目的进展。Qtum在2016年获得万向“黑客马拉松”的“最佳创意奖”。PANews作为合作媒体在现场进行报道。

帅初在分享中提到了去中心化应用的冷思考。他认为,今天的应用依然沿用的是早期加密货币的逻辑——比特币的全局验证的思路,这而会对发展形成巨大的制约。他补充到基础设施需要有巨大的升级和迭代,而区块链应用更需要跳出框架。

精彩观点一览:

  • 比特币背后的一套激励设计、博弈设计,为我们设计更多更丰富的服务体系提供很好的借鉴。


  • 以太坊拓展了比特币脚本语言,把有限的处理能力变成了更加灵活的虚拟机处理能力,但依然沿用的是比特币的全局验证的思路,会对发展形成巨大的制约。


  • 必须跳出框架才可以期待未来区块链的应用取得更大的发展,因为基础设施需要有巨大的升级和迭代。


  • 随着监管的规范,区块链作为天然底层小微服务清结算的设施,会天然地提供清结算的工具


  • 虚拟的生产力,如果利用的好对社会的商业自动化会带来非常大的帮助。


  • 未来合约会在区块链网络上发挥更多的作用。从技术的角度可以保证区块链网络的演进是可以被观察设置的,这是商业化必然要经历的一条路径。

  • 无限分片的结果必然会走到传统的云服务厂商,一致性会变弱,网络的强一致性会变成弱一致性,这样会对应用的承载更有好,如果网络一直是强一致性的很难做到商业体的融合。


  • 单纯的炒作就是金融投机的工具,在监管没有就位之前某种意义上是可行的,因为是早期的无规则生长阶段,但未来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依然需要为所有的实体经济创造价值,某种意义上为社会提供效率、增加透明。这是区块链未来大规模商业化的必经路径。

以下是演讲全文: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非常开心又有机会站在舞台上和大家分享Qtum量子链项目的进展。


为什么说又有机会呢?其实在2016年的时候Qtum参加了由万向举办的“黑客马拉松”,并且参加了Demoday,拿到了当时的“最佳创意奖”,这也是Qtum发展的契机,从2016年开始,Qtum一路走来有了大家的支持,有了今天的发展。


作为当时绝大多数参与成员是中国团队本土化的项目,在区块链浪潮中有很多体会、总结和经验,包括一些深刻的教训。


非常激动今天有机会又来到这里进行分享和总结,包括我们对区块链技术商业化落地的思考,从创业者的角色、技术开发团队的角色怎么推动区块链的商业化,做的技术能够为商业化路径做出哪些点点滴滴的努力。


今天分几个小标题进行演讲。


第一,区块链行业的总结。


非常感谢万向在2015年率先在中国发起了区块链全球峰会。IBM 2015年推出了Hyperledger,以太坊也在刚刚发布,2015年我也参加了万向峰会,当讲的主题是“区块链与物联网”。刚刚听到联通公司的物联网总经理又提了区块链与物联网。


技术往往是迂回和曲折地前进,2012年的时候曾经幻想着有一天微软、IBM、Google、阿里可以加入到区块链战场里,又等了三年等到了IBM,等到2018年才等到了Facebook、Google这些公司和巨头不断地进来,但是他们进来的时候会显得非常猛烈。作为技术开发,我在2013年读书的时候有预想到有一天也许大的公司也会进来。


区块链的第一个十年是从2009年到2019年,以加密货币理念带领了区块链技术的反思讨论、商业化尝试,最开始的触动依然是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新兴的在互联网上完成价值转移的协议,协议有非常多有意思的点,虽然现在我们很少讨论互联网完成数据的交换、传输所用到的基础协议,但以比特币为代表了全新的协议交换方式,这样的方式其实是引领了后面的发展。


有非常多的特征,是免信任的,从信息不对称到信息对称的商业模式,这对现有的商业模式形成了巨大的挑战。为什么会这么说?不论今天纵观所有巨头的互联网公司,本质上是提供一种提取后的附加值信息服务,不论是阿里提供买卖双方的信息撮合或者腾讯提供人和人之间的信息连接,依据与技术、平台、网络效应依然在做“信息贩卖者”的角色和服务,当然信息连接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他们也收获了巨大的价值。


商业信息网络是信息对称和对等的网络,怎么构建新商业模式?这样的一条路径依然处于探索中。


第二,加密货币。


加密货币比特币是最典型的代表,不论我们在于讨论区块链,比特币作为技术创新、理念创新依然是在启发着我们怎么更好地构建新型开源软件体系、服务体系,背后设计的理念和逻辑类似于一套基于博弈机制自动演化的软件体系。在比特币之前很难有软件在创始人走掉10年后还能蓬勃发展,并且目前为止是看不到尽头的,边界和网络效应在不断扩大。


