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有点长。我来跟大家具体讲一下,为什么我作这样的判断。
Web3和Web2的商业模式最本质的区别是:Web2以平台为中心展开数据的交换,Web3则以用户为中心展开数据和价值的交换。这不是谁的口号喊得响,谁就是以用户为中心。Web2的平台和应用说“以用户为中心”只是因为他们想把我们圈住当产品,他们之间也有竞争;而Web3是真正的以用户为中心来展开商业模式,这是由Web3的技术基因决定的,它只能以用户为中心。这是don't be evil和can't be evil的区别。Web3的区块链底层架构支撑了数据平权,平台和应用不再能垄断数据,所以只能以用户为中心。这样Web3产品的用户体验自然会更好。
Web3商业里的数据主要通过链上的NFT来承载。NFT不但承载了数据,它还同时解决了互联网世界里虚拟物品的唯一性问题,这是一个重大的技术突破。NFT带来了个性化的数字资产和社交行为,推动平台到社区的经济模式转变。有影响力的人:导演,教授,影星,歌手,创作者,编剧等等都可以更好地实现其影响力的价值,品牌可以做定向营销并支撑长尾粉丝经济。
我们在年初时说2023-2025年是Web3的Iphone时刻,并制作了这张行业内流传较广的mass adoption飞轮图。 Mass adoption的一个客观标准是达到10%的互联网用户,即全球范围内有3-5亿活跃用户。这几亿用户,我认为主要会出现在中国。我的爸爸妈妈会拥有NFT,虽然他们不知道那是NFT。 Mass adoption主要的三个应用突破口,我们认为会出现在:DePIN,游戏和NFT在私域流量管理及创作者价值实现等领域的使用。
Web3现在已经拥有了丰富的基础设施、中间件以及各种扩容协议。我们这几年投资了60多家Web3项目,主要是华人团队。而本次会议的主办方万向和Hashkey已在全球投资了近600家Web3项目和公司。我们现在需要看到不是一个,而是多个Killer Apps来证明Web3商业模式的威力和价值观。只有这样,Web3才能完成mass adoption,才能吸引更多的资本和人才,才能继续往前走。
我们来看下mass adoption需要做到什么:
- Web2用户无感进入,用手机或邮件绑定登录,全网统一ID;
- 便捷快速地支付,安全合法地结算;
- 数据和资产存放在一个公共的数据库(链),从而支撑更好地用户体验;
- 拥抱监管,达到Web2的经济规模。
那么Web3完成mass adoption应该如何分阶段完成呢?或者说现阶段可以或者需要做怎样的“妥协”呢?我认为最核心的两点-用户体验和数据开放,不可妥协;而全网通用的ID和支付手段可“妥协”。大家不要忘了,Web1和Web2也是做了巨大的妥协才完成了普及:当初多少人以为AOL和新浪这样的中心化门户网站就是互联网。即使到了现在,有多少人可以和互联网这样一个分布式架构的网络直接交互呢?如果不做这样的中心化妥协,Web1和Web2都无法完成大规模普及。
Web3 App最不能妥协的是用户体验,这一关过不去,Web3永远只能是一个小众的互联网(今天我们不谈Web3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不可妥协的第二点是数据开放和数据所有权回归用户。这是Web3用户体验超过Web2应用的基础,所以也不能妥协。 可以妥协的是支付手段和ID。Web2 已有如此完善的互联网支付,在Web3的钱包使用门槛还太高的时候,为什么不用呢?后期我们还可以用符合监管的各国数字法币或稳定币来支撑条件性支付,更好地释放Web3商业模式的威力。使用公链上的地址作为全网通用ID,这一点也可以妥协。现阶段我们完全可以向互联网更底层的各国通讯运营商去要全网通用的ID。
在这样的思考下,我认为中国具备率先完成mass adoption的条件:
Mass adoption 要求:
- 互联网用户市场基础要大,互联网经济要有规模。全球只有中国和美国符合条件;
- 在互联网应用层面的竞争,我们都知道中国具有优势;
-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单一互联网人群市场和最优秀的互联网应用开发人群;
- 美国主要走的是公链路径,短期来看,路径较难。而由于美国去年的一些负面事件,美国现阶段监管环境复杂;
- 中国政府非常支持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数据公共化也符合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的要求。
中国的市场再加上香港现在Web3政策明朗且稳健推进,从全球监管和生态发展环境来看,Web3的mass adoption很可能首先在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地区实现。
我们可以问中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要全网通用ID。中国通讯运营商的服务能力是全球领先的;我们的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等互联网支付工具在全球也是最好的;我们的联盟链基础设施:长安链,蚂蚁链,树图,PlatON,文昌链,唯艺链,虎鲸链等等,在国家的鼓励支持下,也已经达到了全球第一流的水平。而行为及资产数据以NFT形式存在这些联盟链上,也符合国家对数据管理去平台化的要求。APP的运营方和数据的保管方分开,这本质上就是Web3最核心的价值观,这就是数据平权。
公链费用高,一旦要降低费用就需要在节点服务及数据共识验证的去中心化程度上做某种形式的妥协。 我们投资的项目已经在着手开始做自己的应用链。如果你可以信任我们的一个项目方,我们为什么不能信任多个已有很好信用的机构来共同维护一个公共数据库(链)呢?
我们不但相信中国会率先完成Web3 mass adoption(10%的互联网人口),我们还积极躬身入局,开始在国内孵化一款Web3产品“猫岛”。
猫岛是一款基于Web3和NFT技术打造的粉丝俱乐部平台,致力于为各行业KOL打造完整的私域流量管理工具,同时让粉丝能永久地保留自己的“文化足迹”。50年后,无论猫岛是否还在运作,粉丝们看过的电影,演唱会门票,收藏的卡司和体育英雄们的“高光时刻”,某个线下活动的“到此一游”凭证,会员卡等等,都将只和他们的身份(手机号码)绑定,被存放在一个公共的数据库上。其他任何一个APP只要能读链上数据,用户就能把他的“文化足迹”展现出来。用户会发现他们的文化足迹不但能带出猫岛,而且被永久地记录在了“互联网”上。
如果说当年的Facebook帮你找到了小学同学,人和人的关系不再容易丢失。你过往的文化足迹,将由于Web3产品“猫岛”们的服务,将很难再丢失。未来我可能有1万个,10万个,甚至更多的NFT,里面绝大部分是没有二手转让价值的,但对我个人来说很重要。里面也会有一些是有价值的,比如说一些会员卡,我也可以很方便地进行二手转让,因为这是链上NFT。Web3的猫岛至少可以解决粉丝经济行业的两个痛点:真正的粉丝买不到票;数字收藏品包括门票等二手转让时,双方可信度带来的巨大摩擦。
猫岛已经开始Beta测试,并正在onboard国内音乐剧头部公司致敬文化的会员体系,希望帮助他们更好地激活粉丝经济。我们用联盟链和NFT来帮助他们建立会员体系,构建票务系统,还将为他们的粉丝打造每个人的“文化墙”。
我们相信当猫岛和100个其他Web3 App完成初步建设时,Web2用户会发现他们的Web3 moment:现在的App变得很友好了;我在某音上的收藏在某书上也能看到了;我在某宝上买的东西,也同样可以在某信上进行交易;我作为五月天的默默忠粉,五月天的演唱会优先让我买票了......