背后的一套激励设计、博弈设计,为我们设计更多更丰富的服务体系提供很好的借鉴。


比特币网络作为另类的资产得到了各个国家的重视,包括纳入监管范围,这必然是一条长期的路径,而非短时间内确立的,必然面临着长期的碰撞。


比特币网络的发展有非常多有意思的地方,理念的设计有了后面十年的故事,正是因为是点对点开放的网络、信息对称的网络,另外本质上对资金也实现了非常高效的管理。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注意到,前几天在比特币网络上发生了一笔10亿美金的转帐,手续费就几百美金,并且在10分钟之内完成了转帐。这样开放的金融体系可以有坏处也可以有好处,从技术上保证了大家相信网络可以承载单笔价值达到10亿美金的转帐,这背后是何其强大的信任机制?包括对它的安全是非常明确的信任,当然背后得益于高效的资金管理,有多重签名的技术可以保证比特币哪怕10亿美金也可以放心地保管,10亿美金的黄金个体是无法保管的,10亿美金的资产对很多个体和公司来说都是没办法独自保管的。

网络安全的稳定造成了过去发展一直是行业价值的基石,基于比特币逻辑后面又诞生出了各种各样的平台发展思路。为什么要区分加密货币和区块链平台?这是行业里非常深的误解。


第三,加密货币到免信任平台。


加密货币的诉求是非常不一样的,最开始社区型的加密货币是简单、安全、稳定、可靠,当然要足够的去中心化,甚至某种意义上最原始的理念还有怎么去实现人人可以参与。但以太坊代表初始定义不是从加密货币理念开始的,反而是从怎么搭建未来支持大量应用的区块链平台。但是,这其实给以以太坊前几年带来了巨大的发展,今天也成为了巨大的制约。


为什么呢?可以思考背后的逻辑,作为平台需要无限的可拓展性、很好的隐私保护、资源的隔离,需要非常良好的治理框架,当然还有非常好的除了ICO之外的其他融资/募资的模式,作为平台,这是非常巨大的挑战。


第四,去中心化应用的再思考。


作为平台,以太坊为平台做出了巨大的创新,但我们也要反思行业发展到现在面临的困境,不仅是技术上,更多是理念和商业模式上。


为什么需要重新思考分布式应用?重新设计分布式应用?相信大家都有同感,不论是行业的创业者还是投资人,在行业里会发现很多分布式应用并没有适合的落地场景,也没有给社会创造巨大的价值,而是沦为炒作的工具。


我们需要跳出思维的框架,再设想和设置怎么找到真正有价值的分布式应用。


为什么今天以太坊、EOS、量子链在面向应用的时候会有巨大的问题呢?因为都是沿着最早期加密货币的逻辑,货币要求全局链上的验证,在比特币网络上任何的一笔交易会广播给全网8000个节点,这对货币来说是可以的,因为是高价值的东西需要全网的共识。但如果一笔微小的应用需要通知给网络上1000个、8000个以上的节点,这是逻辑上的巨大问题,会对应用平台形成巨大的制约。


所以说,当时以太坊拓展了比特币脚本语言,把有限的处理能力变成了更加灵活的虚拟机处理能力,但依然沿用的是比特币的全局验证的思路,会对发展形成巨大的制约。


以太坊是一台世界计算机,但是是单线程的世界计算机,因为所有的逻辑在背后执行的是一8000个节点都是全局部一统一的,在阿里云上是不可能出现这种事情的,阿里云上全球几十万台服务器,每台服务器跑的内容不一样。但在以太坊微型的Cloud上,所有跑的逻辑任何时间切片观察是同步的逻辑,强一致性约束了所有应用的发展。


必须跳出框架才可以期待未来区块链的应用取得更大的发展,因为基础设施需要有巨大的升级和迭代。


当然以太坊也有意识到这样的问题,不论在做分片还是链下计算,但如果逻辑没有根本的改变很难有大突破。


第五,区块链应用和平台。


为什么去中心化的DAPP可能是伪概念?我们观察怎么改造互联网上现有的应用,也许DAPP不应该叫DAPP,而是应该叫有区块链特征的应用。区块链有哪些特征?账户、身份、地址、资金是四位一体的,不像今天注册互联网的应用,首先要用手机号注册、绑定身份证、绑定银行卡,其实是多重的注册,甚至每个平台都会留下数据。但在区块链网络上地址代表了资金、金钱、ID、身份在地址上会得到统一。


如果一个良好的Token设计会对项目的冷启动带来巨大的价值,其实以太坊早期的发展得益于良好的经济模型。随着监管的规范,区块链作为天然底层小微服务清结算的设施,会天然地提供清结算的工具,虽然今天大部分应用依然是用支付宝、银联、微信支付提供清结算,但是在任何公有链、联盟链天然地替代了支付宝、银联的清结算功能,但法律上是否完备是监管者需要思考的问题,但从技术上实现了技术的可能性。


某种意义上这是区块链的“三把斧”,可以赋能现有的所有互联网应用,未来基于这样的特征必然会诞生出全新的应用。


第六,量子链今天的发展。


2016年基于比特币的网络移植了智能合约,所以是唯一个跟进比特币重大创新的唯一平台和项目。另外和比特币有很好的协同效应,曾经有发现比特币非常严重的Bug,在2018年的时候可以增发比特币,但因为我们和比特币开发者有很好的协同效应,第一时间汇报给了比特币的开发者,这是基于开源软件的优势,大家会有巨大的协同效应,不论是技术的迭代还是技术的演进。


2.0发布中有非常多的思索和创新,主要的想法是怎么更好地服务于未来区块链应用的开发者。在以太坊网络上让一笔交易必须先存一点以太坊才能发送成功,在Qtum上通过对合约进行签名,让合约发挥更大的智能,合约可以参与区块链网络的治理和管理。刚刚姚所长怎么对合约进行监管,每个区块链的合约都是虚拟业务的代理人,都是计算机网络模拟出来的具备逻辑、具备执行能的代理人,代理人会根据数据和逻辑实行智能,这某种意义上也是虚拟的生产力,如果利用的好对社会的商业自动化会带来非常大的帮助。


Qtum2.0围绕着怎么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区块链应用开发者、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所搭建的基础框架。


上面有非常多的技术细节,后面会有具体的细节发布,如果在场有开发者,有对区块链领域感兴趣的从业人员,欢迎会后和我们交流。在10月16日会有2.0的发布,希望大家可以关注。


第七,我们还在做什么?


2019年还在做什么?作为从业6年以上的从业者我们对行业的思考还在做什么事情?其实区块链网络有巨大的分布式效应,Qtum的节点数仅次于比特币和以太坊,在全球有将近6000个节点,地理分布和现在很多技术分布是一样的,节点最多的反而在美国,当然有很多原因,因为大多数的云服务商都是亚马逊和Google Cloud,在中国、韩国、日本都有非常多的节点分布。


除此之外,我们所思考的行业新方向,刚刚讲到以太坊想做分片,但网络无限分片的结果会变成单机的云服务,以太坊8000个节点分片两次就是4000个节点做一致性运算,分片十次以后就变成1024个片区,变成8个节点做一致性预算实现网络的扩容,无限分片的结果必然会走到传统的云服务厂商,一致性会变弱,网络的强一致性会变成弱一致性,这样会对应用的承载更有好,如果网络一直是强一致性的很难做到商业体的融合。


天然支持区块链特征的账户体系,公私钥加密体系、Token模型,如果有云服务厂商天然支持区块链特征,我觉得对应用的推动是巨大的。所以我们提出了“链云”的概念,区块链作为工具型天然植物到现有所有的云服务中,会对所谓的Dapp开发者、分布式应用开发者带来非常大好处,也会有助于Web3.0应用的开发,这需要和云服务进行深度的融合和结合。


关于隐私计算、隐私资产、隐私数据提取、数据连价值挖掘,在这个领域必然会有巨大的发展,不论是随着物联网设备的普及还是5G的通信普及,社会会产生海量的数据,如何提取数据的价值并且进行商业化的应用,在隐私领域社会会关注更多的目光,不论是Facebook为什么提出Libra,从我们的思考来说,他不愿意承担全世界的数据保管的责任放在一家公司的身上,因为这是巨大的责任、巨大的法律风险。


未来怎么把数据隐私、数据价值提取和隐私进行强烈的融合?区块链在这个领域也做了很多探索,特别是隐私资产的发行。某种意义上银行的债券不可能让所有持仓的人都是清楚的,只是大家知道仓位的分布,甚至不知道仓位的分布但一切都是可验证的。我们看好的是隐私资产的类别,包括以隐私为主题的数据挖掘、数据提取。


让智能合约参与到区块链网络的治理中,对于权益证明的机制,原来是投票给一个代理人,但代理人有单节点的风险,为什么不能投票给智能合约呢?合约的逻辑是提前写好的,权益是有保障的。所以是基于合约的权益证明。未来合约会在区块链网络上发挥更多的作用。包括刚刚姚所长提出的合约参数的预设,从技术的角度可以保证区块链网络的演进是可以被观察设置的,这是商业化必然要经历的一条路径。


区块链网络的技术堆站依然不完善,我们也在发明新型的能够兼容X86指令级的虚拟机,明年会正式发布。


区块链行业一路观察过来未来主流依然是拥抱实体经济,拥抱真正能够创造社会价值的事情。单纯的炒作就是金融投机的工具,在监管没有就位之前某种意义上是可行的,因为是早期的无规则生长阶段,但未来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依然需要为所有的实体经济创造价值,某种意义上为社会提供效率、增加透明。这是区块链未来大规模商业化的必经路径。


Qtum2.0作为基础设施,希望有机会推动技术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